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的价值在于它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程度。但是广告是否成功地促进了消费,广告又是怎样影响人的购买行为的?这一直都是市场人员、媒体和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事实上,如何衡量广告的效果,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一种不科学的状态之中,市场人员往往只能像掷骰子一样,根据极其有限的一些观点去淘出一些信息,期望这些信息能反映出消费者回应的某种痕迹。  相似文献   

2.
广告不仅是"说服"的艺术,更是"沟通"的艺术。在一个商品不断过剩的年代里,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日趋加大,而泛滥的产品信息又让他们的感官变得麻木起来,反应越来越迟钝。因此,广告仅仅选对了"诉求点",已经未必能够打动消费者,产生预想的广告效果。当你抱怨说,你的广告说得很正确,却依然没人来购买产品时,就应当冷静地想一想,很可能,你忽略了广告中更主要的因素——沟通点.也就是说.在"怎么说"上没有做好。在广告策划中.诉求点当然举足轻重。它是策划者对于产品特性、竞争对手现状与消费者需求综合分析的产物.决定着广告策划与创意的基本方向。然而.它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客观的市场要素。因此.诉求点更像是一条连接  相似文献   

3.
而今,当人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如雷贯耳、连篇累牍的多是一些企业花巨资买断黄金段位和版面狂轰滥炸式的广告宣传,而这些广告中又多是所谓"品牌"的推广广告.有些企业之所以这么做,其原因就是梦想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去争夺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市场给予的"回报"恰恰相反,由于许多广告做得太滥、吹得太大,消费者不再相信此类期望用广告喊出"品牌"的企业,最终落得一把辛酸泪,花出去的巨额广告费不仅成为沉重的包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而且"伤筋动骨"后再无冲入市场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人们在看电视、听广播或看报纸中遇到大量广告时,最惯用的动作是调换频道或翻过报纸。但奇怪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又或多或少地记住了一些来处广告的"名言"、"名曲",甚至消费购物时也有意无意地按"广告名牌"办事。表面看来,这是一则让人费解的悖论:人们一方面讨厌广告,另一方面又"服从"来自广告的"引导"。其  相似文献   

5.
<正>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现在不做宣传的产品,你真的敢买吗?生产产品是一门技术,如何推广产品便是一门学问,无论多么大牌或者多么小众的商品,广告是他们永远都不会忽略的营销手段。谈到广告和我们日常生活消费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广告与消费者,二是广告与消费心理,三是广告与消费行为。现代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曾说过"成功的关键在于允诺给消费者好处"。从消费者的需求看,广告能刺激消费,产品  相似文献   

6.
“做广告?不就是找个广告公司,来拍拍我们的产品,再拿到电视台一放不就完了嘛。”——这么说也不能说不对。其实广告就是这样,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总体来说,一个完整的广告过程需要以下九个环节: (一)市场调查 要做广告,首先你得弄明白一些问题,如:你的产品准备卖给哪些人,这些人都有什么需求,他们在想些什么、喜欢什么,等等。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方法,就是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做广告的起始点。没有市场调查,你就无从知道广告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或者怎样做才能达到广告的目的。如果没有市场调查,  相似文献   

7.
<正> 我叫陈东生,家住湘潭县。1995年10月,我在一家影响较大的电视报上看到"手套加工承揽广告"后,认为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便于10月27日赶到长沙,与某针纺机械营业部签订了1份"手套加工承揽合同"。内容是:该部免费给我提供手套加工机1台,我即付该部押金2000元。所加工的手套全部由该部收购,每副加工费0.5元。期限1年,到期手套加工机送回该部,  相似文献   

8.
刘镭 《国际广告》2010,(3):104-105
有人说,把握女性消费者,就等于把握百分之七十的市场;还有人说,广告只要能吸引女性就足够了,这样说未免有些臆断。但是,作为市场主流消费群体,女性消费者确已成为各商家重点宣传和争夺的对象。市场总是随着消费者的变化而变化,而女性消费者正主导着这一变化。其实通过广告就不难发现,女性用品,尤其是快销品产品的诉求,已经从几年前的“美丽、迷人”逐渐转变为“自信、成功”。  相似文献   

9.
广告要有效,就一定要抓到消费者的心态,不能说得太白,当然有时候会面临消费者看不懂广告片的风险。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拍过的广告。这些广告,大多是低成本的,挑战很大,但是在拍片的过程中,会磨炼出我们的心智,包括换位思考,包括坚持,包括对策略的理解等等。  相似文献   

10.
享受灾难     
事实上,在广告这个行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大灾难,和那些叱咤风云的名人英雄相比,我们的生意要简单得多。我们曾经在一起自嘲地说:前些年头,在马路边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小贩,把内裤套在长裤外面,然后对着四周扯开喉咙大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后来,他们慢慢开始不愿意自己叫了,于是专门雇一个人来叫,其中一个比较会叫的人,就让他一直叫下去,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广告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有的产品不需要投入很多的广告就能够有很好的效益,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广告,如果没有一定的广告投放,产品的销量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可能会出现企业推出的产品无人知晓或者是知晓的人很少,并且不能刺激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欲望。因此,就会导致此产品在市场上无人问津的情况,那企业也不会被消费者所认知,更谈不上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当然并不是投入广告的产品,产品的销售额就会有一定的增长,这要受到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程度及为此产品所作的广告策划好坏的影响。所以在投入广告之前就需要市场定位,找到产品的切入点,并针对这个切入点制定好广告战略,寻找适合的广告媒介,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使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字看经济     
《光彩》2011,(12):4-4
央视广告招标超142亿逆势创新高被视为市场风向标的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以142.5757亿元的总额再刷新纪录,创下18年来的又一新高。在通胀压力、经济弱势、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各行业企业仍以"不差钱"式的疯狂,重金砸向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13.
说起中国的广告现状,会有很多人把一些广告当成“恶俗”来批斗。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需要一些“俗”广告,需要叫卖式的广告来帮助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压顶下和小企业的骚扰下争夺市场。知识水平决定受众能否理解广告。中国农村市场的广大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较低,理解广告的能力较弱。城市低层消费者又为生存而忙忙碌碌,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看广告。所以,中国广告要做的平直简单,要让他们看得懂,用他们的方式来打动他们的心,才有可能带动产品的销售。  相似文献   

14.
任颖秀 《中国广告》2005,(6):178-179
2004年以来,来自福建泉州的虎都服饰,通过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向广大消费者展示了其打造西裤标准的勃勃野心;2004年11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5年广告招标会上,虎都更是一举夺得"服装标王"。投放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招标段后,虎都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04年实现零售额增长8个亿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消费者心理进行分析,经济心理体现了消费者要求其产品实用、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心态。文化心理是消费者对广告设计的艺术要求,能给人以回味、深思、启迪以及精神上的升华,提高人们美的层次和符合人们的审美能力的心理需求。反常态心理是在广告设计中把合理和不合理的元素并置,使人触目惊心,给人强烈的感受和思索,从而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影响。商品的广告构思既要求有过硬的产品又不能对商品本身的广告等闲视之,应始终抓住消费者心理这一关键,因此说消费者心理是广告构思之魂。  相似文献   

16.
冷眼看行情     
<正> 特许经营不是一"特"就"赢"最近,国内市场上.特许经营被炒得大热。什么"特许经营,风险为零",甚至说是21世纪致富最快捷径。事实果真都如此吗?不尽然。一、有被骗的风险个体老板刘某,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有了一点实力想再扩大一下规模。从某报上看到吸纳特许经营的广告,于是按"规定"汇去有关资料和"资审费"。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仍杳无音信,觉得不对劲,后找人查明那家公司是个空壳子,早就找不到人了。老刘还算是庆幸,没有被骗得太多。类似老刘遇到的"特许经营"在广东早几年也出现过,有的本身未开过一间店,就大张旗鼓地发展加盟店。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 随意浏览一下报刊、电视上的广告,就能看到一则这样的广告内容:"要致富,加盟特养是出路。我公司常年供应獭兔、香猪、肉狗、鹧鸪、蝎子、土元、狐狸等优质动物良种。加盟我公司,百万富翁不是梦"。其实,这些广告就是变相传销公司放出的诱饵。根据某报上的一则广告,王先生与山东聊城市的一特养动物推广公司通过电话取得联系。一个自称是市场部经理的人介绍说:他们公司是集科技开发、良种培育、动物推广、肉食加工、食品出口等科工贸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可帮下岗职工和农民朋友致富。于是,王先生决定亲自到该公司考察一下。第二天,便按照约定好的时间来到了该公司。市场部经理接待了王先  相似文献   

18.
零距离对抗     
在广告运作中特别是在进行广告策划与广告创意时,有一个常规性的思考点——针对性。即在广告运作中要针对特定的消费环境、特定的产品、特定的消费者以及相关竞争对手。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广告在策划与创意中在这一方面亦做得比较到位,其中涌现出的精品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在某公司举办的化妆品展销会上,几位年轻的营销人员用十分专业的术语详细地向消费者介绍了公司产品原料、配方、性能、使用方法,给人以业务精通的印象。他们在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表现得既彬彬有礼又幽默风趣。消费者问:“你们的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样好吗?...  相似文献   

20.
<正> 小报广告,因其具有费用低廉,信息传递快、到达率高等优点,被一些小企业,特别是初创小企业普通采用。几年前,"三株"就是以一张小报打开农村市场,其后,一大批农贸产品、保健类产品,甚至房地产商销售房屋都在套用这种模式,小报广告曾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但是,时过境迁,小报广告越来越没人爱看,很少有人认真阅读报上的内容。还有不少投递入户的广告,也是才进门缝又进纸篓,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有些人因此开始怀疑小报广告的作用,认为它已经过时,希望用新的宣传手段代替它。其实,不少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对于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影响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仍然是小报广告。小报不是没有效果,也没有过时,关键是如何办好小报,提高小报的可读性、知识性和信息性。只有让人们喜爱看、看得懂,看得完的小报,才能起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