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全国两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0—2010年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增长率。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TFP均处于上升通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服务业TFP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效率改进,进入21世纪后,则主要是技术进步提高,且技术效率改进已开始由以纯技术效率为主转向以规模效率为主,但服务业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同时,中国服务业TFP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与工业(制造业)行业对比,服务业TFP增长是滞后的。2010年与1991年相比,TFP及技术效率增长的行业间异质程度有所下降,而技术进步却有进一步拉大的迹象。可能的内在机制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不同服务业企业资源配置的异质影响,以及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的渐进式道路。  相似文献   

2.
周五七  聂鸣 《财经科学》2012,(10):73-83
本文将能源与碳排放统一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使用全局DEA方法及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1998-2010年低碳导向的工业行业绿色TFP增长及其来源构成,并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低碳导向的工业行业绿色TFP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演化轨迹,但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轻工业绿色TFP增长及技术进步显著优于重工业,采掘业与公用事业行业绿色TFP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绿色TFP增长及其来源的行业差距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艳萍 《技术经济》2010,29(2):54-5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对TFP增长的影响;其次,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对上海、江苏和浙江制造业行业TFP增长的作用显著,且产业集聚的作用大于企业规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海霞  张治河 《技术经济》2015,(1):21-27,68
采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知识创新效率的变化。利用200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以及三大地区(东、中、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Malmquist指数,分析其TFP的动态变化、TFP增长变化原因、省际和区域分异特征以及TFP增长动力来源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以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增速减慢并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速度快速下降,纯技术效率、知识创新效率逐渐成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分地区来看,三大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增速减慢且TFP增长率呈倒"U"型分布;TFP增长的动力来源存在区域差异,即东、西部地区主要依赖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减慢,而中部地区主要依赖技术效率的增长,但增幅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内外资企业35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内外资企业各项效率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内资企业的各项效率指标均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二者则相差无几;2004年后,技术效率对内资企业的TFP增长平均贡献达到44.5%,外资企业的TFP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一直在80%左右。回归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内外资企业TFP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表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本文给出了提高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肖权  沈燕  李涛 《当代经济》2016,(34):70-73
本文使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东部地区信息产业2006-2012年TFP指数及其变动情况,发现TFP指数年均下降了0.3%,并且在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中发现东部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出现了技术退化现象但在效率上明显存在正的提升,在要素配置上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走向集约型.此外,在对东部区域异质性分析中,东部各省TFP增长差异明显且与中西部TFP正增长形成鲜明对比.而在对东部收敛性分析中,东部信息产业TFP增长有发散的趋势性,东部各省应该合理安排各种要素资源,降低地区间增长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将三阶段DEA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利用2007—2010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各省级区域、三大地区旅游业的TFP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中国旅游业的TFP及其分解效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居民收入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居民出游偏好和地理区位因素都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在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2007—2010年期间中国旅游业的TFP呈逐步提升趋势,技术进步是推动旅游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则起抑制作用——这主要源于规模效率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1992-201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本文将农业生产中的氮磷流失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测算了中国农业1992-201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并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层面来看,研究期内我国农业GTFP年均增长与TFP基本相同;分解分析表明,我国农业GTFP和TFP的增长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降低抵消了部分技术进步的效果,纳入环境要素后技术效率的下降趋势和技术进步的增长趋势都有所放缓。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GTFP年均增幅高于其TFP,中部地区二者基本相等,西部地区前者年均增幅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视角,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结果表明,201 1—201 5年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TFP指数年均值达到1. 069,与2006—201 0年相比,年均增长0. 03。此外,技术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也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但技术进步指数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增加对TFP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部和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TFP指数增长幅度较大,而东部和东北则有小幅度下滑。因此,必须从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促进产业有效集聚和加强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7,(9):72-85
本文在运用全局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首次对2001—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行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变化及其数量效应变化和效率效应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低于TFP,中国工业TFP主要依靠老产品驱动;整体上中国工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增长基本停滞;2008年后,TFP新产品动能的数量效应和效率效应双双提升,技术进步的新产品动能实现了较快增长,技术效率的新产品动能有所下降;企业规模、非国有企业占比对于TFP的新产品动能增长没有显著影响,FDI有抑制作用,出口和R&D投入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