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2002年前后.围绕着中国加入WTO后的广告问题.业界和学术界曾有过相当一番讨论。外资广告进入中国,对于国内本土广告业和广告市场究竟会带来什么?究竟是挑战是机遇,还是什么别的东西?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事实上一直延续到最近。然而有意思的是:与前几年相比,伴随着2005年12月10日这个最终时刻的到来.伴随着中国广告市场向国际资本的全面开放.人们听到关于WTO和外资广告“狼来了”的说法却明显少了。这难道是因为.情况没有原来预想的严重?还是外资广告企业进入之后.其国际资本的竞争“狼性”有所蜕化?抑或是.本土广告企业自己的身体条件.  相似文献   

2.
经济立法中的法律移植和本土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经济立法,我们是应该采取法律移植的方式还是立足于本土资源让其在本国国内自发形成?这个问题在经济法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究竞在经济立法中,法律移植和本土资源的关系如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法与西方经济法的共性及中国经济法所具有的个性,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告导报》2006,(8):91-97
2006年对于中国的国际广告公司而言,或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政策对于外资广告公司全面放开,一些本土广告人士解读说,喊了那么多年“狼来了”,这回,狼真的来了。 2006年这就已经过去了一半,对于多数的广告公司——本土的以及国际的——一切也仍旧在有条不紊的前进着,没有并没有什么突兀的事情发生。对于外资广告公司而言似乎存在两条去路,选择独资或继续合资。然而事实上这个命题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即便是出于此前合资的状态下,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乃至理念。外资公司其实也一直在沿用自己独立的体系,所谓本土化,是策略所致,而绝非合资的结果。对于本土广告公司而言,路只有一条,努力,继续努力! 进入2006年我们可以看到,广告行业的争夺已经不是原先所谓本土广告公司与外资广告公司的争夺,阵线已经不再是由国别来划分的了。市场在走向细分,广告公司再日趋专业,实力和对于市场的准确洞察才是存在的砝码!国际公司本土化,本土公司国际化的战略阐明了:中国广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已经从太多的。中国声音”中来了解过中国广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期专题,我们将从几位外国同行的眼中,来看看中国的广告。这一期的几位嘉宾也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杜孟先生曾获得法国最高荣誉——“法国荣誉勋章”,贺劲勋则是美国《AD Age》曾评选出的“全球广告人100强”之一……一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了梦想来到中国。不一样的国籍,一样的中国路,我们听听他们将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的金融开放与银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财贸研究》2003,14(6):35-40,52
阿根廷是美国赞扬的金融自由化典型,银行证券业向外资开放的力度大,但其爆发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也格外严重。本文论述了阿根廷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特别是与金融开放和资本市场自由化的联系,分析了阿根廷吸引跨国银行投资,对于本国金融体系稳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资本外逃如何给民众造成重大损失。本文还论述了中国应如何吸取阿根廷的教训,慎重对待外资收购、兼并和MBO,特别是“入世”后银行证券业的开放,更好地维护本国经济金融安全,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5.
若想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针对外资并购就要疏而非堵,构建完善的外资并购制度,使其纳入法治轨道才是根除外资并购弊端之本。2007年2月21日,西门子收购美国UGS软件公司的计划终于得到美国反托拉斯组织的同意,至此,西门子的这桩35亿美元的跨国“姻缘”终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6.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经济在广东发展到了今天,其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控制力和影响力都十分巨大,然而,外资经济新产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著露了出来,主要表现在外资在广东经济中的地位贡献不成比例;对本地企业的发展产业“挤出”效应;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等三个方面。针对外资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应大力提升外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本土人力资本和本土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优化外经外贸环境,以全面推进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升粤港澳的外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7.
潘洋 《中国广告》2005,(7):23-26
中国的广告业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很有“全球捆绑”之势。自“外资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广告公司”之日起,就意味着中国的本土广告业正在被纳入国际化,市场化的经济轨道,参与竞争,参与客户争夺战。这一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广告第一阵营内表现得淋漓尽致。综观国内广告经营状况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我们认识到:本土广告业要想发展,必须走出一条适合地域特点的创新之路,一边成长一边给自己定位,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构建行之有效的广告工具,做好本土品牌的优秀制造商!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1995年7月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入股北旅股份,开创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先河以来,上市公司中的外资并购已悄然走过了10年光景。1995—2000年的6年,我国累计发生外资并购上市公司事件27起,而农业领域的外资并购活动处于“冰点”状态。2000年12月6日,法国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出资约1.8亿人民币,正式收购上海梅林饮用水50%股份和正广和网络购物有限公司10%股份。农业领域的外资并购自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9.
顾列铭 《大经贸》2006,(3):83-85
在2004财年,中国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53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3.3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3.32%。其中,外资并购额为24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0%。 今年初,有专家预测,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外资并购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并购环境的持续优化,中国正迎来跨国并购高潮。  相似文献   

10.
郦晓 《中国工商》2002,(4):66-68
入世以后,对这样一个问题应该予以重新审视:既然经济已经“全球化”、“一体化”了,既然中国市场也是“国际市场”了,那么相对整体市场而言,“对外贸易”其实也是对内贸易,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企业与另一个国家的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实际上已经与在本国没什么两样。基于这种简单的逻辑,我们就有必要随时关注其他国家的经济变化,特别是邻国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全球眼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在中国落地生根,形成了外资经济这样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作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出口等方面,其规模之显,其作用之巨,已经导致近年国人关于国家安全的激烈争论。然而,境外资本陆续进入中国累积起来的存量到底有多大?这些资本在中国落地经营最终形成了多大的规模?这个账好像一直没有算清楚。  相似文献   

12.
薛长青 《新财富》2006,(4):12-12
外资进入中国收购以来,国人对此事的争议无外乎以下几种:非国民经济战略性行业进入“后冰棍时代”,早卖早好:声言“贱卖”就是阻碍改革:外资动机涉嫌阴谋。  相似文献   

13.
钱江激浪     
童莹 《新商务》2003,(10):18-19
为期5天的第五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于9月26日顺利落下唯幕。据统计,本届浙洽会共签约项目277个,总投资61.7亿美元,协议外资26.72亿美元,总投资和协议外资分别比上届增加20.3%和24%。难怪权威人士称,今年浙江合同外资年底有望突破百亿美元。而以浙洽会为坚实基础,集聚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开放的浙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张伟靖 《新财富》2014,(6):62-66
外资日化巨头全方位布局中国,本土企业凭借细分小品类抢占市场。虽有露华浓败走中国市场以及欧莱雅砍掉表现不佳的品牌,外资绝对领先中国日化市场的态势并未改变。但从小护士到美即,本土品牌已有质的提升。一方面,随着外资品牌摸准中国市场的脉搏,被收购本土品牌的命运将更为乐观,另一方面,本土品牌也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努力对接资本市场或吸引更多的财务投资。  相似文献   

15.
马宇 《大经贸》2006,(6):24-25
虽然在法律领域,我们已经开始有了“无罪推定”的基本理念,但在经济领域,我们似乎还不习惯。问题是,单凭外资的收购行为去推断它是否“恶意”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看它的收购行为“会导致”或“已经导致”了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的加强,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领域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如果能快速、成功地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即搞好国际投资,就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能善于利用国内的各种资源,吸引外资,积极参加国际投资活动,不仅有利于缩小本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经济水 平之间的差距,而且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引进外资,各国都努力克服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因素。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国…  相似文献   

17.
李迅雷 《新财富》2006,(12):54-54,56
A股市场越来越看国际资本脸色的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缺乏足以与外资抗衡的本土机构投资者,因此,国资部门应放宽对国企投资股市的限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大经贸》2006,(7)
放眼中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史,中国政府对外企一直格外关照。与国内同类私营企业相比,在华经营的外企通常会感受到中国经营环境的宽松和优越。国际投资法上的外资国民待遇是指投资东道国根据其参加的国际多边、双边协定的规定,给予外国投资及投资者以不低于本国投资及投资者的待遇。所谓超国民待遇是指赋予外国投资者超过本国投资者的待遇。显然,从目前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种种反馈看,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遭遇,根本谈不上国民待遇,更无所谓“超国民待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不仅遭遇着环保、知识产权等壁垒,甚至面临着被妖魔化、被泛政治化的困局。而放眼国内,外资企业却处处享受着超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9.
速览·人物     
《中国市场》2009,(50):9-9
沃伦·巴菲特日前完成了其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以34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铁路运营商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此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将承担北伯林顿铁路公司高达100亿美元的债务。这样一来,整个交易价值约在440亿美元。这位身价亿万的投资者称此举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全盘下注”,更凸显其对美国经济增长反弹的售心。巴菲特公布收购消息之后,北伯林顿铁路公司的股票价值出现了上扬。  相似文献   

20.
郭俊 《销售与管理》2008,(12):54-55
尽管是在意料之中,但当北京奥运前夕,强生最终收购大宝的消息传来时,本土营销人还是流露出几多叹息与无奈。在大宝历时近两年的挂牌出售事件中,雅芳、联合利华、宝洁等众多跨国日化巨头都客串过“买方”,正当人们对此事渐渐淡忘之际,一直低调的强生悄然出手,以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整体收购大宝,并创下中国日化行业的并购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