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已成为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好三次分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第二次分配应更加注重实现公平;还应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注重在第三次分配中通过捐赠回报中助推社会公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劳动报酬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而提出的。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钟永生 《新财经》2010,(9):41-43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公平问题,主要是调整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关系,居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要扩大。改革工资制度只是收入分配问题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4.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国民收入分配,现在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居民收入的比重比较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当前形势下,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两个比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利益格局逐渐失去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构成了我国当前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深刻根源。因此,合理分配财富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一个基本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辛晓天 《天津经济》2006,(11):64-65
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公平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并正在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分配作为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公平与否,不仅会影响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政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分配”被寄予厚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问题。会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因此作为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到重要位置.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政策“碎片化”严重、统筹层次低、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缺口”严重等损害公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者、农村劳动者等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全国统筹步伐、放宽养老金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福利的作用等方面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效率与公平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率与公平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理论与实践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而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提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第一次明确强调“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十五大报告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报告继续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且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注重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已成为全党共识.”实现初次分配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随着改革的推进,如何协调收入分配,实现改革成果共享,成为改革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难题.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及其变化对于我们改革中分配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对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尤其是其发展逻辑应完整、准确地理解,避免抱有主观随意性的过度诠释.本文就邓小平理论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做出浅析,第一部分了解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第二部分阐释了邓小平分配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初探邓小平理论中的公平理论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深刻知道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再分配注重公平,兼顾效率,才能达到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目标,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谈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朱相平一、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涵义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是分析、评价投资项目对实现社会目标方面的贡献的一种方法。社会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公平分配等。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入的增长,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即是追求国民收入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刘培林 《首都经济》2012,(12):24-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5.
刘普照 《山东经济》2011,(5):106-112
为了更好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应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但是我国现行的税收状况和税制结构未能很好地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鉴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我国应以保证效率,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方针,改革完善现行税制,并充分发挥税收在“三次分配”中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进而满足现阶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级次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国民收入分配级次概念过于简单、笼统。出于新的社会实践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历史、辨析新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级次概念的细分化处理意见,即市场化分配(或日一次分配)、政府调控化分配(或日二次分配)、社会阳光化分配(或日三次分配)、地下灰色化分配(或日四次分配)。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对国民收入依据合理的规则进行分配。我国长期以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很容易把平均主义理解为公平,把公平与平等混为一谈。事实上,公平不等于平等,更不等于平均。公平与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它们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或交叉的,如机会的平等(又称“起跑线的平等”、起点的平等)、条件的平等(又称竞争规则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属于公平的范围。同时,公平与平等又是不同的价值观;如果说,平等强调的是某种“同”,那么公平强调的则是某种“异”。公平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所谓公平就是一种合理的差异,这与平等以同一性来衡量形成反差。同时,公平与平等的内容可以是矛盾的,如结果的完全平等基本上属于不公平的范围。每个社会成员在体力上、智力上、能力上的素质千差万别,是不可能绝对拉平的,如果无视这些差别,片面地追求结果的平等,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8.
张璐  卫东  汪一伦 《黑河学刊》2014,(1):187-189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当前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初次分配是再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初次分配出现不公正,再分配无法从根本上打破不公。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十入大报告再次提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体现公平。本文在浅析初次分配不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政府是经济发展成果的掌控者,拥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制度工具,因而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政府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层次入手,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必须科学定位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角色和功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国民收入分配上,效率和公平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回顾80年代以前,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基本是注重公平而不是效率。80年代之后,中国收入分配出现了强调效率、收入差距拉大的新变化。而今,当这种差距跨过城乡界域,冲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