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信息社会,传媒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提升媒体公信力以及整合媒体资源对提升媒体影响力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属华人社会,但两岸政治、经济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境遇不同,在媒介生态层面表现各异。近十年来,当代台湾流行文化与传媒文化的最重要代表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台湾电视综艺多为台湾本地制作,是台湾政经社会发展的传媒景观与文化心理标本,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形态各异。以台湾电视综艺娱乐现象为考察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窥台湾媒介生态的多元侧面。本文借助"媒介生态"这个概念,紧扣电视综艺娱乐,将台湾电视传媒放置在传媒格局深刻变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影响力日益成为媒介品牌评价标杆的历史语境中,分析现状,引起反思与必要的借鉴,以提升对华语电视传媒发展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日益突出。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传播文化的载体。然而,建立完整的传媒体系只靠国家的主导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广大传媒企事业单位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建设,扩大自身实力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利用好财务管理,无疑是传媒企业日常经营中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话题。本文将从财务管理在其中的地位着手,论述其重要性,并结合一些鲜活的事例加以证明。希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让我国的传媒企业拥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4.
靳俊喜  刘婧 《广告大观》2007,(5S):105-107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厂商和经销商越来越注重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众多的媒体服务使得他们难以准确选择并控制好成本。大众传媒在新形势下也存在十分迫切的营销问题,传媒影响力深远,便于整合各方面营销力量,因此,传媒主导型营销战略联盟应运而生。探索新型的营销战略联盟将大大有益于社会营销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播的工具、手段,它还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传媒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对意识形态功能的执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介权力这一桥梁来实现的。媒介权力的实质是物对人的控制,它有着自己的主体性特征与来源基础。媒介权力是历史的产物,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停地发生转移。如今,媒介权力体现出由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向“科技话语”和“消费话语”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靳俊喜  刘婧 《广告导报》2007,(3):107-108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厂商和经销商越来越注重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众多的媒体服务使得他们难以准确选择并控制好成本,而大众传媒在新形势下也存在十分迫切的营销问题,传媒影响力深远,便于整合各方面营销力量,因此,传媒主导型营销战略联盟应运而生。探索新型的营销战略联盟将大大有益于社会营销资源的整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林光余 《中国报业》2012,(4):263-264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任何人都不可避免要和大众传媒发生联系,大众传媒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何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媒教育实施途径和以社会组织为背景的传媒教育平台,加强对传媒的认识,端正对传媒的态度,正确引导青少年对传媒传播内容进行甄别与判断,普及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李宁 《华商》2008,(11):112-112
大众传媒作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工具,在发挥监测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中,与政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传媒的发展历史并思考了传媒在民主化进程的角色问题。传媒到底如何发挥促进民主的功能,既不服从于权力的逻辑,又不服从于资本的逻辑,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媒体传播方式和媒介载体不断更新,新媒体不仅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的更新。我国传媒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不断走向成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传媒经济的发展受到新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中,研究新媒体对传媒经济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谈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首先涉及传媒的功能与青少年的心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既能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也能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当前,应根据传媒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趋利避害,提升传媒的社会责任,加强传媒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刘国基 《广告导报》2005,(6):136-136
最近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话题又开始新一波的讨论热潮,这场明显由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人员所推动的“话语权运动”,势必将传媒营销的论述从纯粹数据计量导向,推往更妙不可言的质化描述。中国传媒的受众研究领域,可能因此而更加细腻、周全或充满神秘主义。要讨论所谓传媒的“影响力”问题,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影响力?而传媒的影响力又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戎雪峰 《广告大观》2007,(2S):112-113
看人类历史,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裂变时代,技术的更新换代和经济的膨胀发展速度成级数式增长。当代的社会经济被命名为“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信息大爆炸”。面对这一新情况,社会也本能的进入了一个“大传媒时代”。通过传媒,也只有依靠传媒,人们才能更迅速更节约的获得有效信息。可以这样说,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能否获得传媒的力量已经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赵丹 《商》2014,(11):216-216
同样是引起全国关注的两起大学生犯罪案,时隔九年,从媒介呈现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包括媒介呈现的议程设置力度更强、媒介呈现出的媒介形象更客观、媒介呈现中传统媒体影响力减弱。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社会、传媒和受众,但作为传媒,始终有义务、有责任真实、客观地再现这个世界,合理地呈现每一种媒介形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张葵阳 《商场现代化》2008,(14):242-243
本文从政治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阐述了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发展之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给我国传媒集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大国政治、文化、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国传媒已经初见雏形。国家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年增19.2%的行业发展目标,并打造10家左右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有报刊传媒集团,推进有条件的企业上市。  相似文献   

16.
咨询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8,(1):142-145
巴可打造中国最大全彩LED屏幕;兆讯传媒揭牌暨客户精英互动峰会在京召开;第七传媒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尼尔森媒介研究推出“奥运影响力,媒介和广告的契机”研究报告;“广而告之有限公司2008媒介推广会”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17.
王溦 《中国报业》2014,(4):31-32
近年来,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产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融合技术已成为我国广大新闻传播研究者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以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走中国特色的传媒业发展道路,是我国传媒行业重要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是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媒介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传媒行业背景,探讨其媒体融合战略的实施效果和期望。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作为传播文化信息媒介的大众传媒来说,必须对当前传媒市场的中有悖于弘扬优秀文化传播主旨的现象,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思考。在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繁荣中,大众传媒应当坚持社会本位,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其独有的文化整合功能、文化导向功能,正视其文化反向功能和文化互动功能,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松龄  尹斌 《消费经济》2004,20(6):8-12
传媒产品既有政治属性,能够作为舆论宣传工具;又有经济属性,能够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传媒产品的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与它的效用或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创新传媒产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能够扩大受众需求和提高传媒经济效益。观念转变、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提高传媒产品使用价值和扩大受众需求的制度保证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不知不觉间,大众传播活动已满布于人类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孤立于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之外而存在。一方面,大众传媒为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有偿地提供广告,使商品迅速走向消费者,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还以大量版面或时间段无偿地发布经济新闻。正是后者,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