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既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关键举措,又是推动幸福导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战略。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着互促互动机制:一方面,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有利于拉动社会管理创新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价值归属。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又有利于推动"幸福产业"驱动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浙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差距,探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原因和趋势,寻求持续稳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这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对海南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但调查也发现部分居民对该政策依然存在负面评价,尤其是针对房价和物价上升对居民福利的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海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比分析国际旅游岛政策对海南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旅游岛政策对海南城乡居民生活确实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明显促进了消费升级,提升了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旅游发展作为带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能否有效提升当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井冈山地区414名居民,对获取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旅游经济获益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第二,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第三,旅游环境获益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拓展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对象群体,理清了老区旅游发展与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原理。最后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三个层面提出旅游发展背景下老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社会质量理论,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社会质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社会质量具体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四个维度。研究发现:这四个维度均对居民幸福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相比个体特征和地区经济因素,社会质量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更为重要;地区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居民幸福感的同步增长。建议政府将提升社会质量作为增进居民幸福感水平的重要政策目标,具体可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四个方面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幸福"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幸福感"逐渐与GDP一起共同撑起大都市发展的大舞台,从某种程度而言,GDP反映的是发展的"速度",而"幸福"反映的则是生活的"质量".居民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在去年年底"十八大"召开之后,"幸福感"成为最热词语之一,纵观整个《报告》,不论是从"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还是从"教育公平"、"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民生话题,都让人感受其中所折射出的对"幸福感"的追求.不久的将来,幸福感或可成为城市建设的软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不断完善的城市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保障城乡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和调节收入分配,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几方面。当前,我国不同区域实行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主要是:四个统一、激励机制、丧葬补助金制度;不同点主要是:城乡居民个人年缴费档次和标准、地方财政个人缴费补贴标准、实际的基础养老金金额差异。文章意在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感是指人们自身感到的持续、稳定的幸福感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即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幸福指数.则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对欠发达的内蒙古而言.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仅仅增加GDP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手段,增加GDP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居民快乐幸福.而经济只是影响居民幸福的众多因素之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其他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相对增大了。因此,居民幸福感的测量应该是政府管理部门日常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居民的幸福感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府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不仅要对广大居民当前的幸福感有较为清醒的透视和把握.而且还要在更好地发展GDP的同时。致力于更大幅度地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基于此。我们在2006年春季对内蒙古城乡居民就其幸福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  相似文献   

9.
何满喜 《乡镇经济》2008,24(8):53-57
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差距,探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原因和趋势,寻求持续稳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这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婷 《魅力中国》2014,(17):254-254
对城市退体人员幸福感的心理学研究既有一般的价值又有特殊的价值,前者可以帮助了解城市退休人员幸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升老龄人的生活质量,后者可以推动中国社会观念的转变,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在物质生活条件上远远超过农村居民。但一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强于城市居民。将这种悖论式的事实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实之中,运用多分类模型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一方面,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城乡幸福悖论主要源于城乡居民不同程度的收入水平、抑郁程度和健康水平。分析结果得出,虽然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城市居民,但是收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客观基础条件,仍然制约着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分析存在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否感到满意,并且是否能够实现自我预期和人生价值的全面的主观心理评价.国民幸福指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目标.在众多权威机构和媒体发起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成都市获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本文将在心理学视角下,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分析成都市居民幸福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4,(23):64-64
<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社会的深刻社会变革,需要精准用力,持续发力。德治、法治、自治是拉动社会治理成效稳步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立足辖区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工作模式,逐步形成以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及群团组织等主体为核心力量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提升了社会和谐度和居民幸福感指数。  相似文献   

14.
新疆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愿望,项目组选取乌鲁木齐、塔城地区、喀什地区8市县16周岁以上的1534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拦访的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得出: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水平总体均偏低;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收入满意度总体偏低;城乡居民对收入差距的认知存在差异;城乡居民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知和愿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幸福感"一词近来频频被人们用于评价自身生活的质量上。课题组对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分配、用于娱乐活动方式和时间、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对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影响较大。同时,文章也对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一些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16.
李伟 《新疆财经》2010,(5):41-44
城乡居民收入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程度。新疆地处边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是其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新疆城乡在社会保障、城乡就业、教育科技、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推进新疆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有助于我们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有助于我们明晰差距,增强责任感,进而找到路径,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新疆城乡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08,(3):34-38
近年来,宁波市把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具体实践来抓,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些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目前,覆盖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部分。培育和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当前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构建和谐城市社区,需要大力倡导人文精神,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和谐城市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社区居民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打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三鹿”奶粉事件探讨乳制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不断出现的乳制品事件,凸显了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这一缺失背后既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外在社会环境以及监管部门的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一现状必须要企业、政府、社会三方协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整个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19年珠海市健康城市调查数据对居民身心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家庭收入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人群具有更为优秀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其获得高幸福感评价结果的前提,而心理健康对幸福感提升的影响暂不显著;高收入家庭人群则会权衡身体与心理两者带来的双重影响,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兼备才能获得高收入家庭人群在幸福感提升方面的认同。此外,经济因素对低收入家庭人群的幸福感维护更为显著,家庭成员数量、身体健康不佳等容易带来生活成本提升的因素都极有可能降低主观幸福感;而经济因素对高收入家庭人群不具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