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中,考察了人类社会节约劳动时间的问题,揭示了时间节约规律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时间节约规律的表现形式就是经济效益规律,而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的时间节约规律的表现形式就是社会经济效益规律。本文的目的,是试图论证社会经济效益规律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2.
刍议按劳分配中的“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主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讨按劳分配中的“劳”的基本内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我读了何伟同志发表在《经济研究》1991年第10期上的《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的两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何文》),受益非浅。然而,《何文》认为,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抽象劳动,这种抽象劳动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实质上是社会必要劳动。对此观点我持不同看法,在此略陈管见并向何伟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时间节约规律是个十分重要的规律。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拟就时间节约规律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节约规律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大家对时间节约规律的重视。切实加强对时间经济的研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政治、经济、思想意识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但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关系。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能否正确认识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这种关系,对于发展商品经济无不关系重大。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同志式  相似文献   

5.
一、调节工资的规律应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在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调节社会主义工资的,只是单一的规律,即按劳分配规律,这似乎已成定论。然而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失之偏颇。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已经详细地证明,调节工资的各种规律是非常复杂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8页)。因而调节社会主义工资的不能只是单一的按劳分配规律,而应是以按劳分配规律为  相似文献   

6.
<正> 晓亮同志在《清除“左”的干扰,促进私营经济健康发展》一文(见《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2年2期,以下简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不仅涉及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也是比较敏感的现实问题。其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晓亮同志说:“以往有的学者把我国商品经济的性质分为几大类,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私营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个体经济是小商品经济,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不能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晓亮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既包括公仃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批评把社  相似文献   

7.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和商品一脉相成,有着血缘关系。商品经济实质上是货币经济。由于《决定》的公布和实施,商品经济将要有一个大发展,货币的作用也将有一个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们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从来都不能不注意经济效果。总是要设法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同样的效果;或者用同样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效果。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8页)。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比过去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当然更要注意精打细算,否则就失去竞争力。社会主义经济是为满足国家和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服务的,讲究经济  相似文献   

9.
江河 《经济问题》1993,(8):17-19
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心和探讨。经济理论界可谓众说纷纭,看法不一。有人将其综述为八种观点(见《财贸研究》1992年6期第2—3页),其中“阶段论”,即“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赵石宝《对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光明日报》1992年8月1日),“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刘国光《中心问  相似文献   

10.
确定经济规模的层次分析─距离法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唐五湘,陈一青,杨静一、引言经济规模是特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一种产品或一类产品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这里的“经济”是“效益”和“节约”的概念,“规模”是指生产规模(见中国产业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写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制度》,刊登在《经济研究》1978年第10期上。时间过了六年多,我国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思想理论观点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突出反映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上。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总结,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根据《决定》的基本精神,审查了我六年前写的那篇文章,深感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讲求经济效益,是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节约时间规律的要求。会计是在生产过程中为满足这一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会计的根本职能是核算经济效益,考核经济效益所需的资料来源开会计。因此说,会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目的的实现,制度优越性的体现,都要求讲求经济效益。因此,会计“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就需要认真做好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并开拓会计信息,发挥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市场机制与经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叫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足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要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就必须十分重视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经济效益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人民正遵循党中央关于“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指示,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在此形势下,认真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关经济效益的思想,是会受到多方面启示的。大家知道,《资本论》是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  相似文献   

15.
<正> 组织好社会主义流通,最根本的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流通领域的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情况下,作用于社会主义流通领域的有供求规律,价值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竞争规律,等等。只不过这些规律都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发生作用,它们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同过去不同,因而作用的范围、程度和表现形式也就各异。所有这些规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十年的波折和探索,我们今天终于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然是商品经济,就必须确认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而“价值规律支配着价格运动”,(P200)所以同时也必须正视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的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中,论述了供求的作用可分为三层:一、影响价值的形  相似文献   

17.
由叶金生、张汉生所著的《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提出了企业兼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新观点;论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兼并产生的经济根源、改革背景和理论意  相似文献   

18.
<正> 《经济研究》1979年第11期发表了鲁济典同志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吗?》(下称鲁文),第12期发表了朱家桢同志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下称朱文),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持否定态度。现在谈一些不同的看法。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和列宁的图式鲁文说“论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这个论点的,有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这指的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列宁对这个图式的说明是大家熟知的。他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介绍了马克思的图式后指出:“从上面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有计划商品经济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做了非常明确的概括,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的商品经济,与过去一切商品经济相比,就其本质来讲,具有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有人说,计划性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我们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如果抛开公有制,单就计划性来讲,未必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引起金融活动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