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斯琴齐美 《魅力中国》2011,(8):20-20,1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城市为广大农村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寻求发展,但是,誓些年来,大量农民工回潮现象逐渐增多,企业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已经蔓延到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等国内多个地区,本王试图及各个方面分析民工荒的深层次原因,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寻求适合农民工在企业中长期生存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等问题,使我国农村积压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平稳有效转移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产生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经济落后的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4.
狄成杰  朱镇斌 《特区经济》2006,(12):134-135
在中部地区6个省份中,其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已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出来,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等方面原因导致其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实现中部崛起所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邢怀凤 《魅力中国》2014,(19):64-65
搞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刺余劳动力充分地就业并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不充分,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加之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这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本文试图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人手,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以找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徐敏 《宁波经济》2004,(5):27-2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外来人口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外来人口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地区村民自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7.
陈添生 《福建经济》1991,(5):31-32,9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闽东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7%,人力资源丰富,但呈出“高数量低能效”特点,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很大难度,成了闽东经济发展的基本限制因素,闽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特殊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探索闽东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分析和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专家学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不同的看法和估算方法,估算的数值从2000多万到2亿多,相差甚远。本试图用实证的分析方法估算其数量。  相似文献   

9.
王彩虹 《北方经济》1995,(1):F003-F003
据统计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人口总数为1428.5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为574.3万人,乡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4.5%。预计2000年,我区乡村人口约达1486.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乡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解放了生产力,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993年比1979年,农业劳动力增长28.5%。目前,我区农业有100多万剩余劳动力。从近年来统计报表显示,今后每年仍将有30-40万当年进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由于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吸收了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还有36.2万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我区农村劳动力占有的土地面积较多,当前看,我区并不完全是富余劳动力的地区,但由于农业收入效益差和农忙季节较短,农闲时间较长,不少农民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我区每年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是30万人,每年从农村和外地到城市的劳动力不低于30-4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客观的、必然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对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是有好处的,但是无序的流动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并已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兴兰 《魅力中国》2010,(26):84-84
本文通过对遵义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证分析,提出遵义地区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从而使遵义地区农村经济得到活跃,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也为新农村建设和走城市化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一般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2-1.5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多。如果考虑到农业投入的增加、农产品产出中工业性生产资料含量的增加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中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提高,传统农业自身排斥出来劳动力将会愈来愈多等因素,预计201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2亿人。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便成为问题的关键。一、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的历史背景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在一定的技术装备下就劳动力的数量与耕地相比较而言,超出农业…  相似文献   

12.
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是减少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如不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其他因素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减少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些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是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海南省是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5。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海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尽快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巳成为海南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一)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多,增长速度也快.当前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约200万人左右,这个数值还在以每年8万左右的速度增加着。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十质比衣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差。素质差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不断增加和转移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吃苦耐劳精神差,在外省民工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就业自然难。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业中,其中有一部分属“虚假”过剩.据测算,全省种植业所需劳动力120万人,而种植业实际容纳劳动力14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滞留在种植业中。由于存在撂荒和耕作粗放等劳动力投人不足现象,造成部分“虚假”过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吴处银农村劳务输出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的反映。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务,既可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又可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带回大量的发...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南部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的输出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调查中我们发现,南疆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劳务输出中,突出存在着异地就业过程中的生活和社会融入问题。为此,应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趋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向三大都市圈聚集。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体系发展模式探究和对大都市圈模式的分析,认为大都市圈模式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机契合。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合理建构我国大都市圈,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有机转移。  相似文献   

17.
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对一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各地也出现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作为传统的农业县,昌乐县也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劳动力人口比重已由1997年的46%下降到2001年的43%,下降了3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同期潍坊市农村劳动力人口比重0.4个百分点和全省1.7个百分点的平均下降幅度。农民人均收入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由1997年的2968元提高到2001年的3335元,增长12.4%,是该县历史…  相似文献   

18.
胡峰 《乡镇经济》2005,(9):16-17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虽然各地有各地的具体情况,各地有农民增收的不同困难,但大部分地区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近日,本人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做了一些调研,得到了一些启示,下面结合天长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罗双发 《老区建设》2014,(16):18-20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状况值得关注。文章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师生关系、教育资源期待五个维度衡量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并在广东省河源市C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行为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同时希望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虽然成功地实现了1亿多人的转移,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将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的分析预测,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将超过10亿,其中,劳动力约为6亿多,相对于我国可耕地的面积,农村劳动力将出现大量过剩。据有关部门分析,2000年,我国种植业只需劳动力1.6亿人,林、牧、副、渔业需要0.8亿人,乡镇企业容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