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退耕还林工程的环境改善功能对种植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果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法分析了我国林草地的增减变动对种植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前,林草地的减少所引致的环境退化对种植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工程实施后,中部、东部地区林草地的增加促进了种植业单产的提高,而西部地区尚未建立起这种关系;通过退耕还林工程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种植业具有经济功效.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洁 《经济师》2001,(11):64-64,66
内陆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长期受计划经济控制 ,形成了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三为主”经济结构 ,即 :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 ,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种植业又以粮食为主。这样的经济结构 ,必然导致经济效益差、产品规模小、资源严重浪费等诸多问题。下决心调整结构 ,就成为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农村加快小康建设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对山西省运城市的调查之后 ,提出了做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清代江汉平原普通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平原是清代湖北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了解江汉平原普通农户的收入状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清代湖北农村居民的基本经济状况。本文拟从清代江汉平原的农村经济结构入手,对江汉平原普遍农户的收入状况进行一些探讨,庶可对清代湖北农村经济研究工作有所种益。一、清代江汉平原的农村经济结构清代江汉平原的地理范围包括今江陵、公安、沙市、石首、潜江、监利、天门、河阳、汉川等县全部以及松滋、钟祥、荆门和江夏的大部分地区,本区是湖北的主要稻棉产区。农村经济结构大体上可简要区分为种植业和副业两大门类,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和…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采用2012年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政府强制推动的背景下,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政策认知及政策执行力度是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导因素,退耕还林净效用、家庭禀赋的作用弱化。其中:①政府强制参与将导致农户抵制;被征求过意见、了解补偿政策、知道退耕还林目的和按时收到补偿款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强。②土地机会成本对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几乎没有影响,但土地机会成本上升、造林营林成本高,削弱了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同时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的负向作用不容忽视。③林木及林地产权收益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补偿、林业收益、结构调整收益的影响未能得到证实。④以种植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弱。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与农村沼气池建设的二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的供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效果,如果新的能源不能稳定自给,农民在经济贫困的条件下,必然回复到砍伐生物质能源的传统上去,农村生活能源的解决是退耕还林的一个重要能源支撑.本文在介绍西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沼气池建设与退耕还林推进的规模与区域适宜度的二重性约束关系,并提出与退耕还林还草协调发展的能源支撑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天然基础。以农业多功能性为背景,首先,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结构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然后,通过对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年均变化情况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经济效应,并用灰色关联模型所计算出的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的关联度来验证;最后,建立了家庭经营性收入年增长率预期模型。  相似文献   

7.
冀北山区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北山区是我国环境脆弱与贫困并存的区域,在此地区进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区域内农户经济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区为例,通过在项目区入户调查,分析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得出初步的结论:在生态建设项目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禁牧等措施,限制了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通过加大对项目区农户的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等,改变项目区的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以及养殖方式,能够提高农户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随着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户的非农业就业收入、林业收入有所增加;生态补偿性收入在农户的收入中占据很大比重,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是维护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因素主要有 1.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产业现状是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中低效产业仍处于主导地位。从我国农业内部结构来看,种植业还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造成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农民从种植业中获得的收入占60%以上。我国传统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由于受到生产资料价格、  相似文献   

9.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结构和相互关系。它具体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固定资产及其他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分配构成状况,是农村生产力结构的中心。通过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可把农业从简单再生产时代的单一种植业结构,逐步调整为大农业结构,继而最终过渡到多元化产业结构。其作用表现为有效平衡生态循环、提高由产业结构调整所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随着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在农村经济中日趋突出,特别是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和兼业化生产格局已成为种植业稳定增长的严重障碍,而且愈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愈严重。这标志着改造传统经济和稳定种植业增长已成为农村深入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若干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已势在必行,但其难点在于土地相对集中。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对目前土地流动的约束因素有准确的认识,而且需要十分谨慎地选择有利于土地集中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湘鄂渝黔边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了解湘鄂渝黔边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源禀赋及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湘鄂渝黔边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即“生态家园”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生态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生态模式及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模式;并在合理规划、构建循环农业经济技术体系、加大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Water footprint in a region is defined as the volume of water need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consumed by the local people, Ecosystem services are a kind of important services, so ecological water use is one necessary component in water footprint. Water footprint is divided into green water footprint and blue water footprint but the former one is often ignored.In this paper waterJootprint includes blue water needed by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dustrial and domestic water demand, and green water needed by crops, economic forests, livestock prochtcts, forestlalands and grasslands. The study calculates the footprint of the Jinghe River basin in 1990, 1995, 2000 and 2005 with quarto methods. Results of research show that water footprints reached 164.1 ×10^8m3, 175. 69 ×10^8m3 and 178. 45 ×10^8m3 respectively in 1990, 1995 and 2000 including that of ecological water use, but reached 77.68×10^8m3, 94.24×10^8m3, 92.92×10^8m3 and 111.36 ×10^8m3 respectively excluding that of ecological water use. Green water.footprint is much more than blue water footprint; thereby, green wa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dynamic change of water footprints shows that blue water use increases rapidly and that the ecological water use is occupied by economie and domestic water use. The change also shows that water use is transferred from primary industry to secondary industry In primary industry, it is transferred from crops farming to forestry, and animal agriculture. The factors impelling the change include development anticipation on econonomy; government policies, re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opulation growth, the raise of urbanization level, and structurul change of consumption, low level of waler-saving and poor ability of waste water treatment.With blue water use per unit, green water use per unit, blue water use structure and green water use structure, w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six ecologieal function districts of the Jinghe River  相似文献   

13.
渐趋完成的人口转变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两大趋势的结合为缓解近代以来一直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人地关系紧张局面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中国劳均耕地(播种)面积有可能摆脱长期以来的下降趋势。通过对2006-2030年间中国人口转变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影响下的农业劳动人口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结合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预测在2020年左右,中国劳均播种面积将大于11亩,而到203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145亩。因此,有理由认为在兼业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下,这些条件已经可以确保在农业劳动力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获得相对高的农业收入的情况下,形成中国现代小农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措施。文章以地处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的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为例,以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等参与式方法对该地区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的实施进行了走访,同时对该地区基于土地流转机制的山地退耕还林效果等进行了野外实际现场勘察。利用问题矩阵对该地区与土地流转政策有关的问题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采用问题树工具分析其因果关系,发现了目前导致土地流转政策难以大范围实施的关键性问题。最后,对该地区已经成功实施土地流转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黄土高原山地土地流转政策的科学实施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并探究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兼业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否参加新农保、是否有农业补贴、是否为家庭农场、是否加入合作社、近年耕地质量变化、相关信息获取难度等9个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均值只有4.74项,总体偏低,生态耕种行为有待推广与应用。论文探究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生态耕种的推广、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农户生态耕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胡细英 《经济地理》2007,27(4):625-628
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鄱阳)湖关系,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建立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新格局。文章从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出发,针对鄱阳湖区农村经济特点,探讨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工业化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繁荣现代服务业是湖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最优粮食种植面积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山东、宁夏两地农民的种粮收益情况,分析了影响农民种粮收入水平的诸多因素。本文的研究认为,农户种粮面积、农机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农户种粮收入的主要因素,其中农户种粮面积对种粮收入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一定的前提下,本文探讨和测算了山东和宁夏地区农户种粮面积的最适宜水平,并给出了最优种植面积测算的比较静态方法。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多尺度调控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丽华  谢炳庚  张晔 《经济地理》2012,32(7):118-122
根据长株潭核心区1989、1996、2000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资料,提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时间、空间及功能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调控的尺度选择具有多尺度性。8—9年是最佳的时间分析尺度,2km左右的分析粒径是最佳的空间分析尺度,而功能尺度则是融合了时间与空间尺度及生态功能的特征,具有更复杂的变化,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多尺度的差异化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湖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经济地理》2004,24(5):653-656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耕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态势。文章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年来,湖南省耕地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且区域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和科技进步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东北黑土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出现严重的退化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但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双重目标下,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面临着如何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难题,梨树模式则为实现东北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梨树模式能够遵循农业生产力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