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数据要素和新型基础设施在各个产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不同产业对数据要素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方式和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文章构建包含两个生产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用于代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每个部门将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将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数据扩展型技术,与传统生产要素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函数。不同部门的数据产出弹性、数据和传统要素的替代弹性存在差异,这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的重要因素。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研究,文章发现:在不同产业之间,由于产品替代弹性较低,提高数据要素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数量会导致数据产出弹性较高、数据和传统要素的替代弹性较高的产业产出提高,但其产品价格和名义产出降低,促使资本和劳动力流向数据利用效率低的产业。这一过程将改变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在同一产业内部,由于不同企业间的产品替代弹性较高,数据要素和新型基础设施导致资本和劳动力流向数据利用效率高的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受到数据要素的调节,且最终的影响方向和路径与数据要素一致,可以通过调整需求结构引导更具...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模型、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上海市就业弹性系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就业弹性系数上升,促进了上海市就业增加。近年来经济增长及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稳态,对促进就业的效应出现了边际递减,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长期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强于二产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会增强。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探讨了国际资源依赖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OECD和BRICS中2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国际资源依赖对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国际资源依赖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命题。本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自然资源是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自然资源的多寡并不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成败的唯一要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才是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对于资源丰裕经济体而言,避免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而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和及早谋划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是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资源匮乏经济体而言,积极开展与资源供给国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其资源安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积累可以帮助一个经济体建立比较优势。文章使用数据要素指标及其分项指标,刻画一个经济体的数据要素禀赋,并使用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各行业的数据要素密集度,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也是比较优势的来源,即数据要素越丰裕的经济体出口越多的数据要素密集型产品。文章还区分了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发现数据要素驱动的比较优势都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特别是针对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据此,提出了加快数据要素积累以提升数字竞争力、培育制造业及企业数据要素的比较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产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运用Shift-Share方法实证度量了2000-2007年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业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从"结构红利"的角度解析了旅游业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产生的发展潜力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计算数据显示,对大部分省份来说,旅游产业结构变迁有利于旅游业资本生产率的提升和发展,但是对另外一部分省份来说,资本要素转移的"结构红利假说"效应并不明显:与结构效应相比,旅游产业内部增长效应是资本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个两部门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结构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证明第二产业的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高于第三产业。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在产业间的差异,导致生产要素由低生产率产业向高生产率产业流动,这个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促进经济增长。尽管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是连年下降的,但是,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第二产业仍然是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7.
付华英 《特区经济》2012,(12):39-41
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与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策略与同业竞争、政府行为、机遇这六个要素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本文借助于这一模型对广州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并就提升其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8.
依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种。从中国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国内产业结构等因素考虑,中国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理论论证角度和对企业发展的知识特性、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干中学和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后,进一步认为现阶段中国应发展知识性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和公共支出政策对于日本区域经济发展可能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这些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和效应的符号需要通过实证检验才能明确.本文构建了三次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政府投资和消费强度指数以及相对收入指数.并建立了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1955~2007年期间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年度面板数据的检验显示绝大多数变量之间都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证据表明:较高的相对收入会导致公共投资强度下降、第二产业比较优势提升;公共支出政策通常以扶持区域的产业比较优势为目标,但第一产业的发展反而不利于地方经济;以公共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比较优势发展的目的只能部分地实现,而日本政府消费的绩效则更是极为低下.  相似文献   

10.
借鉴日,韩经验调整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做法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的比例构成及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总和。解决产业结构问题就是要形成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最主要的是融资和投资机制,使社会有限资金流向国家优先发展部门,使企业利益和国家产业政策目标一致,同时确保投资效益,保证投资项目能形成有效的社会供给,提高行业部门及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二战后的日本和韩国,近2/3的国内生产能力遭到破坏,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尽快恢复国内生产,国内资源贫乏和国内市场的相对狭小及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迫使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  相似文献   

11.
张邦辉  刘淳  彭馨 《特区经济》2014,(12):190-194
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本文利用1998—2012年间的数据,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而高等教育毕业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并且是其调整优化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2.
赵东辉 《特区经济》2006,211(8):76-77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新时期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但是,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绝对量、相对量以及增长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都表明,我国的行政管理费支出近年来增长迅速,并且挤占了其它财政支出项目的增长空间,这就使得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相比,我国的财政支出功能结构偏离了公共财政的目标,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姜丽 《特区经济》2012,(8):75-77
目前辽宁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逐步减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增大的趋势。通过双对数模型分析表明财政支出能够推动辽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稳步下降和拉动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因而财政支出对辽宁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政策上,应加大科教文卫支出、提高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支出、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等以进一步优化辽宁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新兴市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论文运用2004-2013年的数据,选取服务业GDP、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开放度、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国家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和外国直接投资六个因素,实证分析这些因素对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及对其中的印度和中国两国的服务贸易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最后提出提升新兴市场国家整体贸易竞争力及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姚战琪 《改革》2021,(1):50-64
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能显著提升中国创新能力,而发展数字贸易是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途径。研究数字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数字贸易通过哪些途径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是理顺数字贸易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关键任务。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了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化水平、政府科技支出占比、进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通过数字贸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但政府科技支出对中国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的影响最小;数字贸易通过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R&D强度在数字贸易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数字贸易通过R&D强度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其对产业结构的作用能通过人力资本、R&D强度进行传导。因此,要加快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科技支出对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differences in polarisation across China, India, and Indonesia using micro‐simulation and decomposition methods. Using household expenditure from harmonised data from these countries, China was found to have the highest polarisation, while India has the lowest. Using India as the base countr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abour market structures in India and Indonesia have a slightly decreasing effect on polaris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composition and expenditure structures/parameters, however, are uncertain. Further, the differences in polaris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ndonesia can be explained mostly b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xpenditure structures. China's expenditure structure tends to increase polarisation, as evidenced by the resulting reduction in the size of the middle class.  相似文献   

17.
杨威威 《科技和产业》2016,(11):132-135
政府管理制度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制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制度、财政制度、产业政策三个维度指出政府管理制度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立法存在滞后,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并从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包括颁布专门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trend towards further reductions in world military expenditure does not seem to be shared by most Asian-Pacific countries. Military expenditure in the region continues to expand, but the military burden (the proportion of military expenditure in GDP) and the military share (the share of military expenditure in centr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re declining in most Asian-Pacific countries. This is largely due to sustained high economic growth in the region. Thus far, the military burden has not had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region's economic growth, but continued expansion of military expenditure is not sustainable in countries where the military share is high. Asian-Pacific countries are vigorously developing, modernizing and upgrading their indigenous arms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This effort has been aided not only by the availability of financial resources but also by 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arms market that offers attractive package deals, including various licensing, co-production and offset manufacturing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IPCC排放因子法和扩展的LMDI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上海市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宏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1989—2016年,上海市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总体呈较快上升趋势,始终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上海市碳排放结构从此前的煤炭、电力、煤气三大主体逐渐转变为电力、汽油、天然气;清洁能源的碳排放占比逐步提升;(3)上海市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收入水平效应和人口增长效应,而抑制因素依次为能源价格效应、能源技术效应、能源支出效应、消费意向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上海发展低碳社会、清洁城市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特征不同,使得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和重点也有差异,但地区间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6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从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两个方面研究地方财政支出对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预算内财政支出对周围省市具有正向外溢性;预算外财政支出对周围地区的技术效率变化具有负向外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