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王家山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发生了几次塌方事故。文章分析了该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施工前后围岩等级划分的变化,揭示了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的隧道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隧道工程施工中,由于不良地质现象、支护参数或形式不当、支护时间滞后、施工质量缺陷等原因,塌方是时有发生的。处理塌方可以引进新奥法思路,使塌方的处理达到最佳效果。文章详细介绍了新奥法思路处理塌方在不良地质隧道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山东威海市昆明路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某隧道工程为整条路关键工程,采用新奥法法施工。文章在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次塌方处治进行了探讨,力求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前面的地质情况较复杂,经常可能会遇到断层、破碎围岩等不良地质,而导致塌方、涌水等工程事故,从而影响工程进度。本文主要是对隧道不良地质情况引起的塌方原因和预防,以及处理方式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剑门关口隧道金牛峡段明挖施工方案、施工工艺与顺序、施工中的安全控制原则以及塌方与变形处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得出的经验有:监控量测在该隧道大变形和塌方治理中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超前管棚的使用在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地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视临时仰拱在工程抢险中的作用;运用地质雷达从浅埋段地表向下进行地质超前预报等。  相似文献   

6.
邓鹏宇 《企业导报》2014,(6):136-137
在隧道施工中,片岩节理、片理较发育的地质容易发生坍塌事故、并且超欠挖控制难度大,往往是成为制约施工生产的难题。以湖北省郧十高速公路平地院隧道工程为例,本文探讨了在片岩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施工中,通过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取得了隧道工程开挖施工安全,并有效控制隧道塌方、改善开挖轮廓面、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新响沙湾隧道工程实例,通过对隧道膨胀土洞段塌方的研究,分析隧道塌方原因,详细阐述了塌方处理方案、施工注意要点,对同类围岩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广州增城至从化高速公路小迳凹隧道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塌方段长大管棚的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塌方段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隧道施工安全事故较为频发,研究隧道的施工方法,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在我国铁路建设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新建龙厦铁路吴坑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多次发生塌方事故,实践证明,只有对隧道的塌方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制定好合理的工程措施和支护参数,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本文总结分析隧道产生塌方的原因,对工程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预防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由于其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性以及目前超前探测技术的局限性,施工难度高,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坍塌。以某隧道为例,针对隧道塌方的典型形式,在如何安全、快速、经济地进行塌方处理方面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柴跃进 《价值工程》2013,32(5):101-103
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破碎围岩而发生塌方及掌子面涌出、坍塌的事故。一旦塌方灾害发生,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而且影响施工企业形象;若处理不当,将遭受更大损失,如塌方频繁发生,或留下隐患。提出一种新型隧道防塌控制技术—"双曲拱"耦合支护技术,支护效果表明该技术可靠性强,能有效控制隧道顶板坍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自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管道工程建设以来,隧道穿越工程第一次涉及铁路安全保护区范围爆破施工,本次福州联络线项目南塔山隧道穿越工程在涉铁施工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完备的涉铁爆破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希望在后期涉及铁路范围内穿越工程爆破作业提供参考,通过强化涉铁工程施工流程办理方面的论述,如何提高涉铁施工流程办理效率,加快涉铁工程施工进度快速推进的几个思路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吕龙明 《价值工程》2010,29(12):69-69
假如隧道在较长范围内沿着黄土冲沟走向或者与黄土塬边平行走向,而覆盖层又较薄或偏压很大,就会轻易发生较大的坍塌或滑坡现象。为此,本文分析了在黄土隧道开挖中产生坍塌的原因,对如何在施工中预防坍塌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绥芬河市新华街隧道是目前黑龙江省最长的公路隧道,该隧道东起新华街,西至301国道,其最大埋深为101.1m,由于隧道穿越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较高,因此在前期施工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局部掉块现象。为了避免隧道在施工与运营期内出现大面积垮塌情况,本文对隧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该隧道出现岩爆的可能极小,但是洞室围岩有塑性破坏的可能,为了防止由于塑性破坏诱发的塌落现象,建议采用4~5m的系统锚杆进行支护。  相似文献   

15.
刘建佳 《价值工程》2014,(11):93-95
坍塌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害,在隧道安全事故中占到半数以上。随着隧道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发展,事故次数和伤亡人数呈下降趋势。引起隧道坍塌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工程、人为等因素。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技术和控制措施,可广泛应用于隧道施工防坍塌。  相似文献   

16.
郑辉  申栓锁 《价值工程》2012,31(15):105
隧道工程都是地下工程,不可避免的受地下水的影响,因此隧道工程防水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虽然隧道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施工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对防水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蒋光宪 《价值工程》2011,30(2):64-64
现代项目管理施工过程中质量与工期、成本具有同等优先等级,隧道工程项目质量与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此,作为隧道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从工程质量要求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隧道工程质量项目控制特殊性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焦国建 《价值工程》2011,30(17):83-84
甬台温铁路邵家隧道,在施工至离洞口134m处发生了塌方。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了小导管注浆加固和七步台阶法开挖的方式对塌体进行了处理,并安全顺利的通过了塌方段。  相似文献   

19.
李科兴  申小飞  宁波 《价值工程》2012,31(19):109-110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右洞K123+328~290段已完成的初期支护部分突然发生坍塌为例,介绍工程所处地质情况,初步分析塌方原因,给出塌方处理方案。工程实践证明综合处理方法可行有效,对类似工程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