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家凤 《当代经济》2005,(12):50-51
保护好种粮农民的利益,有利于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对种粮农民收益的保障机制,确保粮食安全,是粮食市场化条件下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应调整以下三项政策:  相似文献   

2.
保护好种粮农民的收益,有利于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稳定粮食产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对种粮农民收益的保障机制,确保粮食安全,是粮食市场化条件下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应调整以下三项政策。  相似文献   

3.
余家凤 《当代经济》2005,(13):50-51
保护好种粮农民的收益,有利于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对种粮农民收益的保障机制,确保粮食安全,是粮食市场化条件下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应调整以下三项政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种植粮食受到政策的落实、粮食的产量和粮食的收益等因素的影响,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下降将直接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这对我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开展对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种粮情况及在种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可行性办法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粮食安全问题比较严峻,耕地面积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导致粮食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保护耕地数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确保广东省粮食产量的根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78—2008年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成灾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化肥使用用量、成灾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4.关于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考虑 粮食生产在过去起伏很大,经常导致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也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于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也是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政府始终希望保持对粮食产量的价格的一定程度控制,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在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盼兴修水利设施。由于以前粮食价格偏 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农田的水利设 施毁坏后未及时修复,导致无水灌溉而荒废或产 量下降。现在中央给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粮 价又大幅上涨,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但是农业也走入了一个高成本,低价格的通道.种粮"出力不讨好",很多产粮大县现在仍是财政穷村,日益陷入粮食贡献越大、地方财政收入越少、农民收入越低、经济越落后的怪圈.倘若这种"粮财倒挂"现象一直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经济问题调研团以粮食经济为主题,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郓城县,德州市平原县积极展开调研,调查农民种粮的现状,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为改善农民种粮现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自给能力的不断提高,需要对农民种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种粮投入、种粮环境等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发现,粮食生产后劲不足,农业设备使用率低,农机培训与实际不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土地抛荒状况严重,这些问题影响粮食生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吸引人才投身农业,加强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陈满雄 《经济论坛》2004,(18):104-105
今年中央下发1号文件,对农民增收问题做出重要战略部署,中央强调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抓住粮食生产的根本问题。随着国家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逐步取消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以及粮食企业等对国家非保护价粮食政策的认识未能到位,在落实中央新的粮食政策的操作上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与粮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视角》2008,(3):4-4
国务院3月27日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出更加明确、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信号,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补贴是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从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现状出发,分析了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的补贴成效,并从增加农业支持力度、改善粮食补贴对象与结构、推进粮食价格市场化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要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2009年1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网站上又有这样一条头条新闻:考虑到去年以来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多,为保护农民利益,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合理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决定2009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大幅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粮食收购价格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购收价格远低于市价;第二,种粮比较收益过低;第三,种粮成本难以补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民种粮和卖粮的积极性,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因此,提高粮价问题是增加粮食生产无法回避的选择:1、增加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离不开价格因素的制约。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增加粮食生产不外  相似文献   

15.
国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达国家逐步减少或取消支持价格政策,转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目前,我国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收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并没达到预期效果,运作方式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直接补贴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粮食直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这一政策还处于实施初期,因此,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同时,粮食直补只是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政策中的一项措施,要真正达到粮食安全目标,还有赖于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粮食补贴政策对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粮食补贴政策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8.
国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达国家逐步减少或取消支持价格政策,转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目前,我国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收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并没达到预期效果,运作方式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分析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通道的一些做法。指出只有切实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金明强 《经济师》2007,(6):215-216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稳、天下安。文章就中美有关粮食生产社会环境和保护模式进行比较,提出政府和社会必须保证农民种粮零风险,有效益;必须保证种粮农民继续生产所需资金。农民安心种粮,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农民不承担种粮亏损风险,也以不享受涨价的利益为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