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今年我国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目前政府上网成了全国上下关注的热门话题,自年初国家经贸委与中国电信携手宣布“政府上网工程”开始以来,我国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政机构上网的热潮逐渐加温。到目前我国上网的各级政府已达100多家,注册gov.on域名的有10OO多家。上网用户由1994年2000个骤升到今年1月中旬的210万,预计年底将增加到400万以上。据有关专家指出,“政府上网T援”的家施抗杰着中围内网络化时代还进了一大步。五以预见,以政R上网为契机,#引发整个中区数字化浪潮,@成新世纪经B腾飞的支点。“电子退府”世界化政府上…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国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目前政府上网成了全国上下的热门话题,自年初国家经贸委与中国电信携手宣布“政府上网工程”开始以来,我国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政机构上网的热潮逐渐加温。到目前我国上网的各级政府已达100多家,注册 gov.cn域名的有1000多家。上网用户由1994年2000个骤升到今年1月中旬210万,预计年底将增加到4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3.
自年初国家经贸委与中国电信携手宣布“政府上网工程”开始以来,我国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政机构上网的热潮逐渐加温。目前我国上网的各级政府已达100多家,注册gov.cn域名的有1000多家。今年1月中旬,上网用户由1994年2000个骤升到210万,预计年底将增加到400万以上有关专家指出,“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向网络化时代迈进了一大步。可以预见,以政府上网为契机,将引发整个中国数字化浪潮,建成新世纪经济腾飞的支点。“电子政府”世界化政府L网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电子政府”,实现政府部门办公自…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全面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截止2009年底,中国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4.5万多个,7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Z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提供便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类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5.
所谓“电子政府”,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Internet上实现政府的职能工作。凡是在网下可以实现的政府职能工作,在网上基本都可以实现(一些特殊情况除外)。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并从网上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同时,公众也可从网上完成如交税、项目审批等与政府有关的各项工作。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通过Intranet互相联系,各级领导则在网上向各部门作出各项指示,指导各部门机构的工作。我国政府上网工程是1999年1月22日启动的,此项工程有力地推动…  相似文献   

6.
余庆 《南方经济》2001,(1):26-27
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而对信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大众的迫切需要,政府上网工程还有待深入推进,巩固和扩大成果。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上网应用,努力实现“电子政府”。  相似文献   

7.
企业上网是我国为迈人网络社会而实施的政府上网、家庭上网“三步曲”之一,近期企业上网工程在京正式拉开序幕,网络经济对我国的企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就现时企业应如何抓住网络经济带来的企业发展有利机遇问题及企业上网运作中应思考的相关措施和对策,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政府上网的首要目标是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和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刚刚启动,尚有许多涉及观念、制度、素质、物质各个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可谓是万里长征之第一步,任重而道远。一、转变观念——刚性难题。政府上网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把政府的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放到网上,使其得以最大限度地的共享并实现政务公开透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始自1999年的“政府上网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办公效率,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同时,电子政务建设也丰富了网上信息资源,拉动信息行业的需求,对于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全球化和在此基础上飞速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我国的电子商务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态势较好,从“金桥”、“金中”、“金穗”等系列“金字工程”到外经贸部推出的“虚拟广交会”,再到今天的政府上网工程,无不显示出电子商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我国各行各业信  相似文献   

11.
张楠 《辽宁经济》2003,(5):37-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983年,政府启动的“拨改贷”工程,即把国企投资资金来源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拉开了我国1985-1992年以银行信贷投资为主体的序幕,银行体系迅速发展形成垄断格局。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启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大经济的繁荣,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作,启动实施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千户百亿”成长工程和“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企业”工程。  相似文献   

13.
吴卫华  韦薇  刘利红 《特区经济》2004,(10):202-202
<正>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便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实施一些政务活动,比如进行文件处理、档案管理等,这一阶段便是“办公自动化”。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金桥、金卡、金关、金税、金盾等工程的实施,以及“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电子政务迈出了一大步。“截止2003年12月底,以gov.cn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11764个,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10051个。”今天,“电子政务”这个词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有人认为它已经走到了成熟的阶段。但是,眼前的电子政务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风光和完美,有很多现实而客观的问题制约着它的发展和推广。 一、目前电子政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重“硬”轻“软”,“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没有理顺 随着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重“新建”轻“整合”,  相似文献   

14.
柴歌 《辽宁经济》2007,(5):73-73
4月10日,在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孟繁华主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信息产业厅及省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辽宁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了解到,信息化已经成为辽宁振兴的助推器,特别是省信息产业厅和辽宁省通信管理局会同省直相关部门相继启动实施的以“百万农民上网工程”、“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5.
刘媛媛 《辽宁经济》2005,(11):55-55
从1999年“政府上网”开始,电子政务在我国已开展了近6年。2005年4月1日,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电子政务活动从此有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翔 《浙江经济》2003,(14):42-43
一、政府投资项目简介。政府投资项目,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投资形成的基本建设项目。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在国外,一般称为“政府工程”(Government Project),如美国:也有的国家和地区称为“公共工程”(Public Project),如日本和我国的香港等。深圳市在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某县今年10月将办第二届“姓氏化节”,并被政府列入为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据说,县里提出“一年建设,十年还债”的口号,启动了多项“重点工程”,改造太昊陵、建设主广场、修建“迎宾大道”……耗资过亿元。谁知道,办这个“富”事的,竟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12004年的财政收入仅1.21亿元,而财政支出却达5亿多元,难怪要提出“一年建设,十年还债”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前阶段我国上网费用高低的争论谈起,讨论我国政府在处理上网费用争论中的职能缺位。本文认为,改进与完善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真正实现上网费用的市场定价,必须首先让具有国有企业背景的电信与网通成为真正独立于政府的企业。只有这样,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执行才会更具服务性特征,更接近其职能目标,政府经济职能的实施,才不会再出现缺位。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设施     
《首都经济》2010,(1):13-13
2009年北京市能源安居“3+3”计划总投资约90亿 2009年,北京启动能源安居“3+3”计划,在城区实施“老旧管网改造”、文保区“平房煤改电”和“老楼通气”工程;在郊区实施“绿色燃气”、“阳光浴室”和“送气下乡”工程。工程总投资约9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12亿元,企业投资约76.7亿元,百姓负责自家改造费用约1.3亿元。  相似文献   

20.
一、未雨绸缪——做好预防措施 1.一个好.两个妙 无论是菜鸟还是飞鸟,杀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都是必需的。上网前或启动机器后马上运行这些软件.就好像给你的机器“穿”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护衣”,就算不能完全杜绝网络病毒的袭击,起码也能把大部分的网络病毒“拒之门外”。目前杀毒软件非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