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形象地比喻说:“中国家电业是一个很皮实的孩子,很禁打。通过这10年来的发展,中国家电业从一个很皮实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很争气的孩子。” 的确,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家电在10年之内全面领先行业,抢滩日本、韩国,完成了全球家电强国的加冕过程。  相似文献   

2.
第三方物流:中国家电物流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文荣 《北方经济》2005,(10):56-5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家电业成为全球家电业的制造中心.相比之下,中国家电企业虽然在制造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但是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的,总成本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交易成本却很高.据统计,目前整个家电业的现状是原材料的制造成本只占总成本的53%,而与流通、营销有关的成本则占46%.物流被看作是中国家电业最后的也是最有希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环节.零库存、低损耗及时准确送抵目的地,成了家电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早已成为业界焦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电业寻求全球市场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家电业的走势 中国家电业近年来对开拓国际市场投入了越来越大的精力,尤其是在成功加入WTO以后,中国家电业必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跨国营销,争夺国际市场.这是因为:其一,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中国融入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竞争格局.其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由于中国家电业近20年来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永久性供给有余,需求不足,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国际市场是最好的选择.其三,中国家电业的实力派企业,如美的、海尔、长虹、格兰仕、TCL、康佳等欲进军世界500强,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全球性品牌.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电业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已经有了让全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从中国家电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上分析.中国家电业今后的发展还任重道远。中国家电业整体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核心竞争优势的缺乏并不单是行业自身的产物.至少有三个重要因素导致了今天行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中国家电整体实力提升显著,足以与各国的家电企业一较高下。就当前的发展趋势、行业格局、增长势头看,中国家电业称霸全球市场已是大势所趋,而且未来5年就可见分晓。  相似文献   

6.
每年数以万亿计的零售规模中,家电业占了将近10%。家电业的市场空间,不仅依托行业内部发展的前提,同时也给诸多行业和企业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红利。中国家电产业伴随改革开放已历经三十年的发展,被认为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较为充分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  相似文献   

7.
合肥,正在加快崛起的步伐."工业立市"战略力推着合肥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合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合肥制造"支撑着合肥工业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度. 合肥三洋是合肥家电业的佼佼者. 成立于1994年的合肥三洋,从2008年开始,发展突飞猛进,变化日新月异.短短三年多时间,销售收入从6亿多元增加到4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从行业第十位跃居第三位,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一匹"黑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创造了业界瞩目的"合肥三洋"奇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家电业成为全球家电业的制造中心。相比之下,中国家电企业虽然在制造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但是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的,总成本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交易成本却很高。据统计,目前整个家电业的现状是原材料的制造成本只占总成本的53%,而与流通、营销有关的成本则占46%。物流被看作是中国家电业最后的也是最有希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环节。零库存、低损耗及时准确送抵目的地,成了家电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早已成为业界焦点。一、中国家电物流业面临变革的压  相似文献   

9.
王羚 《环球财经》2005,(5):16-16
中国家电业不在微利中死亡,就在微利中爆发。而这也预示着中国家电企业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家电业受影响程度相当明显。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家电业将迎来真正大市场竞争的时代! 从诸多厂商的反应来看,WTO对中国家电业的影响已经初露端倪。经过多年价格战的“肉搏”,市场上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稀薄,民族家电业的产业升级已是困难重重,变数丛生。显然,今后WTO将使市场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对于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中国家电业未来究竟路向何方?  相似文献   

11.
王旗 《环球财经》2004,(10):75-76
对于今天的中国家电企业而言,国际化已经不仅仅关乎声誉,而是关乎生存。但中国企业目前国际化时机还不是很成熟,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海尔从一家小厂成长为中国的家电龙头企业,无疑是运用最成功商务模式的经典。砸毁60多台有缺陷的冰箱,推行“质量第一”理念;提出“休克鱼”模式,联合兼并,有效拓展了市场空间;清醒认识到“防治大企业病”;转向国际市场,实现了中国家电产品向发达国家的出口突破;提出“海尔俱乐部”概念,锁定顾客群,代表了家电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马宇 《新财经》2002,(1):64-67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入世申请在卡塔尔多哈获得审议通过.这天上午,TCL集团以"我们准备好了吗"为主题召开高层领导会议,邀请我谈谈"入世对TCL的可能影响".我一直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聪明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在企业家面前都是愚蠢的,谁都不能告诉企业应该如何如何做.但从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人员的角度谈几点看法,或许对TCL研究入世后的企业战略会有所助益.广而化之,又或许能对中国家电业乃至中国企业界入世后的"应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6,(7):50-51
2月23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公布了《中国家电品牌零售终端竞争力监测报告》。这份家电零售终端竞争力排行榜的推出。是中国家电业开盘20多年来的第一次。因而被业内人士形象的称为零售终端竞争力的首次“大阅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内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中国家电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海尔和TCL作为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典型代表,却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国际化模式。随着TCL与汤姆逊合资成功,比较海尔模式,我们发现,TCL的国际化道路走得更稳健,更符合中国大多数家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那些欲“走出去”的中国家电企业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7,(2):65-65
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三大基本准备是必须的: 1.心态准备 几乎所有已经走出去或准备走出去的企业,都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年亏损,二年打平,三年盈利;或者第一年打进前10名,第二年打进前5名,第三年跻身前3名等。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幼稚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化和创新两大核心战略,是TCL发展的两个前后驱动轮。TCL通过自主创新,走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中国家电企业成功的一个典型。对中国家电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世界品牌的“中国创造”转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对广东家电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中国加入WTO后 ,对广东各类主要家电产品 ,尤其是广东家电业的影响 ,并提出广东家电业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中国家电业就出了科龙易主格林柯尔和荣事达空降洋总裁两条热闹新闻.外资对于中国家电业的强势介入意欲何为?中国的家电企业又为什么着急于出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特别是国内家电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海尔、长虹、海信、TCL、康佳、科龙等均开始了海外市场的争夺。但几年过去,除个别企业取得一些成绩外,多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成效甚微,有的甚至是一败涂地。中国家电企业海外“折翅”现象,敲响了国内企业征战海外市场的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