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银行业的"去杠杆化"策略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杠杆率的降低对银行业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业适当"去杠杆化"具有抵御风险的作用,会对其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场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银行体系重组,欧洲和日、韩银行业也受到重创,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式我国商业银行接下来应如何发展,本文给出了三方面的内容:金融危机概述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的发展策略,希望能给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银行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中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表明美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变化较大,风险的积聚与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一致。在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也受到多项指标的影响,比如单个银行的市场风险、单个银行的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款比例、经济增长率等等。因此,我国还应从政策层面上加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罗茜  蒲勇健  黄森 《技术经济》2010,29(6):74-81
本文运用三阶段Malmquist指数对我国商业银行2004—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投入变量有显著的影响,传统的Malmquist方法高估了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以及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我国银行业在2004—2008年间出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银行业整体生产率大幅度下降,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要小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新  祁源  喻靖 《经济师》2010,(1):9-11
基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我国银行业也应再次审视潜在的金融风险,以确保我国经济在经济危机的蔓延中减少波及。文章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如何运用信用衍生品防范和规避风险,涉及信用衍生品的涵义、特点及作用等内容,着重分析我国创造信用的过程及潜在信用风险损失,并举例解析了控制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品对冲策略,借以分析信用衍生品在我国银行业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徐鑫 《经济师》2009,(4):182-183
文章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源,并据此对进一步加强我国银行业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纵横资料回归模型来探讨金融危机环境对我国银行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以我国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研究期间为2009至2012年共4年的资料,并通过LM检验、Breusch-Pagan LM检验、Durbin-Watson检验,进而得到研究结果如下:以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及营业利润率作为绩效指标,发现共有存款准备率等8项因子对其产生影响;利息政策的制定会影响到银行绩效;举债经营能创造更大的利润,但相较于其他产业,银行业的负债比率高出很多,过度举债反而会使银行陷入经营险境;在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后发现金融危机环境对银行业财务绩效确实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莹莹 《时代经贸》2010,(16):48-49
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表明了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以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经验为鉴,探讨我国如何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王江  赵伟丽 《经济师》2009,(3):202-203
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享受国民待遇,与内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这是一场不见硝烟却异常残酷的战争,对我国内资银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不言而喻。2008年,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众多老牌国际知名银行倒闭,意外的全球金融大变革也给我国银行业大举进军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在新时期、新环境下我国银行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开展国际竞争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表明了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以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经验为鉴,探讨我国如何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也不会独善其身.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的现状结合金融危机与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探讨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珍 《时代经贸》2010,(20):173-173
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也不会独善其身。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的现状结合金融危机与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探讨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国内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对此我国银行业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持续笼罩全球金融市场,导致美国房价大跌,资金紧缩,对世界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我国银行业也出现投资资产价值下降、零售业务放缓等迹象.因而,我国银行业应针对信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的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银行跨国并购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不断蔓延,西方金融机构受到严重冲击。这对我国银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银行进行跨国并购风险性大,操作难度大,影响并购的因素复杂。文章基于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对银行跨国并购风险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对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因素进行了多维解读,以期为我国银行跨国并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次贷危机对亚洲11个国家(地区)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以及国有股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金融危机会对企业资本投资带来冲击,但国有股权能弱化这种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银行业国有化程度较高,金融危机对这类企业的负面冲击较小;另一方面,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资本投资下降较少。对影响机理进一步剖析发现: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偏好谨慎、保守的商业模式,这使其健康状况在金融危机期间受创较小,从而保证了企业资本投资所需的外部信贷资金、内源资金的正常供给,并使得国有企业以及银行业国有化程度较高国家(地区)的企业资本投资下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延宕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予欧美各国金融体系以沉重打击。我国应从危机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全面分析、评估Basel Ⅲ对亚太各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秉持改革新思维,审慎、稳妥、有序地推进Basel Ⅲ的本土化进程,使我国银行业逐步与国际同行接轨,培育、发展一批理念先进、机制健全、监管到位、稳健高效、盈利能力强的现代化优质银行。  相似文献   

18.
肇始于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仅波及到发达国家,也对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带来严重冲击。本次金融危机给全世界金融行业的监管制度敲响了警钟。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银行业如何从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完善监管体系,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一个巨大而急迫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延宕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予欧美各国金融体系以沉重打击。我国应从危机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全面分析、评估BaselⅢ对亚太各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秉持改革新思维,审慎、稳妥、有序地推进BaselⅢ的本土化进程,使我国银行业逐步与国际同行接轨,培育、发饺一批理念先进、机制健全、监管到位、稳健高效、盈利能力强的现代化优质银行。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角度看,每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会对当时的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大格局产生深远的冲击和影响。种种迹象表明,近年爆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的深度影响开始逐步显现。这一方面为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严峻复杂的经营形势也为商业银行变革和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条件。笔者认为,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的银行业将会出现五大变革趋势,笔者将分别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