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斌 《新疆财经》2005,(3):54-57,50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那么,什么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目前要选择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应选择怎样的政策工具组合?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令年一季度的主要指标显示。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在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信贷投放增幅过大,造成煤电油运供应趋紧。基于不同的认识。学界和政策部门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分歧。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李守国 《中国经贸》2010,(22):144-144
宏观经济周期对资产配置有很大影响。投资时钟模型是将资产配置同经济周期相联系的资产配置方法之一。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各阶段都对应着收益表现超过一般市场的某一特定资产类别: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连续高位运行,为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矛盾、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中央决定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面对国家加强宏观涮控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为浙江经济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已经成为当前浙江经济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缺少以定基值为基础,包括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和季节调整值在内的完整数据组。选择合适的年份作为基年,综合利用统计局公布的同比增长率和替代性物价指数的环比增长率,可以估算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定基值和环比增长率。用不同季节调整工具处理过的环比增长率会有一定的差异。作经济形势分析时,应该选择简单、可控的季节调整工具。由于时间跨度比同比增长率短,环比增长率的波动性很强。在经济分析中应谨慎对侍环比增长率反映出的波动的最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宏观经济目前总体向好,但也出现了过热的迹象。2007年10月,消费物价上涨指数达到6.5%,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18.5%,当月贸易顺差为2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创历史新高。此外,股市和楼市上涨过快、流动性过剩问题至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7,(16):33-33
近期对宏观经济数据关注度不断提高——从普通公众到经济学家再到相关官员,都在谈论看似枯燥,实则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并没有出现过热,只是偏热,但统计局近日出炉的工业生产指数这一项指标却由偏热变热。中国经济正处于历史高速发展时期,对于这些数据我们要给予连续的、长期的、理智的关注。从全局的、综合的、整体的角度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以避免主观的、片面的认识和判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进入了敏感而艰难的阶段,问题出在哪里——是CPI吗?是投资增长过快吗?是出口增长过陕吗?本文的观点认为,原因在于资金在中国的收益相当高,同时还可以享受人民币升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祁松  夏志琼 《辽宁经济》2004,(12):52-53
为了控制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央行从去年开始就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部委也加大了产业政策调控。这些政策措施的组合出台,无不传递出国家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决心。据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当前的宏观调控效应已有所显现。但对于银行系统而言,当信贷规模骤然收缩后,不少深层次矛盾将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我国经济过热和趋冷的风险并存,但经济基本面依然看好。我国政府将遵循“控制总量、稳定物价、调整结构、促进平衡”的思路,继续深化改革,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大陆扩大内需措施 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大陆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近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从1998年全年的经济形势看,积极的宏观政策的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大多数经济指标呈逐季好转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六方面: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止跌回升:1998年我国GDP为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尽管GDP增长率比199...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已经有人说中国经济过热,去年年底,又有人认为经济过热来了。今年第二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后,经济过热的论点再度响起。那么,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怎么看待中国经济增长过快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你已经非常熟悉智商、情商了,但你很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乐商吧?乐商并不神秘,它同智商、情商一样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营造精神乐园的智慧。在你记忆的海洋中,可能闪现出一座座熟悉的各种殿堂:充满温馨、洋溢天伦之乐的家庭殿堂;令人心醉如痴的婚姻殿堂;充满理想而又紧张的校园殿堂;追求真理与神圣的科学殿堂;给人以心灵抚慰而又令人感到神秘的宗教殿堂;带给人们赏心悦目体验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06,(8):2-3
“起过30%的投资增速,6.7万个新开工项目、高达468亿美元贸易顺差……”1-5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出来后.本已持续的经济增速,似乎又被架到了火炉上。如何看待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和调控效果,下半年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等,年中之时备受各方瞩目。  相似文献   

16.
近来,有关中国投资率过高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一季度投资率继续呈高增长态势,再次受到管理层关注。按过去经验,过高的投资率总是伴随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目前,投资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甚至超过了经济过热年份。那么,是否意味着经济已经处在过热状态?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的彭志龙先生按第三种口径的投资率(投资率={固定费本形成总额/支出法GDP}x100%),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做了简要的实症分析,并归纳出一个经验性的判别标准。这就是:当投费率持续在高位上,且伴随量较高的消费增长率时,宏观经济很有可能处在偏热或过热状态。1984-1988年和1992-1996年大体属于这种状况,当时既有较高的投资率,又有较快的消费增长速度。1998年以来,虽然投资率持续上升,并达到历史上的高点,但消费增长速度不快,因此,宏观经济没有出现全局性的过热。那么,多高的投资率为“高位”?要准确给出这个数量界限非常难。从历史情况看,这个“高位”也在变化。1984—1988年的“高位”约为31%,1992-1996年的“高位“约为35%,1998年以来的投资率都在35%以上,去年突破了39%。彭志龙先生认为,中国目前形势下的“高位投资率”宜定在38%以上。对今年一季度我国投资率的高增长,彭志龙先生在分析了其原因后,指出其负面影响不容轻视,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五年前,在2003年我写过一本书叫《推开宏观之窗》,关于书名当时争议很大,出版社建议我改个书名,担心宏观经济太高深、太抽象了,普通百姓怎么会感兴趣,怎么能读得懂呢?没想到,那本书问世后,很多人给我来信来电,说“宏观经济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相似文献   

18.
论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侯荣华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以便借此判断宏观运行的态势、探索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及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是指从全局出发,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和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的科学方法。根据国内外宏观经...  相似文献   

19.
五年前,在2003年我写过一本书叫《推开宏观之窗》,关于书名当时争议很大,出版社建议我改个书名,担心宏观经济太高深、太抽象了,普通百姓怎么会感兴趣,怎么能读得懂呢?没想到,那本书问世后,很多人给我来信来电,说“宏观经济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相似文献   

20.
一、宏观经济调节对开发区发展的意义首先,国家从宏观上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开发区的发展。因为基建规模过大,使国家不能集中力量支持开发区发展;通货膨胀的结果无论是在生产资料还是在生活资料方面都给开发区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宏观调控措施不配套,助长了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及微观经济的“无所适从”,妨碍了开发区办事效率的提高和“无形成本”的增加等等。因此,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正常化,能给开发区创造出一个有利的外部经济环境,促进开发区的正常发展。其次,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带——内地的梯级式、多层次开放格局。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否在对外开放中起到先进技术“传递源”和所在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开发区对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敏感,要求宏观调节适应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