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蚕桑产业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云南把握"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蚕桑产业发展。2010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132万亩,蚕茧产量达到4万吨,蚕桑农业产值近20亿元,茧丝绸工业产值5亿多元。蚕桑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相关报道见本期"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致富天地》2012,(2):9
为了充分利用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把握"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加快云南蚕桑产业发展,实现从蚕桑资源大省向茧丝绸大省、强省跨越,云南省政府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2009年全省已建成120万亩基本桑园的基础上,用6年~10年时间发展到300万亩,具体分3个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进程中,云南省保山市受益匪浅。经过十年的发展,保山市蚕桑种植面积已达14万亩,居云南省第五位。2011年,全市蚕桑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蚕农户均收入上万元。政府扶持推动种桑养蚕在保山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该市的纺织业发展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2007年,保山市把蚕桑和茶叶、核桃一起列为重点扶持的三大产业。从2007年到2010年,保山市先后投入蚕桑产业发展资金9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姜棚村种植生姜历史悠久,为做大做强生姜特色产业,使生姜成为“一村一品“, 2008年全村共发展种植“小黄姜“800亩,总产量120万公斤,且姜块肥大,颜色橙黄,皮薄丝少。产量是高了,品质也好了,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生姜销路、全面提升生姜产值成为难题。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积极探索科技服务农业发展的有效形式,邀请科研人员深入村组了解农民的科技需求,手把手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生态农业发展。今年6月初,北京谷田科技下乡专家组一行15人,来到阿都乡开展了为期3天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专家组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以现场指导为主,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等方式,指导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  相似文献   

6.
栽桑养蚕曾是泸县农村的主要副业,在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近5万亩,养蚕10万余张,年产鲜茧近5万担,蚕农收入3000万元。近年来,国际丝价波动较大,部分地方对蚕桑发展产生了疑问。栽桑养蚕的效益究竟如何?为了推动“惠民行动”和“一户带百户”活动,我局在天兴镇场口村选择了5户示范户,对其栽桑养蚕成本收益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宣威市得禄乡肥谷村地处高海拔冷凉山区,土壤酸性色红,适合中药材种植。近年来,该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百合等药材为主的特色经济,现已渐成规模。2007年,全村种植中药材的有780户,种植面积2600亩,总产值达1560万元,人均仅药材收入就达3700多元。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茧品质优良。近年来,祥云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机遇,建基地、重投入、舞龙头、创品牌,蚕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打造优质蚕桑基地按照省、州农业产业化总体布局和高产优质桑园标准要求,祥云县围绕建设"万亩乡、千亩村、百亩组、万元户"的工作目标,在禾米甸坝、城  相似文献   

9.
宣威市2008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2万吨,32.1万亩,实现节本增效4123.25万元,每亩实现节本增效128.45元,较上年119.07元增9.38元,测土配方施肥已成为农户增产增收的主要技术之一。去年下半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复混肥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云  相似文献   

10.
正南雄市光明种养专业合作社地处南雄市湖口镇,距市区15公里,于2010年6月登记注册成立,总入社股金44.17万元,其中市供销社入社股金23万元,占入社股份的52%,农户、居民入社股金21.17元,占入社股份的48%。现有经营土地面积500亩,成员128户,其中企事业单位(市供销社)1户、农户115户。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市供销社理事会的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华坪县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区,气候、光热、土壤资源都适宜种植芒果。近年来,华坪县委、县政府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芒果产业。2007年底,全县累计种植芒果7.8万亩,已经整形嫁接凯特、圣心、肯特、红象牙等优良品种3.8万亩,挂果面积近3万亩。去年,芒果产值3579万元,产品远销十几个省市,芒果种植农户达5250余户。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云南省彝良县龙街乡农户因地制宜种植鱼腥草获得丰收,200户农民种植鱼腥草300亩,亩产值高达3500元,其中有3户产值达1.2万元。为了有效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今年,龙街乡党委、政府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地处川陕结合部,因唐天宝年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奔蜀百官于此接驾朝拜天子而得名。全区有林业用地158万亩,森林覆盖率59.3%,是长江支流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朝天区共完成退耕还林12.2万亩、荒山造林10.2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朝天区立地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但南北交界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核桃树生长。在实  相似文献   

14.
最近,江苏省东台市物价局对全市三大片的5个农产品成本调查点32户衣民家庭进行了农户农资购买情况的专题抽样调查,此次调查32户农户,调查户人口数为118人,耕地面积177亩,播种面积317亩(除湖桑常年种植外,其余一年二茬),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9亩.  相似文献   

15.
《致富天地》2004,(3):15-15
江苏省高邮市甘垛镇棉花产销合作社,是由当地农民金开明、赵云福等发起创办的,主要从事棉花产销合作,注册资本66万元,2000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获得收购、加工、经营权资质。目前,入社社员已达2710户,其中跨乡、跨县的社员分别达到260户和350户。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股金27.1万元,植棉面积21000亩。2003年实现总收入1亿元,利税45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两个阶段实证研究了退耕还林项目对退耕农户增收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项目实施五年后,退耕还林工程显著的促进了参与户的收入增长,增收效应为969.55元。但是,实施七年后,项目的增收效果有所下降,即到了2006年,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增收的净效应为771.61元。退耕还林的增收效应呈现出一种倒"U"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长宁镇鲍东村地处宁张公路22公里东侧,东与互助县陈家台村接壤,北与石山乡毗邻,全村总户数493户,总人口2187人,总耕地3225亩,其中水地1106亩,浅山2119亩,人均耕地1.28亩。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54万元,减去生产费用496万元,净收入454万元,外出劳务收入242万元,2006年底人均纯收入达3182.4元。从长宁镇全镇经济发展来看,本村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笔者经过多年的驻村实践,对该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致富天地》2012,(2):11-12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发展,《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建立云南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同时整合各方面资金,重点支持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和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研发。在支持蚕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新建优质蚕桑基地(包括小蚕共育室、蚕房、蚕机具、蚕用消毒池等),省财政按1000元/亩标准补助,地  相似文献   

19.
栽桑养蚕曾是泸县农村的主要副业.在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乃至整个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蚕丝企业改制。县政府提出打造“十万担蚕茧基地”县,并新发展了桑园1万亩,2006年桑蚕茧曾达到了33万公斤。但近年来蚕桑生产在稳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价格起伏较大.农民养蚕积极性下降。为促进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护蚕农利益,我们于6月中旬到泸县银华丝绸有限公司、天兴茧站、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云南省宣威市文兴乡发放小额信贷349万元,争取能繁母猪补贴105万元,鼓励和支持103户养殖户发展生猪产业。截至2012年底,全乡生猪存栏8.82万头,出栏肥猪10.9万头,猪肉产量10625吨,实现生猪养殖业收入8250余万元;出栏牛738头、羊1844只、鸡18.3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6亿余元。近年来,文兴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通过政府推动、协会带动,推进全乡生猪养殖业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