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借贷市场资金的供求均衡决定利率总水平;二是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具体融资项目的当事人根据项目的特点,通过协商或讨价还价,自主决定融资项目的利率。目前,我国整个利率体系的基准利率确定困难、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不足以及利率市场化之后可能出现的存贷利差缩小是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本文认为:我们应根据现有市场条件构建基准利率指标,为各具特点的融资项目提供合理的定价基础;商业银行应在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实践.以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商业银行之间应避免过度竞争,以保持合理利差。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9月5日宣布,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革中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放开外币贷款利率.这一政策的宣布表明我国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实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加入WTO、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行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进程.那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商业银行有何影响,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系统内部和外部提出一些建议性的防范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6.
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这是利率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定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旭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2):4-6
利率对资金供求的影响如同商品价格对商品供求的影响.利率变动对企业、个人借贷行为影响日益明显.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但不能一步到位.从稳定经营与中国商业银行总体稳定的目标来看,存、贷利差应有所扩大.利率市场化下的贷款定价应考虑风险、成本及违约率等多种因素.对不同类型的贷款客户和不同地区的贷款,其定价方法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自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下,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于2004年形成央行直接确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格局。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2次不对称降息,改革进程加速,2013年7月20日,除个人住房贷款外,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12月9日,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发行价格等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是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组成部分,从80年代开始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单纯地依据经济金融状况,制定和实施金融调控政策,显然有明显的局限性,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因此,金融调控需要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充分发挥利率的调控功能,加快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7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存款利率实行有区间浮动,利率体系核心的存贷款利率初步实现“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7月6日,央行再度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提速,对高度依赖利差收入的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同业存款定价的模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同业存款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形势,进一步巩固客户关系,并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需要积极研究完善同业存款定价方法。本文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在存贷款等产品定价方面的研究,结合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基于客户综合贡献和银行目标利润的同业存款定价模型,并对此方法做进一步的讨论,提出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完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结合不同行业同业客户特点提高该模型适用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金星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28(4):4-8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变迁的供给者一中央政府的变革意愿与能力。无疑决定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快慢。然而,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制度需求者,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愿与态度,必然影响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这最终又会制约利率市场化的实际效果。本文旨在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两方面的意愿与态度,探悉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成熟与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影响因素角度入手,运用中美两国住房贷款利率水平比较的方法对我国当前的个人住房贷款的合理利率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目前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偏高的基本结论,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拥有高于国外同行的超额利润,房贷存在“暴利”,我国浮动利率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合理的范围应当在4-5%左右。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rives a two-factor model f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that segments the yield curve in a natural
way. The first factor involves modelling a non-negative short rate process that primarily determines the early part of the
yield curve and is obtained as a truncated Gaussian short rate. The second factor mainly influences the later part of the
yield curve via the market index. The market index proxies the growth optimal portfolio (GOP) and is modelled as a squared
Bessel process of dimension four. Although this setup can be applied to any interest rat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 but important case where the short rate stays close to zero 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For the proposed
model, an equivalent risk neutral martingale measure is neither possible nor required. Hence we use the benchmark approach
where the GOP is chosen as numeraire. Fair derivative prices are then calculated via conditional expectations under the real
world probability measure. Using this methodology we derive pricing functions for zero coupon bonds and options on zero coupon
bonds. The proposed model naturally generates yield curve shapes commonly observed in the market. More importantly, the model
replicates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interest rate cap market for economies with low interest rate regimes. In particular, the
implied volatility term structure displays a consistent downward slope from extremely high levels of volatility together with
a distinct negative skew.
1991 Mathematics Subject Classification: primary 90A12; secondary 60G30; 62P20
JEL Classification: G10, G13 相似文献
16.
利率互换定价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现状,着重分析我国利率互换定价目前存在的障碍,阐述一种可行的定价方法,通过拟合交易所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计算出远期利率代替未来浮动端的参考利率确定浮动端现金流,令利率互换固定端现金流与之相等,得出固定利率。定价结果表明本文阐述的方法能够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对利率互换定价的方法,可以作为实际交易过程中的定价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存贷款政策、落后的金融市场、利息损益调整的被动局面以及在国际金融业务中风险意识淡薄等原因,严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建议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及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分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重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8.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条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其最终目标是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研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对国民经济运行与金融发展创新发挥的积极作用,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征及效果,指出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条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 whether the information in cap and swaption prices is consistent with realized movements of the interest rate term structure. To extract an option-implied interest rate covariance matrix from cap and swaption prices, we use Libor market models as a modelling framework. We propose a flexibl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covariance matrix, which cannot be generated by standard low-factor term structure model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US data from 1995 to 1999, shows that option prices imply an interest rate covariance matrix tha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variance matrix estimated from interest rate data. If one uses the latter covariance matrix to price caps and swaptions, one significantly underprices these options. We discuss and analyze several explanations for our findings. 相似文献
20.
利率问题一直都是经济金融研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利率可以反映出资金的供求状况,并受到物价水平、经济周期和预期等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数据,利用基于贝叶斯推断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MCMC)方法估计Hautsch&Ou(2008)提出的动态的Nelson—Siegel模型,以构建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