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娟 《魅力中国》2014,(22):50-50
人一旦进入老年期,在思想、心里、行动、认知等各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就转型期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安度晚年,分别从体育运动、音乐教育以及精神护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洁 《改革与开放》2012,(4):115+117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减弱、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不断的凸显,而像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依托于社区的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则日渐凸显出来.本文从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现状入手,研究现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从而完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更适合他们养老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3.
孟红玉  李国东 《魅力中国》2011,(17):351-351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据整理等方法,对山西省榆次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系统了解榆次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榆次城区老年人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了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不同程度地存在跌倒、疼痛、大便失禁、尿失禁、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及消瘦症状等,且这些症状的发生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针对老年人这些常见症状现状,提出有效的健康指导,帮助老年人控制症状,减轻心身痛苦,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养老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而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更是老龄人口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收入与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河北省农村养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幸福指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结合的新模式,在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日间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和精神娱乐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分析了该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求促进我国养老行业向更加专业化、人性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迅速,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出顺应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就老年人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系统作了实地调研。研究发现:目前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家庭功能日趋弱化,朋辈交流为重要社会支持因素,现存的社区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为此,提出了针对老年人社会支持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丁媛  赵磊 《北方经济》2009,(6):76-77
按照国际标准,早在1999年我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人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发展老年人旅游市场的条件适于老年旅游的资源、客源市场等方面,提出一些开发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应对策略,推动老年旅游威为上海旅游业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9.
以房养老作为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运行与推广普遍较好,但是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市场.本文将通过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从卖方、机构和综合角度分析动态博弈双方的预期收益和对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运行的影响.并提出进行平等协商、增加老年人"作假"成本、改变双方博弈顺序、收取房屋维修预留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社区享有不同医疗保险老年人的自感健康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天津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88人。结果老年人自感健康状况为好、中、差,分别为168人(58.8%)、97人(33.9%)和21人(7.3%)。不同医疗保险的老年人的自感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医保、月退休金对老年人的自感健康状况有影响。结论提高天津地区老年人的医保覆盖率,加大患有重病以及残疾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医疗补贴,从而提高老年人的自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祥云 《特区经济》2013,(10):49-50
居家养老,顺应了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满足了老年人养老的需要,己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推崇的养老方式、从不同的方面解析了美国、芬兰、瑞典和日本的居家养老模式,并以诧为鉴提出了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城市老年人和乡村老年人的体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制约不同区域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和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时间安排、活动形式,以及促进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外因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城市老年人和乡村老年人在体质指标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了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不同程度地存在跌倒、疼痛、大便失禁、尿失禁、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及消瘦症状等,且这些症状的发生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针对老年人这些常见症状现状,提出有效的健康指导,帮助老年人控制症状,减轻心身痛苦,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农村老年人占全社会老年人的大部分.当前,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现实都令人堪忧,这就要求全社会关心老年人,要求政府从制度和法律上给与保障,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要求全社会营造和形成一种尊老的社会文化背景,继承发扬优良的尊老传统.  相似文献   

15.
《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1):53-58
本文拟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视角出发,以海宁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同伴推动法(RDS)进行调查,并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劳动参与、社会支持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户口所在地、职业荣誉、拥有退休养老金、与老伴子女一起生活、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与政府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存在正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是否拥有医疗保险、固定资产对其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地方政策如何发挥在老年人劳动参与过程中的扶持、规划、规范等职能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老龄化情况、智能化发展的情况,给出数字需求、数字素养的概念定义。分析了老年人数字需求及数字素养水平现状,在剖析老年人数字需求及数字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针对现状和原因,综合多方因素,对满足我国老年人数字需求,提升数字素养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对倡导“积极老龄化”的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这方面关注度比较低,但是一些学者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内涵、老年人精神需求特点、老年人精神生活分类研究、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对策等进行梳理,希望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在全国范围得到重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获得感"一词,"获得感"一词因此迅速火热起来.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迫在眉睫.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地域,是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老年人作为社区参与的主体,不仅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还能够促进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将老年人获得感与社区治理结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找出社区治理语境下老年人的内涵、社区治理语境下老年人获得感的意义以及在社区治理语境下影响老年人获得感的因素,为老年人获得感做出简单定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于2009年开始了新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运作,但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较为短缺,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需要,也使政策无法得到有效地实施.本文通过访谈、问卷形式,了解潮州市湘桥区中三个典型农村村民的参保意愿、生活状况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情况等相关信息,对基金筹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扩充基金筹集渠道,完善其筹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城市老年人养老的各种方式以及受到的影响因素,为卫生决策部门提供相应的数据,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或者措施.以保定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与经济状况、社会的支持力度和年龄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养老仍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社区养老和其他养老方式亟待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