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2011年股市交易出现"开门红"是多数投资者所预料到的,那么,在"开门红"行睛中房地产股票充当了领涨品种,则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如何看待这个现象?下跌了一年多的房地产股票是否否极泰来?  相似文献   

2.
任建明 《发展》2004,(8):29-30
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代表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问题审计清单"通过国家审计署网站全面公开发布之后,旋即成为各种媒体的关注点.笔者以为,至少值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待刚刚在我国进行的"廉政审计".它传递了怎样的信息?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如何加固我国的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3.
谈到旅游信息化,很多业内人士都会想到"金棕榈",这家企业20年来一直从事旅游业第三方服务.今天,中国的百强旅行社中,一半以上都在用金棕榈的软件系统.这个垂直领域里不折不扣的老大,是如何看待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对旅游信息化的未来,金棕榈有何全新的认识和诠释?未来的金棕榈,将如何谋篇布局?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金棕榈企业机构董事长潘皓波先生. 金棕榈的发展密码 风度翩翩、气度不凡.金棕榈企业机构董事长潘皓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个不折不扣的"儒商".  相似文献   

4.
充当商人角色时,李总是专业化而执著的;充当社会角色时,李委员是包容而有责任的;充当业余吉他手时,李乐手是敏感而抒情的。前一刻还是强势威严的企业领导,再一刻就变脸为细致善  相似文献   

5.
吴金勇 《新财经》2001,(6):16-17
独立董事呼之欲出,是终结“一股独大”,还是全面作秀?对此有专家认为:三分天下易,充当脊梁难。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2013,(Z1):34-37
社会矛盾的问题,还是要通过社会改革来解决,你不改革,就会被改革。因此,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战略机遇期,不要等到发生重大社会危机之后再改革。改革就是要"先发制人",来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中国经济飞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结构性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再启动新一轮改革的关口。下一步改革该怎么走?国家如何形成新的改革共识?改革改什么关于如何改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何看待今天的改革局面?这些话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热议的焦  相似文献   

7.
一说到网络,"只会烧钱的主儿"的印象就记忆犹新.中国网络业是应该等待入关后找一个已经上市的外资婆家呢?还是应该指望外资来开拓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或者是现在就开始走自己的赚钱之路呢?"偷偷地赚钱",这是目前中国许多网络企业的宗旨.千万别被这里起伏的外表所迷惑,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会赚钱的企业早就开始在"偷着乐"了.  相似文献   

8.
谷俊 《东方经济》2004,(11):28-32
提到“标王”现象,广东步步葛是个很特殊的企业。几乎每次招标都参加的步步高,却从来没有成为“标王”。十年来,步步高如何看待“标王”这个现象?在与“标王”贴身热舞的这十年间,步步高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赖文洪 《宁波经济》2007,(10):56-57
前面两篇文章,我着重讲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两个方面,这就是企业创造财富与商业精神。但仍然有人疑问,企业责任究竟是企业成本还是企业投资?是企业做秀还是企业新规则?是企业意愿还是企业压力?什么是企业?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用什么方式承担责任?其实,这些问题,都属于企业行为伦理性质。既然是企业伦理,那么一定是企业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楼市在充满争议中、在"房地产拐点"之说纷纷扬扬中跨进了2008年。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收紧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目前楼市的焦点仍然是"拐,还是不拐"。说白了,就是房价。从惯性上涨到"井喷"再到目前买卖双方依然的"僵持",谁掌握着价格的主动权呢?是开发商?是政府?还是百姓?房地产的"极值"或者说"拐点"真的到来了吗?价格严冬真的到来了吗?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一下"拐点"之说。  相似文献   

11.
程冬冬 《特区经济》2014,(3):138-139
为了考察市场环境、股权投资对拟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问题:市场环境是否影响了拟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股权投资是否发挥了单方面的抑制或者助长拟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通过单变量检验和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在市场环境好时上市的企业,其盈余管理水平要高于在市场环境差时上市的企业;同时研究还发现当股权投资介入拟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时,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好坏来决策是抑制还是助长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巧妙的解决了关于股权投资"认证说"和"躁动效应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沪港经济》记者:是否心态决定成败? 沈威:失败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的心态,如果认为是失败,那就是失败。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做一个企业,追求的无非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我们关注什么?作为一个投资者,可能他更注重结果;对于经理人来讲,过程本身就很精彩。所以怎么看待失败,还是取决于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不是单纯的失败与成功。  相似文献   

13.
<正> 企业盈利了,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主要因素是什么?还有没有潜力可挖?企业亏损了,归罪于负债太高吗?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企业要确定经营目标,订多高才合适?要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才恰当?核心指标是什么?尺度如何? 本文拟对企业各主要经济指标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并试图对上述问题释疑。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致世界经济崩溃论",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者只能充当人家的传播工具?为什么我国的经济学界会形成被"二道贩子"统治的格局?中国的"有识之士"在何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先生曾经举过人们看待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的例子。他说,木商所关心的是值多少钱的木料,植物学家所关心的是植物的生态特征,画家则希望借物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这三者分别抱的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态度。那么,美究竟是实用的还是非实用的呢?  相似文献   

16.
《新财经》2003,(7):4-5
影响轿车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造型设计。消费者对其做出的是一种严格且喜好分明的感性判断。而汽车制造商则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待造型设计的——消费者有何种价值观?如何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怎样使消费者清楚地认识商品的卖点?等等。 造型设计在反映商品策划的意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出色的造型设计需要高超的制造技术作支撑,充满魅力给人激情的造型是企业综合力量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企业人才管理是讲究稳定性还是鼓励流动性?是培养忠诚还是鼓励创新?是用有经验的好还是用没有经验的好?中外很多成功的企业提供了不少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老板,忽然某一天摇身一变,成了"外籍人士",而其企业身份也由内资企业变成了"外资企业",这样的故事常见于当下. 如此大费周折地用这种迂回的方式,是为了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还是为了逃避高额税费?抑或是还有其他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房价持续走高.随着"国八条"、"国六条"的出台,还是没能抑制商品房价的增长,而2006年年末广州市政府出台的"双限双竞"房地产开发政策会不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影响呢?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去应对该政策的出台,来调整自身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发展失衡还是渐趋平衡?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产业、投资形式和投资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