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晖 《江苏商论》2020,(4):127-131,141
本文基于2000-2016年30个省市间的区域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方法,在SDM模型下对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本省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对邻近省份无显著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即产业结构服务化对本省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而对邻近省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以及研发投入作为控制变量也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研发投入的增加则能够同时推动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7—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各省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并控制了各省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的投入。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对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资本品的进口。国内研发资本只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人员越多越能带来技术效率的改善。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只对东部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西部区域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中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本区域内的研发资本投入。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严格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能使进口贸易研发外溢资本,尤其是资本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资本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3-2008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及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对外投资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正向影响,对外投资的积极逆向溢出效应还未显现。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投资对我国各省区的逆向溢出存在明显差异,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上海市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通过运用C-D函数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和CES生产函数法这三种方法对上海市1978-2010年这31年期间的要素投入特征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比较分析认为C-D函数法更有效.同时基于C-D函数估计结果,对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分解和不同阶段的比较.文章进一步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运用改进的GLS估计发现:人力资本和R&D活动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变迁因素作用不显著,上海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于“稳态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中国1997-2008年的数据,对技术引进、R&D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技术知识存量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能力较低,R&D投入与技术引进投入比例不协调,中国技术知识存量呈现规模不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对2004-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发现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且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贡献效应偏低。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通过资本要素再配置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产生显著的正向生产率溢出;而劳动力要素在服务部门间配置的扭曲使得服务业FDI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并不显著。此外,研发创新并没有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人力资本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强化吸收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4-2013年我国快递业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市场促创新"或"以市场规模驱动创新"的假说在我国快递市场基本不成立。本土市场规模对效率的改进仅有并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生产率及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正,而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负。从作用机制看,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归纳为聚集和竞争效应,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本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的降低,对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产生正向作用,对效率改进产生负向影响。但由于我国快递业市场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基础薄弱,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没有随着快递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我国快递业中产生聚集和竞争效应,加之多数快递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服务产品模仿来抢占市场而不是真正进行技术创新,导致我国快递企业创新能力即使在本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前提下也无法提高,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聚集和竞争效应并未在我国快递行业得以体现,未来改变竞争模式与提高技术创新将是我国快递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包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发包与承包双重视角,深入考察了离岸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运用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包与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发包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行业技术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大;承包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经验发现为中国外包战略的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其技术水平影响。以R&D强度、R&D人员比重和申请专利数作为技术创新的代表,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考察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申请专利数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影响,而R&D强度和R&D人员比重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却没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为解决R&D投入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国高技术企业应加大R&D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提高研发效率,为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梅 《财经界(学术)》2010,(5):173-174,176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其技术水平影响.以R&D强度、R&D人员比重和申请专利数作为技术创新的代表,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考察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申请专利数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影响,而R&D强度和R&D人员比重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却没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为解决R&D投入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国高技术企业应加大R&D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提高研发效率,为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建设,以资源税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1年20家稀土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以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税制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稀土资源税改革能显著提升稀土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研发投入在稀土资源税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稀土资源税改革对中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上游和下游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为促进稀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完善绿色税收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制定差异化稀土资源税率、完善资源税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以2012—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增加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企业所处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以及市场竞争较激烈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以显著改善企业产品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5-2009年全国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食品加工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食品加工业的出口贸易没有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对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主要出口对象国家国民收入均促进了两个行业的出口贸易,而有效汇率对两个行业的出口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霍杰 《商业研究》2012,(8):108-113
服务是一系列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服务业自由化将对下游制造业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银行业和制造业2003-2009年的数据,本文实证分析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影响,外资企业进入、服务业私有化和服务业竞争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作用,外资企业进入与服务业私有化相比更能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ESG表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9—2021年我国A股建筑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建筑企业ESG表现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良好的ESG表现通过促进研发创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检验发现,ESG表现对国有建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文章为厘清企业ESG表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建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9—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贸易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条件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并且贸易条件改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积极影响,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金融危机前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研投入强度路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86-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度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生产率的增长,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来实现;同时,其对中国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技术的进步,而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另外,本文还发现在1986-2003年间中国省级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检验近年来我国迅速增长的OFDI是否获取了来自投资东道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本文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的动态形式,实证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OFDI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逆向技术溢出的产生有一定的时滞性;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东、中、西部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依次减弱;国内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1998年~2005年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将中国的经济增长分解成要素投入的贡献、人力资本的贡献、技术进步的贡献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研究表明:我国总产出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60%左右;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大,在总产出中的贡献达35%;劳动投入的贡献率很小,只有5%左右。而全要素生产率中,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贡献最大,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赖于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在产出中作用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4个OECD国家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两步法系统GMM方法考察了服务业FDI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FDI的流入可以显著促进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细分研究发现,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上;第二,金融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非金融服务业FDI对TFP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第三,东道国物质资本、研发投入、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对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