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赵旭  吴冲锋 《经济前沿》2002,(11):43-47
一、我国证券公司4种典型的经营模式考察-基于效率行为因素的判断目前国内外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有3种类型,一种是按客户的类型来划分,另一种是按业务类别来划分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证券业组织结构的效率与其主体经营模式密切相关。对于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分析,笔者根据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和组织结构框架,在分析券商经营效率的基础上,从4大类来探讨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典型经营模式:一是以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大鹏证券为典型代表的创新型券商;二是以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为代表的传统稳健型券商;三是以中信证券、光大证券为代表的金融控股集团型券商;四是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为代表的合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的确立,是一个涉及整个证券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经营模式科学,则证券公司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有根本保障,否则,证券公司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是一个空中楼阁。目前,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我国1995年3月的《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5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1999年7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的出台实施,确立了我国证券与银行的分业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3.
脱胎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证券公司,成立以来虽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其法人治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 表现在经营过程中侵害广大投资者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在总结西方国家证券公司的两种基本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揭示了我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存在的缺陷,并为我国证券公司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的可供选择模式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证券公司上市的途径有两个:借壳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上市,这两种方式在上市成本和上市后的绩效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借壳上市的证券公司在融资成本方面高于IPO上市的公司,而在经营绩效方面低于于IPO上市的公司。不同证券公司的经营理念、资产规模、业务资源禀赋、人力资源、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等因素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通过IPO上市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赢利能力较强;而借壳上市的公司,一般都是达不到上市条件,赢利能力相对较弱的公司,虽然通过借壳上了市,但经营理念、资源禀赋都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所以赢利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作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证券公司,其治理结构的完善是证券业健康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得以有效贯彻的基础。但是由于特殊的组建背景和受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证券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许多缺陷,经营过程中呈现出很多弊端,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在深入探讨了东西方证券公司的主要模式及其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重构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所谓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业务上相互融合、渗透与交叉,它突破了分业经营业务模式的局限,借助金融创新手段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内涵,提高金融市场资金运用效率,为有价值的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奠定架构基础。本文就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小寅 《技术经济》2003,22(12):14-15
<正> 一、我国金融业经营业务的演变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金融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是一种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截然分开的分业经营模式。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投资,证券公司也不得从事存、贷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从实践看,我国这种银行业的分业经营模式,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制度建设及监管体系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是在改革中已经启动了利益驱动机制,但金融企业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特别是自负盈亏的责任制尚未落实,混业经营易滋生盲目追求利益而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二是有关金融  相似文献   

8.
从"国企"改制透析"国银"改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湲 《当代财经》2002,(4):28-31
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资本充中率则涉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银行与证券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既是国际潮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应选择选择的混业经营模式,即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巳不再是单纯地追逐利润,而更多的是竞争所迫或业务开拓所需,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首席经济学家自身价值与证券公司对研究需求的匹配性入手,分析证券公司经济学家制度形成机制及其对证券公司的影响机理,厘清了首席经济学家的市场定位。进一步地,本文利用2006—2021年中国证券公司的数据,采用多时点PSM-DID等方法进行计量分析,考察首席经济学家对证券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从研究团队质量和证券公司声誉探讨了影响路径。实证研究发现,首席经济学家的加入有助于证券公司提高经营绩效,提升信息质量,对证券公司研究团队质量和声誉起到中介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还发现,一线城市的营业收入增长效应比非一线城市更大;同时,非上市证券公司比上市证券公司对聘请首席经济学家这一决策更敏感。本文的研究表明,首席经济学家在影响公司绩效的同时也受到区域环境以及证券公司性质的影响,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全面开启注册制背景下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推动证券公司治理高效发展和健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业:发展与未来之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证券公司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盈利模式一直是一种“通道”盈利模式,即证券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各种通道来获取收入,实现利润。这种模式不仅造成证券公司的收入曲线与市场走势高度相关,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同时还使得我国证券公司业务明显同质化,证券公司之间缺乏业务分工,证券公司之间恶性竞争严重。未来中国证券业必须创造新的盈利模式,要通过市场化基础上的重组、兼并、业务的重组和创新、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来创造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证券公司经营业务包括自营业务、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等,其中自营业务对证券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巨大,面临的风险也较为复杂。自营业务的内部控制是证券公司防范风险和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我国自营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依据较少,各个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内部控制又各有不同。从内部控制基本要素角度梳理现阶段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内部控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玺琳 《新经济》2016,(5):56-57
由于受到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金融监管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多证券公司都处于结构单一、竞争同质的发展困境,尤其是经纪业务的发展始终处于畏缩不前的状态,直接导致证券公司的总盈利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各界对于证券公司的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实现证券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务必要促进证券公司的业务转型,加强对其监管力度。本文首先概述了证券公司对外业务,其次,分析了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的方法,同时,还深入探讨了证券公司完善监管模式的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与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与发展是证券公司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阐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范畴、治理原则、组织形式 ,阐明其基本作用 ,通过比较国际上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及我国特征 ,指出了中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提出完善中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措施 ,强调了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和发展中应进一步鼓励股权结构多元化、分散化 ,积极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进行以经营者为主体的约束和激励制度创新 ,建立完善风险监控机制和信息披露规则。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与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国内社会融资体系中一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内外部经营环境持续发生深刻变革,国内银行原有的业务经营模式、业务结构和服务水平已经明显难以适应,迫切需要推进经营转型与再造,以此实现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参与者,对一国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证券公司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且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直接的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证券公司完美无缺,相反,在实际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业务结构是影响证券公司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反映证券公司发展水平的参考指标。从业务结构方面对中国证券公司进行分析,认为目前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还存在着业务种类少、业务收入集中等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文昌 《经济视角》2011,(12):69-70
我国证券公司由于长期依赖经纪业务,导致业务结构失衡,从而利润额随着市场的波动大幅下降。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政府放开保护的双手,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弊端也浮出水面。面对此种现状,我国证券公司需在业务结构上进行创新和调整,并结合本国国情,寻找出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证券法》作为规范证券市场行为的根本大法,对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券法》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证券法规定,我国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其机构要分别设立。这从法律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也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上切断了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的产权联系。过去,我国证券公司大多数是商业银行的控股公司或子公司,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有一定影响力,有的证券公司开拓业务也依赖商业银行,有的商业银行还直接进行证券投资、企业包装上市等业务,在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证券投资收益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证券法》实施后,商业银行要与证券公司脱钩,要转让其所持有证券公司的股份,也不能从事股票发行上市及股票投资业务,商业银行只能是“一心一意办银行”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但也减小了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8.
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本文分析了全球银证关系发展的趋势及当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现状,通过中外证券公司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银证融合的模式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公司的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善 《时代经贸》2007,5(1X):132-133
淡马锡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国有控股公司之一,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成为许多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目前,我国国有投资公司还没有明确的定位,法人治理结构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借鉴淡马锡成功的治理模式,对于国有投资公司的经营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下半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持续下跌所蕴藏的系统性风险,直接导致我国14家问题类证券公司或破产或被托管或被行政关闭,根本原因在于证券公司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因违规运作而导致的委托理财亏损、违规经营、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以及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等。监管部门对问题类证券公司所采取的由关闭到行政托管再发展到由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的处置方式,反映了政府的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之间的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