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双重认同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观与国家认同观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稳定。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汉族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国家认同较低而民族认同较高;国家认同的形成会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来自县镇和城市的青少年群体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都较高,而农村的相对较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伯端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1):121-124,137
文化认同问题是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态度与民族文化的未来息息相关。调查显示,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正面临着种种的文化困惑和文化挑战,他们的国家民族文化身份、校园集体文化身份、性别文化身份等认同现状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将文化身份认同概念引入高等教育理念,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根本区别于其他民族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的文化、信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因素,而民族主义恰恰综合体现了这样一种民族认同。基于同一民族认同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和追求,民族主义情绪更加能够在关键时刻被激发,转化为爱国主义,并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增强国家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心理前提。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青年的文化认同状况是进行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考虑的因子。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审视当前青年在认同主导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所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剖析其深刻诱因,进而探寻解决青年文化认同问题的路径,这将对青年树立理性文化认同的观念和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乡村适度规模经营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保留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形式,以此为基础走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村集体化发展道路,是在现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自然选择,其文化基础在于中国西北农村自然村形成的历史认同,以及由土地分配而普遍存在的集体依赖感。这是一种以村民意志为主体的农村内生性发展道路,它将国家政策与村落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中国落后地区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蕴含着一个民族丰富的历史记忆,这种历史记忆也即集体记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有选择性地建构而来的.秦汉圣贤信仰的形成亦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它对于维护族群的历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示化的趋势,会对各个民族一国家的主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我国边远地区民族文化这样的亚文化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传播革命,这对边远地区民族文化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这些文化所具有的某些特质,有可能形成其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8.
建构公民国家认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心理、情感等诸多方面使公民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沉淀,在建构公民国家认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价值论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民族形塑"我者"、区别"他者"和抵御"文化虚无"打下了基础。在方法论层面,可以从增强公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发掘文化符号价值以提高公民的情感归属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入手,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民族一体化的推动下,跨界民族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跨界民族文化认同也不同程度地显示着国家的软、硬实力。"我国跨界民族义务教育"与"我国文化认同"尽管是两个内涵不同的理论范畴,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相关概念的界定、跨界民族义务教育、跨界民族文化认同方面进行文献综述,试图能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以解决跨界民族教育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卡斯特尔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认同的力量》一书中,以其独有的视角和慎密的逻辑思维,以其宏伟的气势把世界各国的材料结合到一起,分析了认同对国家结构的构建及各利益群体诉求的形成、表达所起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际,农民工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运用卡斯特尔关于认同的有关理论对农民工认同进行分析,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合理有效表达农民工利益诉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志立 《全国商情》2013,(12):79-81
中华民族作为自在民族实体数千年即已存在,而作为自觉民族实体仅逾百年。各民族发展的差距过大、建构和引领举措的缺位、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是当前中华民族认同提升面临的困境。促进中华民族认同要靠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影响力,要靠中华文化精神家园彰显内在吸引力,共同构筑中华民族认同的共有精神家园。因此,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完善中华民族引领举措是促进中华民族认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作为自在民族实体数千年即已存在,而作为自觉民族实体仅逾百年。各民族发展的差距过大、建构和引领举措的缺位、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是当前中华民族认同提升面临的困境。促进中华民族认同要靠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影响力,要靠中华文化精神家园彰显内在吸引力,共同构筑中华民族认同的共有精神家园。因此,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完善中华民族引领举措是促进中华民族认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新时代内地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但西方文化的涌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汉藏文化交流交融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使内地藏族大学生对藏族民族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缺乏深度认同、对西方文化缺乏批判性吸收。因此,培育新时代下内地藏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需要增设课程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利用活动教育,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发挥媒介平台,深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汉藏结对帮扶,践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使命,也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及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斗争更加隐蔽、激烈,历史虚无主义、精日言论等有害信息侵蚀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诱发对国家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的认同危机。必须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组织认同是近10多年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以往研究强调认同的正向作用,往往忽略过度的认同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文章基于过去的研究成果,对组织认同进行概念上的扩展,将组织认同划分为四种不同状态,探讨了不同状态的消极作用,并分析了不同状态下个体对组织文化的共享状态及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在组织认同扩展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积极、正向组织认同的构建及其对组织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域书风的兴起对中国书法现代性进程起了积极的作用。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广西构建"八桂书风",具有防止迷失自我"文化身份"的功能。特定的民族心理结构、野性思维特征、深厚的地域民族文化积累、多样的书法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功能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态,而建立在民族文化、族群文化与区域文化基点上的"文化自觉"与"身份认同",有助于其功能得以更加清晰地实现。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是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它不仅从经济、政治方面改变着中国社会,还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影响着人们的深层观念甚至是人格养成.青少年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当今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呈现“两极性”特点:依赖父母而又蔑视其权威、安于现状而又鲁莽冲动、我行我素而又缺乏创新.要准确把握青少年的特点,需将国家、家庭、学校三个影响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因素放到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去理解,找到形成“两极性”的原因,从而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以更好地适应转型期迅速变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的先驱叔本华、祁克果、尼采三位哲学家一改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的近代哲学的传统,转而对其进行批判并开始关注个体生命。然而,在现代性语境下,却出现了都市化的流浪、归属感逐渐淡化的个体自我认同的悖论和危机。如何形成一个健康的自我观?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意识关系三个维度上分析,将为我们思考和解决个体自我认同问题提供一种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泛希腊主义”是一个具有古希腊语词源的现代名词。本文将“泛希腊主义”界定为各城邦的希腊人对于民族的整体认同。这种民族认同最初体现在血缘、宗教活动等方面,因为共同反抗波斯的战争而得到强化并最终确立。在政治宣传过程中,通常采用“泛希腊主义”原本包含的内容来服务于希腊城邦的利益。这样的运用形成了强化内部认同而与外部竞争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政府认同是政治学学科场域内的一个基本概念,表示的是处于一定政治关系中的社会成员对政府所形成的情感上的归属及行动上的追随。由政府文化、政府行为、政府效率组成其基本架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