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解释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几种原因——人民币定值过低、中国市场不够开放、产业转移、中美两国经济内部发展失衡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了简短的评述,分析了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真正原因,认为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国贸易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仍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美贸易不平衡所引发的问题成为目前中美关系的焦点,而中美之间的巨大贸易差额只是一个表层现象,是由中美两国国情和两国不同发展模式所决定的必然过程,其本身包含了很多内容。通过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对产业内贸易对中美贸易不平衡性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机制设计理论和Ricardian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中美技术比较优势协调机制和磋商与谈话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1996年到2003年我国与美国的贸易总额和同期两国GDP增长数据为样本,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总额与两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以实证分析为依托,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与影响中美贸易的各种约束因素相比,中美贸易在总体上存在着显著的互补互利性,这种互补性对两国贸易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促进和推动了中美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这在中美贸易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显现,对两国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统计方法、人民币汇率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都会对中美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84年—2004年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中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检验发现中国经济和中国对日本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和中日贸易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日两国贸易的开展,而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差额和资本差额状况及关系影响一国经济的增长,本文以外部均衡为前提,研究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净资本流动和净贸易的关系,分析不同阶段的货物贸易差额和直接投资差额变化特征,研究资本流动,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揭示发展中国家双顺差对其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中美两国贸易效率和潜力以及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中美两国贸易效率以及挖掘两国贸易潜力。为此选取了2007~2015年中国与1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时变衰减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效率在0.7~0.85之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效率在0.9以上,都高于0.5~0.7的平均贸易效率,这说明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效率较高,因此两国贸易潜力也相对较小;同时,由模型回归结果可知物流绩效指数、贸易自由度和投资自由度可以降低两国之间的贸易非效率,政府效能指数和政体水平差异会加剧两国之间的贸易非效率;2007~2015年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增长潜力大于出口,这表明缓解中美两国贸易失衡问题还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失衡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而中美贸易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从中美两国贸易失衡的角度出发,对中美两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进出口弹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说明汇率手段应该成为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有效手段.但实际情况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失衡却进一步加剧,说明人民币升值作用有限.解决贸易失衡应该更多关注本国经济基本面.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冲击广泛而深远,美国经济受此影响经历一轮深幅度的调整,且为应对危机采取了缩减贸易差额的措施,中美双边贸易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需求变化、汇率变动、贸易政策调整等渠道产生作用,通过2006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时间序列模型的实证研究也反映出了美国经济调整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基于此,我国应该努力扩大内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在追求贸易平衡的路径中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0.
实证研究表明,贸易差额与经济增长并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贸易差额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方向与一定的经济条件有关,对外贸易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在于它是否有助于解决总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而不在于贸易差额的多少。贸易差额往往是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外在表现,它只是本国社会经济发展某些要求的反映,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当微弱。传统的国际贸易差额观念必须适时更新。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美、欧等国酝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因人民币汇率受到低估而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不当竞争优势,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外部升值压力。自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日均波动的幅度显著增强。贸易顺差问题不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理由,美国贸易赤字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对中国采取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则是美国贸易赤字的最重要根源,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中美贸易逆差和国内就业的问题。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以美元未来走势预期为基础,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动力,目前启动新一轮人民币大幅升值内在动能不足,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仍有温和的升值空间。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幅升值的必要。人民币快速升值并非是解决中关贸易不平衡的关键,反而会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人民币升值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因此,应该客观、公正地认识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在财政政策和传统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国会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和政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复苏,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短期来看对刺激美国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该政策会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货币竞相贬值和更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长期来看该政策增加的流动性大量外流,对美国经济刺激作用有限,并影响美元的地位。因此需要国际社会广泛合作审慎应对该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技术产品对华贸易存在逆差,其中,信息通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核技术、武器和高新材料对华存在贸易逆差,生命科学、电子电机、柔性制造、航空技术产品对华存在贸易顺差.美中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是高技术产业的转移、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和经营的增多、贸易统计方法不合理、对美国贸易总逆差的影响小等.  相似文献   

15.
最近,美国连续和集中爆发了一连串重大金融事件,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次贷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这样说,美国金融危机目前已进入高潮。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产生了直接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贸易三个角度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美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实质性障碍。美国对华反倾销存在着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尤其体现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钢铁产业及其他各产业的涉案产品上,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中国一方面要维系良好的中美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要规避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主动寻找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同时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美直接投资跨越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自从被日本崛起打破后,美国制造业逐渐失去优势,巨额贸易逆差无法扭转,必须靠资本项下巨额资本回流弥补,美国金融业的发展恰好起到了这个作用。美国将金融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筹码,致使金融业过度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美元的衰落、高管天价薪酬和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事实证明,经济金融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筹码不能维系一个国家的优势地位,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顺差却未下降,这对关于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关系的传统马歇尔-勒纳条件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对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设定了检验方程.利用中关相关数据分行业实证分析,指出,在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存在的情况下,马歇尔-勒纳条件的适用性发生了变化,两国间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化的敏感性下降;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的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发展程度不同,各行业的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下降程度也不一样,这对我国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耿楠 《西部金融》2011,(1):33-34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再平衡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近来美国把中美贸易失衡归咎于中国汇率低估,使得人民币升值则成为世界经济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认为单纯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改善美中贸易逆差,达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目标,反而会给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造成负面影响,并且不利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再平衡需要各国调整产业、储蓄、消费等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