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喜欢“理论探讨”与“是非评说”栏编辑同志:收到《中国工会财会》第二期,读后感到贵刊的编辑工作越发好了,不但栏目进一步丰富,而且有些栏目也进一步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我尤其喜欢"理论探讨"与"是非评说"栏。我认为"理论探讨"栏是体现贵刊专业刊物特色的"刊...  相似文献   

2.
杂志社:贵刊今年在“业界”版块开辟了“陈仰东专栏”,我每篇必看,每每被作者的主张所影响,有共鸣、有启迪、有思辨、有反省,颇感受益。其一,作者剖析探索每一个问题都紧密联系社保经办工作实际,似乎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如同亲历。第一期《日本亡“羊”与中国补“牢”》一文,  相似文献   

3.
我是去年订阅贵刊的,一年多来在《科学投资》中读到了很多精彩的文章。我是做咨询工作的,曾经发邮件建议你们再增加一些栏目,缩短每篇文章的篇幅。2006年,我发现贵刊又增加了一些新栏目,例如“热门冷看”、“创业比拼”、“创业现场”、“理财诊断”等,杂志内容更简练也更丰富了,看得出来贵刊对读者的建议还是非常重视的,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新理财》2003,(9):4-4
编辑同志: 我是今年元月与《新理财》相识的。与她结识半年来,每期必读。从此她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伴侣”和良师益友。喜欢她不仅是因为我搞会计预算工作,更重要的是贵刊内容丰富、文章实用、风格清新、栏目众多、图文并茂。真是看一看相见恨晚、读一读难舍难分。 贵刊不媚俗、保持了高品位,文章有分量、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针对性、实用性、启迪性极强。又摆脱当今报刊华而不实的“通病”,没有官样文章、没有大话、空话和虚话,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难怪每期一到,我单位职工纷纷争相借阅,一本刊物往往要在外  相似文献   

5.
贵刊的“财务真经”是个实用性非常强的栏目,也是我最爱读的栏目之一。2005年第1期的《惊人的“成本王”》一文,我前前后后读了好几遍.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最近我看到介绍沃尔玛的小文,发现沃尔玛的成本控制极其令人叹服。联想到贵刊的那篇文章,特别想谈谈自己对于成本控制的感想。  相似文献   

6.
贵刊上期“环球看点”栏目中介绍了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史及其特色。社区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发展中的“舶来品”,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更不用提它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功能了。应该说,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致命伤是信息不对称,而社区银行就是一个实例。一方面,老百姓不了解什么是社区银行,它与其它商业银行有什么不同,它能提供哪些特色服务;另一方面,银行对社区也了解甚少。双向的信息不对称,成了社区银行发展的一大障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是贵刊的一位具有较老资格的读者,订阅已有多年。看到近来有读者来信并被刊登,禁不住也想写几句,说点自己的想法。长期以来,贵刊一直比较集中对商业银行的研究探讨,刊发了大量银行改革、发展和管理方面的文章,像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形成了一定自己的特点,我觉得其也在经济金融界有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学投资》2006,(2):36-38
我是贵刊的一名长期读者.几年来通过阅读贵刊获益良多。通过贵刊2004年第11期“创业咨询”《如何判断项目的投资“钱”景》,我知道了判断项目的几个关键要素。2005年9月又在沈阳参加了由贵刊举办的免费创业培训.对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本身是否有投资价值.是否值得投资,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但是我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贵刊的文章中和贵刊老师的讲课中.都没有提及如何判断项目方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我觉得十分重要。2005年11月,我通过参加哈尔滨的一个招商洽谈会.看中了一个加盟项目,根据贵刊所传授的知识.我从方方面面判断这个项目都很值得投资,项目本身不错,也符合本人的兴趣.跟我的资源情况也吻合。但是在会场上.通过与别的投资者的交谈,发现了很多对这个项目方的负面评价。根据我事后的调查,这些负面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这使我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9.
在大盘指数每况愈下的2008上半年,自己的基金投资已大幅缩水。在已经懒得看指数和净值的境况下,只好将精力和目光全部转移到《大众理财顾问》上来,从刊物中寻找一份精神慰藉,以此来转变自己的理财思路、观念和方法方式。真可谓真金白银暂时缩水,而精神财富与日俱增,贵刊俨然成了弱市中的“一米阳光”。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读者来信我是贵刊忠实的读者。纵观1995年贵刊,你们加大了正确舆论引导力度,如及时刊发评论文章等。在新的一年里,希望保持此特色,同时多刊登一些金融工作经验介绍和金融知识类的文章。祝贵刊蒸蒸日上。福州读者林楠贵刊在1995年第12期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危机·中国·诺亚方舟?”的封面标题很抓人眼球,在它的吸引下,我很认真地阅读了贵刊,也其注意了最后的链接资料。为说明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企业实体的影响,受制于调查采访的局限,贵刊采取了摘编其他相关媒体报道的做法,只是简单的罗列了一些实事数据,而不发表自己对此的观点和看法,在增强报道可读性的前提下,保持了客观中立的态度。算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最近,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财政局、政协、人大共同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财会调查活动,其中有一个内容是《你最喜爱的财会刊物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齐鲁珠坛》独占鳌头,深得寒亭财会人员的青睐。该区广大财会人员,经济界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都认为贵刊办得很有特色,与其他财会刊物比较,贵刊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编辑力量强,阵容大。既有日常的编辑人员,又有顾问和编委会,这就使得贵刊的审稿要求严、格调言问。二是采稿面广,要求高。面向全国,辐射世界,地域不限,跨系统、跨行业;既有国内名家专稿和普通作者的稿件,又有…  相似文献   

13.
贵刊1997年第7期载马晓芳同志《建立“职工权益”会计要素,体现社会主义会计特色》一文(以下简称《建》文),对“职工权益”的核算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有一定新意,也很有现实意义。但其中某些具体观点和提法,笔者认为欠妥,值得商榷。(一)《建》文提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话叫“各有千秋”,是各有所长的意思。我认为,各自的长处应该永远相互传递,希望各个国家之间都能够相互认可,相互欣赏。这样,才能发扬自己所长,保持自己的趣味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读罢贵刊第5期(上)《特别策划》关于“不良资产到底怎样才有个完?”中的系歹q文章,颇有同感,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订阅贵刊开始,《科学投资》一直是我每月最期待的杂志之一。令人欣慰的是,贵刊的文章质量一直很高,期期好看、精彩.实属不易。第4期中有一篇《如何做个赚钱的经销商》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我自己也是一个经销商.在这里想谈谈经销商的产品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读贵刊2009年第3期上张成永的“读《顾准的最后25年》”一文,很有感触,现作一点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力争“准深精高”形成工作特色陈鸿雁延津县审计局围绕《审计法》的贯彻落实,要求局全体干部职工,从本职工作入手,在审计运作上下功夫,我准自己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在“准确、深透、精细、高层次”四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作风,开拓了审计事业,并得到了社会各...  相似文献   

19.
贵刊《商业眼光成全了她》一文介绍了一位商界奇人,让我们看到眼光在创业中的巨大作用。这让我想起在北京朝阳门内的南小街农贸市场,有一位卖嫩玉米的小贩在摊位上方立了一张美国总统布什吃玉米的“照片”,因为有“布什”帮忙促销,玉米销售量因此提高了很多,平时  相似文献   

20.
我每年订阅近40种报刊,《中国工会财会》是我最喜欢的刊物之一,她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指导性好而吸引了我。可以说,《中国工会财会》成了刊业及传媒业发展的一个传奇现象,成了刊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成功典范。作为贵刊的主人,我怀着“敬心”、“爱心”、“贴心”的诚意,说上几句心里话:一、质量是刊物的生命,内容是刊物灵魂。我们喜欢真理、真情、真性的刊物,坚持自己的观点,融正义、理性、人文关怀于一体。所以,《中国工会财会》要在全方位进步、整体性提高上下功夫,在重视策划、办出特色、建立优势上下功夫,我们企盼内容轻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