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凌 《改革与开放》2016,(22):86-87
“互联网+”时代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新的变化.“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多样性的特点,深刻影响中职生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认知结构等.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下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出发,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几个方面入手,以提高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作为与时代潮流距离最近的一个群体,对互联网及其周边产品的使用最为频繁.互联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等特点,正成为大学德育工作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在分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和提升我国公民品德的关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防止社会思想淆乱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式微、西方国家文化殖民主义侵袭、网络错误舆论约束乏力、网络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困境,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为此,应以尊重为前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平等对话意识;以话语创新为动向,全面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以能力拓展为目标,重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以立体化引导为指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管理水平;以安全可控为原则,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以映客、斗鱼等为代表的手机直播app凭借交互性强、信息量大、形式新颖等特点成为大学生新宠,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机遇和挑战.利用手机直播软件的特点,有利于变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索远程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树立大学生“意见领袖”.同时手机直播信息的复杂性容易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冲击、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形成挑战.本文从手机直播软件特点出发,以手机直播app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加以补充,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新方法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新技术、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中已逐渐普及,但是,网络思政教育却在大学新生的第一课——军训中缺席,造成军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困境。因此,将网络作为开展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平台,是“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也是顺应“95后”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通过促进军训网络思政教育的平台搭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扩充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将有利于实现军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分众化、互动化的教育特征,更好地让学生真正实现“从思想上军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创新教学内容、方式,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行动的兴起,不仅为社会经济产业转型带来契机,也让高等院校处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风口”.“互联网+教育”为高校的课程、学习、教学添加了新的营养剂,不仅是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的重要途径,也使高等教育终身化成为可能;同时,打破了传统师生关系,师生互为“同学”,以至于引发高校教学模式不断革新.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发展必须要变革教学模式,其策略包括: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培养互联网思维;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创建互联网教学平台;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8.
汪倩倩 《改革与开放》2016,(21):118-12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解构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极大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失语、失效、西方话语霸权渗透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探讨了网络语境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范式,推动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认识我国目前的政治思想方针,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互联网作为快速发展时代的产物,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将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育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路径三个方面做出了探讨分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多元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带来冲击,传统的"三进"工作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三进"的教育途径,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加速转型时期,文化的全球传播、社会思潮的潮涌在冲击、影响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许文 《黑河学刊》2009,(4):113-114
网络“大学吧”是互联网上一种具有沟通功能的粘贴板。透过“大学吧”现象,分析网络时代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适应形势,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有些大学生对互联网“一网情深”,网络世界里多元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解决途径,以期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冕  徐大鹏  唐璐 《改革与开放》2016,(23):126-128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传统文化的应用可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孝道”“仁爱”和“礼敬”的本质.高校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应用可以从以人为本、批判性地吸收以及紧跟时代步伐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组织形式入手.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数据化信息化时代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微时代”是互联网发展新兴的代名词,是高校思政教学新的传播方式。本文结合“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为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工程教育认证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快速且高效地提高大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有竞争力的新一代大学生迫在眉睫。本文将“互联网+”模式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学相结合,探索科学、全面的教育策略,实施导师制教学管理,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打造"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将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形成数据分析思维;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凭借其独特功能,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与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和创新下,一种把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因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导致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朱蒙玲 《改革与开放》2016,(16):107-108
“以人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和精神核心.高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解决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之选.那么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分运用新媒体,打造思政微平台.  相似文献   

20.
掌握时代发展脉搏,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了解了互联网的现状,对当代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动作用,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