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上海经济》2011,(7):14-15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就目前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吴敬琏说,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从长期发展来看是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最近关于增长减速、通胀恶化、货币政策“超调”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形势究竟如何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正常的,通货膨胀是可控的,货币政策并未过度紧缩。虽然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存在许多结构性的问题,世界经济近期和未来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增长确有诸多远虑,但是没有太大的近忧。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区建设》2011,(7):29-29
吴敬琏:方式不转变危机难走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说,过去30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储蓄和消费的失衡。“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依靠效率增长,提高整个经济的附加值,包括加工制造业服务化以及大力发展服务业。他认为,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就不能断言已经走出了危机。要远离危机,解决当前的诸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在“2008中国经济年报”专题节目盘点2008年的经济数据、展望2009年的经济前景时说:“从短期看,当然是考虑保就业,保增长是最终的目的。在保就业方面,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增长方式,不同增长方式对就业的促进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6,(7):30-30
3月15-16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香港连续举行了两场学术演讲,就“十一五”规划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等问题作了讨论。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10,(4):3-5
关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或者经济发展的方式,在中国已经谈论了至少28年了,但是没有能够转过来,问题出在哪里?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转变增长模式是非常艰巨的事情,需要给企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观点     
《沪港经济》2007,(3):8-8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指出:中国经济存在五大矛盾,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粗放式增长出口政策使中国经济双失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消费不足是收入上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指出: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北移  相似文献   

8.
8月15日下午,吴敬琏学术基金专题研讨会在青岛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以“公司治理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议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名誉会长陈清泰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教授,  相似文献   

9.
声音     
吴敬琏:中国没有失去“软着陆”最后机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指出,作为一个资源紧缺、低效率增长的国家,一旦经济增长超过8%,就会出现通货紧缩与投资过热的现象。中国经济目前亟需解决的不是争论是否过热的问题,而是采取何种政策来调整经济的问题。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过热,主要症结在于投资效率太低。“不排除对现有利率作出调整可能性。”吴敬琏认为,目前央行已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方法来控制货币的供应。央行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先通过小步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观察调控效果,一旦效果不明显还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不排除对现有利率作…  相似文献   

10.
《开放潮》2005,(1):6-7
“中国经济软着陆并没有实现,特别是经济过热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经济结构不好、资源配置效率很低,无效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中方针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公开场合做出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11.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2003年中国产业发展论坛”上演讲时指出,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新的发展观,我们要在保持当前增长势头的同时,注意解决深层次矛盾,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吴敬琏认为,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形势良好,虽然国家统计局报告前三个季度GDP增长8.5%,但根据工业增加值、税收、发电量等增加的情况看,实际增长率也许在10%左右。他认为,这一轮增长加速主要是由投资增长引起的。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去年同期近8.7个百分点,是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投资增长又…  相似文献   

12.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5,(2):58-60
中国经济GDP转入中高速或中速增长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1月10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中国经济GDP增速进入下行通道,转入中高速或者中速增长,今年的趋势还会继续;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增长转型。这两个特征的发展不一样,前者已是事实,而后者是期望目标,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经济发展效率没有提高,那么之前  相似文献   

13.
综合信息     
吴敬琏认为未来要靠私有企业维护7%的增长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对中国的经济前景表示了谨慎乐观。他认为:只要政策合适,未来10年至15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增长7%是没有问题的。外界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吴敬琏说:“外界看错了私营企业的增长。”他举浙江省的例子说,当地90%的经济增长来自私企,该省在今年首三季经济增长就达到10.3%,超过全国水平。苏南乡镇企业改制后,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也达到10.3%。正是基于对私营企业家的信心,吴敬琏认为国家应该调低贷款利息率,以鼓励对利率十分敏感的民企借贷投资,来鼓动经济…  相似文献   

14.
发展言论     
《发展》2007,(8):5-5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近日表示,要让我国经济增长由资源投入、投资驱动模式向技术进步、效率提高模式转变,需用好“四服药”,即广泛应用各种技术、大力发展服务业、广泛应用信息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  相似文献   

15.
观点     
吴敬琏:要素价格扭曲阻碍增长方式转型在日前举行的上海论坛2008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政策调整的方向就是市场化。他表示,目前,商品价格的形成已经比较市场化,但是在要素价格上,还是行政定价占主导。政府对要素的价格政策,扭曲了各种要素的价格,造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转变。关于汇率政策,吴敬琏表示,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是东亚一些国家和  相似文献   

16.
《北方经济》2008,(11):31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论坛2008”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政策调整的方向就是市场化。他表示,目前,商品价格的形成已经比较市场化,但是在要素价格上,还是行政定价占主导。政府对要素的价格政策,扭曲了各种要素的价格,造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转变。  相似文献   

17.
观点     
《沪港经济》2007,(1):8-9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急需解决两个“失衡”;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可维持20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指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须迈4道坎;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2007年不是中国经济本轮周期终点;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应该严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辽宁经贸》2000,(6):24-25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认为,未来10年内中国GDP年均增长7%没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部长李善同也认为,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7%至7.5%之间是完全有可能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德怀特&;#183;帕金斯认为,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吴敬琏:走“重化工业化”道路有悖国情;张汉亚:“三驾马车”减速致需求不足;巴曙松:不能过分依赖进出口拉动经济;尹中立:房地产投资是经济增长龙头  相似文献   

20.
《北方经济》2007,(2):35
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企业高层论坛上表示,由于长期以来采取的粗放增长方式和出口导向政策,我国经济出现了对内对外两个失衡:在内部,投资比重过大,而消费需求不足;在外部,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