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对一生产经营部进行执法检查发现,某厂生产的复混肥外包装袋上标有如下内容:“执行标准:GB15063—1994;N、P、K各含15%;净重50kg(其中铁、铜、钙、锌、硼等微肥5kg)。”该批复混肥是厂方送货,共计20吨,进货价1500元/吨,销售价1600/吨。检查时已销售10吨,库存10吨。经现场随机抽样检查发现,袋装微肥实际净重7.5kg,并经进一步查证袋装微肥实际为膨润土,不含微量元素,厂方对此事实供认不讳。这是本案事实和已取得的证据材料,下面的讨论将围绕这些事实和证据材料展开。  相似文献   

2.
2000年9月12日 ,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执法人员 ,在某生产资料经营门市部执法检查时 ,发现其售的某厂产的复混肥料外包装袋上标注有如下内容 :“执行标准 :GB15063 -1994 ,N、P、K含量均为15 % ,净重 :50kg(其中含铁、铜、钙、锌、硼等微肥5kg)”。该批复混肥料是厂方送货 ,共送20吨 ,进价1500元/吨 ,售价1600元/吨 ,已售10吨 ,库存10吨。经现场随机抽样检查 ,发现袋装微肥实际净重为7.5kg。并经进一步查证袋装微肥实为膨润土 ,不含微量元素 ,厂方对此事实也供认不讳。针对该案如…  相似文献   

3.
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对一生产资料经营部执法检查的,发现其销售某厂产的复混肥料外包装袋上标注有如下内容:“执行标准:GB15063—1994,N、P、K各含15%,净重:50kg(其中含铁、铜、钙、锌、硼等微肥5kg)。”该  相似文献   

4.
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对一生产资料经营部执法检查时,发现其销售某厂产的复混肥料外包装袋上标注有如下内容:“执行标准:GB15063—1994,N、P、K各含15%,净重:50kg(其中含铁、铜、钙、锌、硼等微肥5kg)。”该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复混肥生产企业,不是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是在复混肥标识标注和降低氮磷钾总养分上动脑筋,欺骗消费者。在每袋复混肥中加入“微肥”小包装并夸大效果就是这些不法企业的一大“发明”。并且由开始出现的每袋复混肥中氮肥1小包、锌肥1小包、磷、钾肥造粒掺拌一起,演变到现在的每袋复混肥中加入1小包所谓的“中微量元素”(以下简称“微肥”)现象。这些做法既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也给执法部门检查带来  相似文献   

6.
案情2005年10月12日,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对H化肥厂进行监督检查,执法人员在其仓库发现25%复混肥的包装袋无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据此,执法人员依法当场予以查封。经立案调查,证实H化肥厂尚未取得复混肥生产许可证,属无证生产;被查封的无证产品共有2批16吨,其中一批6吨的生产日期为2005年8月24日,另一批  相似文献   

7.
案情2005年10月12日,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对H化肥厂进行监督检查,执法人员在其仓库发现25%复混肥的包装袋无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据此,执法人员依法当场予以查封。经立案调查,证实H化肥厂尚未取得复混肥生产许可证,属无证生产;被查封的无证产品共有2批16吨,其中一批6吨的生产日期为2005年8月24日,另一批10吨的生产日期为2005年9月5日。以上产品均未出厂销售,无违法所得,出厂价均为每吨900元,总货值金额计14400元。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以上事实,认定H化肥厂无证生产复混肥行为,违反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决定依…  相似文献   

8.
一、案情介绍1999年4月19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开展“查农资,保春耕”农资产品专项检查中发现,该市某腐植酸厂库存120吨无质量合格证、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失效期复混肥。该厂法人代表拒不提供有关进货资料。因天色已晚,无法抽取检验样品,只好对该批复混肥采取了就地封存措施。第二天,执法人员去该厂抽样。调查取证时,发现被封存的复混肥已被全部擅自启封,转移。霍市局进一步调查证明,这批复混肥是该厂从通辽市某复混肥厂以1000元/吨的价格购进的(含运费、税金),擅自启封后以1500元/…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复混肥生产企业,不是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是在复混肥标识标注和降低氮磷钾总养分上动脑筋,欺骗消费者。在每袋复混肥中加入“微肥”小包装并夸大效果就是这些不法企业的一大“发明”。并且由开始出现的每  相似文献   

10.
近日,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对某农资公司销售的三元素高浓度复混肥进行了抽样检验。该批复混肥标称含量氮、磷、钾各15%,总养分含量45%;而实测结果N为12.4%,有效P_2O_5为11.9%,K_2O为14.2%,总养分含量为38.5%。该批复混肥被判为不合格。经调查取证,该批复混肥共购进50吨,进货价1480元/吨,已全部售完,销售价1540元/吨。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其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根据该法可对某农资公司作出下列行政处罚: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  相似文献   

11.
一、案情介绍2002年7月10日,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K县化肥厂检查时,发现该厂仓库内标识氮、钾总养分含量为20%、执行标准为GBl5063-1994的复混肥8吨,执法人员当场依法予以查封。经调查,该批复混肥于2002年4月16日生产,数量只有8吨,尚未出厂销售,出厂价每吨700元,该批产品货值金额5600元。该厂在4月下旬接到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年以后不准再生产20%复混肥”的通知后就及时停止生产,并不敢销售,准备进行回炉处理。二、处理决定本案经该局案审会审理后认为,K县化肥厂的上述行为属于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  相似文献   

12.
在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复混肥生产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复混肥与复合肥不分。由于近几年,复混肥质量差、含量低、效果差。农民喜欢复合肥。厂家为了追求利益,把复混肥 冠以“硫酸钾复合肥”、“包膜复合肥”、“地瓜专用肥”、“大蒜专用肥”、“小麦专用肥”、“玉米专用肥”等名,误导农民,坑害农民; 产品标识不规范。伪造厂名、厂址,有的国内厂家生产的复混肥。也印上“中国一比利时”、“中国一俄罗斯”联合制造等字样,欺骗农民; 用低浓度冒充高浓度。复混肥GBl5063—94规定,复混肥分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3种,低浓度又分三元复混肥和二元复混肥。高浓度总养分(N P20, K:O)含量≥40%,中浓度≥30%,低浓度三元≥25%,二元≥20%,有的厂家把低浓度印成高效、高浓度;有的复混肥有效成分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13.
在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复混肥生产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复混肥与复合肥不分。由于近几年,复混肥质量差、含量低、效果差,农民喜欢复合肥。  相似文献   

14.
近期,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一复混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批次共36吨高浓度复混肥料产品进行定期监督抽查,经随机抽样并委托市质检机构检验判定:该批复混肥为不合格产品,不合格项目是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合肥地区近来每年都有三四起申请计量仲裁的案例。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计量检修工作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种电子汽车衡的作弊方法,让大家了解不法之徒的伎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一种,通过显示仪表预留负底数,以期达到进货时减少总重量的目的。如一货车毛重15吨,皮重5吨,净重应是10吨,而将显示仪表预留负底数后(假设为1吨),那么该货车过磅时毛重就变成14吨,这样货物净重就变成9吨,吃了1吨的亏。由于它操作简单、方便,是不法之徒使用最多的一种作弊方法。同时司磅员和不法商贩内外  相似文献   

16.
4月8日,百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百色市郊某肥料技术处理场将39吨劣质复混肥料进行销毁处理,标志着产自南宁广西中亚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地得利”和“绿都”两个牌子的复混肥料正式结束其坑农害农的“使命”。据了解,这39吨复混肥是今年3月份,百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进行农资专项打假时,在该市右江区那毕乡某农资销售店依法查封的。这批复混肥精美的包装袋上清楚地印上:总养分≥25%,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13、5、7。经执法人员依法抽样送国家法定质检机构检验,结果表明“地得利”牌复混肥料的磷含量仅为0.04%,与普通的泥土无异样;“绿都…  相似文献   

17.
复混肥料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化肥品种,2004年全国化肥产量约4400万吨,其中氮磷钾复混肥为1200万吨。据统计,我国磷复肥的三大主要品种是: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氮磷钾复混肥,其生产量分别以年递增16%、30%、50%的速度增长。复混肥料的消费量从1980年的27万吨增加到2004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合肥地区近来每年都有三四起申请计量仲裁的案例。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计量检修工作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种电子汽车衡的作弊方法,让大家了解不法之徒的伎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一种,通过显示仪表预留负底数,以期达到进货时减少总重量的目的。如一货车毛重15吨,皮重5吨,净重应是10吨,而将显示仪表预留负底数后(假设为1吨),那么该货车过磅时毛重就变成14吨,这样货物净重就变  相似文献   

19.
日前,山东省蓬莱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粮店进行了专项定量包装商品计量治理整顿,重点抽查小麦粉,检查结果显示,平均每袋(25公斤)净重少0.5公斤。本次共检查粮店20多家,其中对5家粮店进行抽样检查,抽取小麦粉60吨,5家粮店计量全部不合格,最少净重  相似文献   

20.
如今到市场上去购买食品,无论是糕点、茶叶,还是水果、蔬菜,其包装不但越来越美,而且大有越来越重之势。近日,山西省原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食品市场的包装重量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个别食品的包装重量重得惊人。一子儿标明“净重250克”的挂面,剥去包装后的实际重量只有225克;一箱标明“净重10千克”的带鱼,剥去包装只有8.74千克。更有甚者,一箱标明“净重25千克”的西红柿,剥去包装后只有21千克,原来在包装纸箱下面铺了一块3.5千克重的石膏板……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在包装上做手脚、利用增加包装重量来坑害消费者的事情呢?质监局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