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求诸子 《经营者》2004,(10):28-31
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而多元的品牌世界里,品牌如何使一个产品从无法识别到被人们推崇备至?品牌对消费决策有着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某些品牌较之其他品牌更能获得消费的青昧?考虑到这些问题,品牌也许就不再那么平常了。那么,究竟什么是品牌,品牌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冯磊 《价值工程》2010,29(5):48-49
品牌延伸突破了古典的品牌概念,即一个品牌等于一个产品,等于一个承诺或顾客利益。目前品牌延伸被众多企业奉为企业战略环节中的重要一环,那么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品牌延伸?是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进行品牌延伸?本文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广告原本是品牌的孵化器,但眼下这个"孵化器"却似乎总是孵出"臭蛋",原因何在? 何以不立足本土?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纯中国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找个"洋玩艺"来表现?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恰逢紫光股份上市十周年,回顾紫光与方正等高举高科技大旗的民族企业,为什么至今能屹立不倒?品牌的力量不可磨灭!品牌,是紫光,也是中国民族企业不断前进的力量与使命。统一企业商号初创紫光自有品牌  相似文献   

5.
品牌半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有的品牌可以进行品牌延伸,有的品牌却无法进行品牌延伸?为什么有的品牌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品牌延伸,而有的品牌却只能进行小范围的品牌延伸呢?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体为什么要谈品牌?在品牌媒体下的广告经营与广告经营中的品牌建设中如何来解读我们的媒体策略和战术,以及以品牌为核心的整合营销该怎样开展?通过这些问题,我希望能通过这些内容来与大家一起探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现象很经常地出现在经理(销售经理或市场经理)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那就是大品牌的经理盛气凌人,动辄对客户指手划脚,感觉就是把客户当成自己的下属,优越感溢于言表;而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的经理却是明显的底气不足,在客户面前,特别是大客户面前唯唯诺诺,生怕声音大了吓跑蚊子,能得到客户的定单或什么承诺就高兴的不得了,即便有意见也不敢提。大品牌自大,小品牌自卑,经理们在品牌的左右下完全没了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难道经理们不想表现的更自然点、更像自己一些吗?在品牌面具的后面究竟是怎样的心态?分析根源,笔者认为问题…  相似文献   

8.
杜力 《经营者》2003,(7):36-37
<正> 据悉,上海一家收音机生产厂家生产出口的收音机批发价只有35元/台,可是被日本索尼公司贴牌返销回中国,实际价格却达350元/台,这是为什么呢?世界著名的运动鞋品牌耐克鞋连生产工厂都没有,可是销售却非常好,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同是叉车产品国外的价格要比国内的高得多呢?为什么“苏宁”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产品却能实现宏伟的市场垄断计划呢?根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的企业品牌中,名牌产品不足5%,却占据了50%的市场销售份额,这是什么原因呢?所有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个至关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中,特别是在合资品牌企业,正在兴起一股新潮流,那就是多代车型同堂销售。一方面提升自身销量,另一方面打压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岌岌可危,但这种"同堂销售"的意图是什么呢?这是否会给国内消费者带来实惠呢?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兵不厌诈.对于商战如此激烈的市场来说,对于要想迅速突围的品牌,说成"商不厌诈"也不为过.因为系统的理论是死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但为什么成功的品牌还只是凤毛麟角呢?那是因为,市场是变的,品牌突围的智谋型的色彩是活的.所以我们不但要掌握成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掌握一套成功的品牌突围思路,这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李绍卫 《经营者》2003,(6):37-37
<正> 据相关资料显示,欧洲品牌企业或产品的寿命一般在75年左右,而在中国,平均仅为2—3年。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是产品不如人?市场不如人?还是中国的社会环境容不下长命的品牌?许多智者都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并且都提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据我多年观察,造成中国品牌短命的原因,产品和市场都是外因,而根本的内因是中国企业家本身的问题:浮躁和冒进。  相似文献   

12.
十大品牌推介活动是纺织行业推进名牌战略,促进产业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已经开展了五年,在行业内五十个企业品牌文化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现在我们第一届品牌文化代表这次也来参加会了。每一届都有新的内容,都有新的创造,因此大家都对这项活动抱着很大的兴趣来参加、学习、交流。先进的品牌文化是自主品牌的灵魂,是我们提升纺织工业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讲强国,不光是指我们的物质生产力和技术创新怎么样,还有文化生产力,我们的文化品牌怎么样。仅仅物质生产力,没有品牌,没有品牌文化,只能给别人打工。现在全世界最好的设备中国都有,现在全世界最好的品牌中国没有。那为什么呢?我们的品牌文化,我们的软实力、创造力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3.
这种创造性的招聘不但延揽了人才,也是欧莱雅品牌工程的一部分“为什么不引入风险投资,而是要把你们的公司出售?”“怎么获得儿童市场?”“拿到资金后你们会优先投向哪里?”4月12日上午,在位于巴黎近郊的欧莱雅集团总部内,几十双眼睛盯着台上Prima公司的三位经理人,等待着他们对这些连珠炮似的问题做出回答。在全球拥有兰蔻、薇姿、美宝莲等 18个国际知名品牌的欧莱雅又在酝酿一场新的收购吗?并非如此。这是欧莱  相似文献   

14.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宣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最佳的途径是媒体。那么,为什么有的企业经常在媒体上一展风采,而有的企业产品挺好、服务也不错,媒体上却从来不见踪影呢?下面介绍几种吸引媒体注意的实操方法:第一,明星代言。这一招很常见,明星对公众的吸引力强,聘请明星作品牌代言人,一般会引起媒体的关注,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用的很好。通常而言,如果品牌代言人美誉度很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现在想买一台电视机,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你能分辨出哪一个品牌更好吗?面对此起彼伏的降价潮,你能确定那个品牌的价格更合理吗?面对商场货架上争奇斗艳的商品,你能认定那个品牌的质量更优吗?一定很难!为什么呢?因为电视机生产厂家的生产技术水平都差不多,这种技术的趋同,导致了成本的趋同、价格的趋同、质量的趋同甚至是宣传手法的趋同。说得过分一点儿,  相似文献   

16.
<正> 当一批又一批外国著名品牌在中国市场抢滩登陆时,人们才真正领略到了强势品牌的威力。随着全球经贸一体化、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到来,品牌,特别是强势品牌,已正式成为营销的主旋律。为什么品牌有如此大的威力?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经营者该如何应对,并在竞争中培育强势品牌,我们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不仅应知道如何建立和维持消费者—品牌关系,还应知道消费者—品牌关系为什么会断裂。文章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梳理,回顾了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的研究进展。在对国外研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世界各地的产品品牌有上千万个,而我们能叫得上名字的不过几十个,熟知的不过十几个。在茫茫的品牌星空下,为什么少数的品牌可以璀璨夺目,而绝大多数的品牌则暗淡无光呢?如今,不乏一掷千金,轰炸式广告宣传的品牌,但是,几年下来,品牌资产却没有明显的积累。有的依靠事件营销、噱头炒作,虽然知名度很高,但是这样的品牌对销售的贡献率并不明显,品牌很快就会从大众的视线中消失。究其原因,这些品牌只是处于品牌塑造的初期阶段一个大家知道的名牌。  相似文献   

19.
小启     
8月1日出版的美国著名商业杂志《商业周刊》刊登最新一期的"全球品牌100强"的榜单上,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上榜。这个评选至今已有五届,而中国企业一直无缘排行榜。这似乎更进一步证实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国际品牌小国。在全球各大都市的高档百货公司、精品店中,并不难找到挂着别人的商标却印有“中国制造”字样的商品。许多人都为此感到疑惑:我们可以为别人生产优质的品牌产品,为什么就不能创造出得到国际市场认同的品牌呢?笔者认为,缺乏核心价值是中国品牌不能打响的主要原因。在如今这个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  相似文献   

20.
学会放弃     
当英特尔宣布放弃价值近百亿美元的"IntelInside"标识和奔腾技术,而改用酷睿架构的新技术取代的时候,外界震惊了:为什么要用酷睿代替奔腾?到底是英特尔的品牌出了问题,还是英特尔的技术出了问题?事实上,从奔腾到酷睿,不仅仅是品牌的一次改变,更重要的是英特尔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渴求。英特尔放弃奔腾告诉我们: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有所为。那么,该事件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启示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