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仇建德  刘清志王斐 《现代商业》2007,(18):175-175,174
通过对青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概述,结合青岛开发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开发区发展的区域分析,对开发区的发展的前景进行介绍,旨在探索适合其经济发展的道路,并对开发区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期待能够对青岛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湾大桥项目投资经济性评价的概述,结合青岛跨海大桥的地理位置,以及青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环境的分析,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和投资前景进行介绍,旨在探索适合青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道路,并对青岛开发区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期待能够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青岛开发区建区16周年之际,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审时度势地作出重大决策,指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青岛的明天和希望,是新世纪新青岛的所在,是青岛新的重要的工业基地。开发区有条件成为青岛国际化的新城区和代表青岛的新形象。并明确提出:从现在起,就要毫不犹豫地把经济发展的重心向西海岸转移,把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开发区,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将开发区建设成为最具青岛特色的符合国际化现代水平的新城区。在新世纪刚刚到来,全市人民满怀信心实施“十五”计划、青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时刻,市委、市政府领导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非常及时、非常正确的。这一决策对于开发区的发展与腾飞、对于青岛的未来与希望,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青岛开发区(黄岛区)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全市对台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海峡两岸加入 WTO后给对台招商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合同利用台资和实际利用台资方面,连续几年均位居全市前列.为适应"构建青岛经济发展重心"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台资企业发展,进而促进青岛开发区与台湾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近期,区台办走访了区内部分台资企业,了解了台资企业的发展现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初,青岛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要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青岛的深圳"、"青岛的明天".2001年3月22日,杜世成市长带领市政府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开发区召开市长现场办公会议,对开发区的地位、作用与战略目标作了崭新的界定,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加速青岛开发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光 《沿海经贸》2002,(10):11-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融合和我国正式加入 WTO,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方兴未艾.近年来,青岛开发区依托优良的基础条件,积极构筑青岛西海岸经济发展重心,大力实施以港兴区战略,现代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蓄热待发的6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25亿元的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已进行设备安装;总投资74亿元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塔吊林立,如火如荼;总投资20亿元的上汽通用五菱二期工程、总投资1.5亿美元台湾成霖项目、总投资9800万美元的韩国线材项目正全线推进。6月18日,青岛开发区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上,记者了解到,青岛开发区正全力推进这些优势产业项目,其领导班子成员当天分别带队对在建的51个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现场督查。前后5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逾700亿元。青岛开发区重大项目将开启山东经济发展火车头。  相似文献   

8.
迟华东 《沿海经贸》2001,(4):8-9,20
开发区在新世纪要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基地和最具青岛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具体来说,就是“三个明确”,即: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明确当前工作重点、明确城市规划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9.
青岛开发区位于胶州湾西海岸,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85年3月动工兴建,规划面积20.02平方公里。1992年,开发区与黄岛区体制合一。现全区(包括黄岛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总人口60余万。经过26年的发展,青岛开发区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项:青岛市政府决定,“青岛经济重心要加快向西海岸转移”。一这战略性决策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开发区而言,要尽快建成青岛市经济发展的基地和最具青岛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就需要加快承接青岛市经济重心转移的步伐并在“特”和“新”上做文章,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特色城区,加快体制创新,增创发展优势,使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青岛市政府决定,"青岛经济重心要加快向西海岸转移",这一战略性决定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根据青岛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和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功能明确、布局比较合理的"重化工区、国际贸易仓储出口加工区、临港工业区、高效农业区、行政商务中心区、综合旅游区"六大功能区的城市布局结构框架,上述功能区划无不依托青岛开发区海洋环境特色而设;"以港兴区,城以港兴"的发展战略更是将开发区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寄托于浩瀚无垠的海洋,青岛开发区拥有发展海洋产业的巨大空间和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岛开发区未来的发展也寄托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近几年办理的刑事案件来看,青岛开发区18~25的青少年犯罪占到了近80%,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重大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万华  培秀  洪成 《沿海经贸》2002,(6):52-53
2002年青岛开发区被国家列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这是青岛开发区的一件大事,这对于提高青岛开发区地位,树立对外形象,是难得机遇.笔者就无疫区的特点、建设意义及相关事项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出决定:要把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心在近期就转移到开发区来。在21世纪,黄岛不仅要成为全市的经济中心,而且要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心。这包括两层涵义:其一,经济建设的重心西移,就意味着开发区整个的项目建设、经济的巽地出现一种超常规的发展。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要上项目,就要产生“三废”,就会增加人人流、物流,必将经环境保护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二、从目前开发区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力争去创建ISO14000体系。如果现在我们不重视环境保护,使得整个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环境质量恶化,那么,将来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就不可能实现“建设青岛的明天”这个目标。再从开发区在全国的地位和形象来讲,我们也要创建ISO14000。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同步发展的过程,现在青岛开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沿海十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基本上排在第四、五位左右。青岛开发区要在全国开发中争一流、上水平,必须抓好环境保护。国外的大公司在投资时,环境状况、环境质量是他们首先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环境、环保设施已经成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砝码。青岛开发区目前在全中市区中第一个创建ISO1400体系,这是进一步完善开展我的投资环境,提升我们在全国开发区中的形象和地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光辉旗帜,引领着23岁的青岛开发区踏歌远行。一座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崛起在青岛胶州湾西海岸。建区以来,青岛开发区心无旁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  相似文献   

16.
18年前,青岛开发区在世人的关注下破土奠基. 18年后的今天,承载着改革开放重任的青岛开发区披荆斩棘,创造了无数的光荣和辉煌,邓小平同志"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词在这里已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徐清  张玉祥 《江苏商论》2012,(4):152-154
以杭州市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空间发展等角度系统分析国家级开发区对杭州城市发展的贡献和影响。通过国民收入法和转移-份额法得出国家级开发区对杭州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级开发区成为杭州市新产业空间主导,拓展了杭州工业集聚发展空间和布局合理的产业空间格局,担负着改善城市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产业空间格局合理化的功能使命。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来,涌现出一批潜力巨大的沿海开发区,然而开发区的发展面临人口密度少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大大影响了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各地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有针对性的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发现大学城的引进能够解决开发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区域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开发区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的作用显著,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质效,监测分析开发区改革创新、产业升级、生态环保、对外开放、项目建设、招才引智等方面的情况。建设该指标体系有利于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调控,而优化完善开发区经济政策,则可以推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园区企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曙光 《沿海经贸》2002,(12):14-15
当今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面临经济竞争国际化、经济运行市场化、经济需求个性化的新趋势,要求开发区在发展模式上进行调整与选择,走区域创新发展之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了 18年的开发与建设,伴随着我国加入 WTO,青岛申办 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的成功,尤其是青岛市城市经济重心的战略西移,使开发区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区域创新模式调整的重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