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实施本土化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壮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文章以海尔集团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过程中应采取的本土化营销战略的问题,介绍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带给中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一直是国际商务研究的重点,传统研究均探讨特定企业面对特定市场的单一模式选择,21世纪初一些国外学者开始尝试围绕研发、生产和市场三种类型价值增值活动,探讨企业在不同类型国际区位市场进入方式配置。企业跨国经营本质上是企业知识和能力的跨国界转移,本文从知识转移角度探讨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配置组合设计。首先从知识转移和知识隐含性水平对传统国际市场进入模式进行了二维变量划分,然后探讨企业知识密集度、企业进入战略动机、企业规模和不同价值增加活动知识隐含水平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给出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配置组合方案,并选取上海汽车集团围绕该配置组合方案开展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迅速发展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进入的模式。基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综合决策模型。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拟采用模糊数学的工具提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识别模式,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实施提供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4.
李俊军 《物流科技》2001,24(1):7-10
“入世“解决的是物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互惠的问题,而ISO9000质量认证是提供质量保证,使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文章指出了物流企业实施认证的重要性,及正确选择质量要素、认证的方法和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产品供大于求、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业已形成,我国企业已在国内市场上和国际大企业展开正面竞争。这些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大企业,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了以生产为中心、以销售为中心、以市场需要为中心的不同阶段的市场竞争磨炼,不但掌握了国际水平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拥有成熟的市场营销技术和经验。而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这方面还差距较大,本文就市场细分问题和产品定位问题做一重点讨论,以期有助于中小企业快速、健康成长。确定目标市场当今的企业,生存在一个飞速变化和发展的环境中,要想保…  相似文献   

6.
一些企业国际化的口号与气势,远远大于其国际化的行动;一些企业虽然勇敢地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但并未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尚处于屡战屡败的境地。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国际化问题上,保持足够的理性和智慧,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国际化的道路并不是其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那么简单,国际化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体系全面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华为在国际化道路的尝试,对那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国有大中型企业进入市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李金来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进入市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我市有10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使这些企业尽快地进入市场?我们认为,必须首先弄清楚何谓企...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市场之一,每年的商品贸易进口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现在每年由中国制造进入美国的产品已超过1000亿美元,这些产品大多是消费品,是通过许多中间环节进入美国。中国很多工厂的生产与市场是脱节的,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了解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就要寻找跨国公司对供应商的要求、标准、操作程序的要求等等,通过这些要求慢慢的融入到全球供应链当中去。  相似文献   

10.
以何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是国际营销企业需要作出的重要战略选择。从经营管理角度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模式:   1.出口进入模式。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国内的出口贸易机构,由他们负责向国际市场销售,企业不直接与外商打交道。直接出口是指将产品直接出售给国际市场上的独立经销商、进口商或用户,或者直接利用外国代理商或销售公司,由他们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   2.契约进入模式。指企业与外商之间以工业产权、技术、管理经验的转移为主要内容签定一种非股权式的契约…  相似文献   

11.
杨庆昌 《价值工程》2012,31(14):103-104
随着国外大石油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石油产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石油公司之间进行合作竞争能够提升石油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分析了国内石油公司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找到三大石油公司之间进行合作竞争的动力机制,而后研究了石油公司合作机制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最后提出石油公司竞合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飞强 《价值工程》2011,30(6):21-2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工程建设行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印度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在国内各大公司进军印度市场的设计市场时,不免会遇到印度规范的问题。本人参与多年的印度电厂的设计工作,对印度结构规范有了一些了解,本文就中印两国规范的荷载组合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大家在进军印度设计市场时有点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李明瑞 《价值工程》2014,(12):163-164
随着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行业迅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快递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为首的国有快递企业正遭受国际快递巨头、非邮政国有快递公司、民营快递公司的重重打击,给邮政速递公司带来巨大冲击。国有快递企业的的市场份额正不断下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黄培俊  毕星 《价值工程》2012,31(10):138-139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参与到国际建筑市场上竞争,但其管理仍然比较粗放。建筑公司要改善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提高员工的能力以及素质,尤其是项目经理的素质。本文创建了项目经理的胜任力模型,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模型各个因素的相对权重,使得模型更丰富,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若男 《价值工程》2021,40(2):97-9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政府的带动下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但是国际工程往往施工周期长、金额较大、技术复杂、政府干预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与机遇并存,针对2020年全球新冠病毒蔓延这一特殊的时期,企业更应在投标阶段做好风险分析、测算、管控工作,合理规避风险,总结经验教训,保证企业履约能力和竞争性。  相似文献   

16.
黄飞强 《价值工程》2011,30(3):309-3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工程建设行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印度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巨大的市场。在国内各大公司进军印度市场的设计市场时,不免会遇到印度规范的问题。本人参与多年的印度电厂的设计工作,对印度结构规范有了一些了解,本文就中印风荷载规范在火力发电厂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大家在进军印度设计市场时有点帮助。  相似文献   

17.
孙源 《价值工程》2014,(24):192-193
随着我国电力设备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国际总承包成为当前企业国际营销发展的主要形式。但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国际营销起步较晚,电力设备企业需要赢得国际市场对企业的认可,从而增加企业获得国际总包项目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8.
孔玉玉 《物流科技》2006,29(5):20-23
本文介绍了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务市场现状,分析了市场上的竞争主体和它们的市场地位,并通过研究国际快递业务市场中的竞争因素,比较了跨国快递公司和EMS在这一市场中的竞争优劣势,为企业提供制定竞争策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需求分析直接影响软件的最终价值。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软件需求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冲突增加了软件需求分析的难度。我们把这些关键群体的价值导向分成企业、产品、项目这三个视角,以中国本土IT企业、服务国际市场的中国IT企业以及外资IT企业这三类企业为实证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分析中国软件开发需求分析中的决策标准,并与之前国际上的类似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了解中国软件产品开发的价值导向,以及与国际上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I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that poverty alleviation can’t be achieved without including the private sector. Especially,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MNCs) are highlighted in this context and are considered as a key to unlock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low-income markets by linking them with more developed markets and facilitating the transfer of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iterature, however, lacks of theoretical insights and systematic empirical evidence of MNCs entering low-income markets. Therefore, 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questions why MNCs enter low-income markets, how MNCs operate and how they gain knowledge in these markets. Using a multiple case study approach, we analyze MNCs with business activities in low-income markets by taking recourse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model of Johanson and Vahln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ompanies develop knowledge by enlarging their mode of market commitment to a new level that exceeds investments of foreig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ion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