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慧平 《企业家天地》2011,(11):195-196
死刑存废之争已经持续了200多年.在中国,有关死刑存废的研究与争论近年来达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是支持保留死刑的还是要求废除死刑的人都可以举出一大堆的理由.笔者拟从法伦理学的角度对死刑存废的问题进行一些探究,在对死刑废除论起源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死刑存废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国的传统刑法文化因素,得出的结论认为,在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应该要保留死刑,但必须要坚持慎杀少杀的司法原则,保留死刑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对个人的人身安全都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死刑制度的演进过程,探讨了死刑存废之争的各流派观点,并指出了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就其发展提出了相关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0多年前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以来,死刑的存废问题在学术界就一直争论不休。文章就死刑废除论者的主要论点做了简单介绍以及剖析,并且就刑法修正案八进行分析,阐明自己关于死刑存废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自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从理论上挑起死刑存废之争而来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死刑存置论者与死刑废止论者从不同的角度抑或同一角度得出死刑应当留存或废止的结论,而且两论均有权威刑法学者的支持:这其间,有的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的国家虽然没有废除但却实际上停止了死刑的执行.而有的国家却也仍然固守着保留死刑的阵地.到底如何看待乃至对待这种争论?笔者拟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死刑所确立的复仇模式在现代的法治环境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弊端,尤其是死刑的执行淡化了社会对于死刑犯人所应负的责任,在另一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司法的不公正和低效率。考察死刑的存废,除了其自身存在的有用性,一定要确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张永强 《大众商务》2010,(1):236-236
死刑所确立的复仇模式在现代的法治环境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弊端,尤其是死刑的执行淡化了社会对于死刑犯人所应负的责任,在另一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司法的"不公正"和"低效率"。考察死刑的存废,除了其自身存在的"有用性",一定要确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和谐世界和和谐社会的理念的提出可谓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死刑存废"的大讨论.死刑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从原始社会时期的血族复仇转化而来的.当然死刑也不会永远存在.近年来,大幅度限制死刑乃至彻底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而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我们废除死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同时和谐社会的构筑也要求我们尽快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从思辨角度对死刑存废问题加以论说。首先,论述的是死刑是否正义,是从两方面论述的:一是人的生命权是不是人的最高权利;二是血腥复仇的变体是否是正义的。其次,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分析死刑废止对社会的影响:第一,死刑是否有威慑力;第二,是否有非极刑的替代措施可以代替死刑;第三,从受害人角度分析死刑存废。  相似文献   

9.
死刑政策是死刑立法和死刑司法的"灵魂"和"统帅",对死刑的适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从目前的政治、经济实际出发,在现行刑法中保留着死刑,且死刑适用范围广泛.本文以我国目前死刑政策的演变为主线,从理论、实践、立法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现行的死刑政策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阐述和评说.本文拟就死刑在我国存废的命运以及相关死刑政策的改革路径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死刑的存废是一个热议话题,理论众多,但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有不少数量的国家保留了死刑制度,因此死刑不引渡便有了存在的市场。对于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来讲,如何将本国犯有严重罪行,有可能判处死刑或执行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引渡回国接受法律惩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的贪官外逃,对死刑不引渡的研究也变得非常有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以人道主义作为突破口,浅析该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提出对该原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为案例研究对象,发现了社会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负面效应:社会资本增强了企业家对企业的实际控制能力,使企业家产生过度自信;同时,过度自信增大了企业家违反公司治理制度的可能,加剧了企业家与其他股权投资者的冲突;但是,其他股权投资者无法实际控制企业,也就难以推动企业向“制度规范”转型;最后,股权投资者只有通过同样追求社会资本支持,才能获得控制权之争的胜利,但无论胜负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家需要向现代管理者转变,以缓解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基业长青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纵观陪审制度的历史和发展趋向,鉴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陪审制度的现状,在中国,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出现了存废之争.结台我国当前的法治现代化及其开放与封闭、传统与移植,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应该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最高法院收回了下放多年的死刑复核权,对死刑复核权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死刑复核是我们从中华法系的中的优良传统借鉴而来的,在现阶段还不能废除死刑的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是我国既保留死刑又慎用死刑的调节器.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经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逐渐成熟,但还存在着一些尚未克...  相似文献   

14.
罪犯劳动具有何种价值,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而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罪犯劳动应具有何种权利以及劳动改造的行刑方式的评价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都亟待于对罪犯劳动价值的既定评价.对罪犯劳动的惩罚、教育、经济价值进行假定,对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劳动教养制度和死刑应当废除,劳动应当成为最广泛和有效的行刑方式,罪犯劳动应给予全额的报酬.  相似文献   

15.
死刑缓期执行(以下简称“死缓”),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制度,其设定目的在于使一些罪该处死的犯罪分子在具备特定情形时有条件地不被处死,从而在总体上限制和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本文围绕死缓的存废、死缓的适用条件,死缓犯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民陪审员制度缘起于西方,多年来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起起伏伏.目前,学术界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导向,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中国的实践以及存废之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展望中国陪审员制度的未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政治制度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马彩环 《大众商务》2010,(12):252-252
纵观陪审制度的历史和发展趋向,鉴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陪审制度的现状,在中国,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出现了存废之争。结合我国当前的法治现代化及其开放与封闭、传统与移植,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应该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又称生命刑.由于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严重的一种,又称极刑.死刑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并防卫社会安全的刑罚手段,正因为死刑的严厉性和巨大的威慑作用,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死刑的价值和作用,把死刑作为对付危害其统治的严重犯罪者的重要手段.然而,自近代以来死刑的价值却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死刑制度本身也被许多国家废除.那么,死刑在我们的社会中到底还有没有价值,有哪些价值,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通过对诸多死刑价值论和死刑保留论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发现死刑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其中主要包括:死刑是最彻底的特殊预防;死刑制度有着"平衡价值、抚慰人心、顺应民意、稳定民心"等重要价值;死刑在处理犯罪后所产生的巨大威慑力更加使得它具有最强大的一般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废除死刑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上仍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的死刑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废除死刑的征途任重而道远.死刑的存在不利于人权和刑罚目的的实现,同时,死刑也是成本最高的刑罚方法.废除死刑需要我们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即引导民意对死刑形成理性认知;改革刑罚体制,完善死刑替代措施;立法上逐渐削减死刑罪名数量,限制死刑适用范围;司法上严格限制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终身体育对克服某些负面效应的同时,不断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方面以及从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