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迅雷 《新财富》2006,(6):34-35
曾经产生财富故事最多的中国股市上,却没有一个职业证券投资者登上“《新财富》500富人榜”;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去10多年里内地股市给个人投资者提供的致富机会实在不多,证券市场自身的潜规则也让富人难以现身。如今,盛产富人的实业投资领域由于产能过剩、政策调控等原因风险逐步加大,相比之下。全流通后步入规范、创新轨道的股市正为演绎新的造富神话提供条件。而要成为中国的巴菲特。眼光和大气应该是一大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国股市“财富效应”传导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 《商业研究》2006,41(7):171-173
肇始于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在我国已初露端倪。财富效应具有三种传导渠道:通过影响持股者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即期消费,改变居民的收入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来影响消费需求,以及经由供给面的影响。正面财富效应与负面财富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后者尤应引起重视。“挤出效应”抑制了财富效应的发挥,并且间接引发股市泡沫。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尚很微弱,且不对称性明显,必须从股市规模、投资者结构及收益分配结构、股市持续变动趋势、“挤出效应”等方面来分析,针对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实行积极稳健的股市政策,为拓宽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提供依据,确保股市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观点     
《光彩》2008,(7):3-3
李德水:中国股市不会辜负成熟投资者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日前发表标题为《中国的股票市场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署名文章,称面临调整的中国股市是市场自我调节、自然回归的结果,一些有心计的投资者正在经历寻  相似文献   

4.
该如何才能促使中国股市的发展?近几年来,这已经成为一道哥德巴赫猜想。于是,中国股市出现多次轮回——每当股市跌跌不休之时,人们便开始呼吁政府利好政策出台;每当政策面的“春风”刮来之际,便是“先救命”还是“先治病”的争议再起之日。正如《政策市归来》所言,中国股市历经十年坎坷后呈现“U型”转弯。股市的持续低迷势必将影响到正处于宏观调控期的中国经济,一旦投资者信心崩溃引发股市的崩盘,将进而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危局。  相似文献   

5.
刘光彦 《商业研究》2005,(14):122-124
自1990年我国相继在上海和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14年来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次数不计其数,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股市在让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认真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及涨跌机理,探讨其投资策略,这对投资者抓住机会,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贸易》2014,(4):19-19
尽管近年来中国股市表现不尽人意,但全球知名投资管理公司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近日发布的《2014年全球投资者情绪调查》结果依然显示,中国投资者对2014年的股票市场表示乐观,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市场将回暖,投资者对房地产、股票及非金属大宗商品的兴趣尤其浓厚,  相似文献   

7.
当下中国股市,大小非的问题算是一个热点,同时也算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股市从2005年6月6日的998点一路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又从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8月从6124的高点飞流直下至2700点,大小非的解禁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很多人将大小非的解禁看做毒蛇猛兽,看做是对中国股市的极大破坏力量。但是,本文提出,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应该以乐观甚至感激的心态来面对大小非的解禁问题。从长远看来,大小非的解禁对于国家财富、国家利益起着保值增值的作用;实现了藏富于民的目标;更有利于一个公平的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从而,大小非的解禁不应该被看做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利空”,而更应该是一个强大的利好。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的大事不断,年初国务院发布《意见》,成功地鼓舞了投资者的信心,股市扶摇直上。而随之而来的4月,在以控制经济过热为目的的紧缩货币政策出台后.股市调头向下,股指踯躅子1500点上下.一蹶不振,包括机构在内的投资者大多被悉数套牢。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7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目的数据为样本,根据简单标准差和基于GARCH—M模型的条件标准差,对上证综合指数与6个国外综合股价指数的波动程度进行比较研究。结论是,相对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股市的波动程度比较剧烈:但相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股市的波动尚属温和。中国股市波动剧烈的根源在于新兴市场投资者对股市正常配置资本和积累财富的作用没有真正理解,对股市的持久性没有把握和信心。推进法治,建立良好的规则和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市被深压七年之后,A股终于破土而出。上海股市目前已经逼近3800点。两市成交也再次过万亿,在技术上全面确立了大牛市已经形成,理论上过去七年被套的投资者已经进入获利阶段,财富的溢出效应将势不可挡,新股民跑步进场,A股正式进入场外资金加速入场的大牛市中期。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中国股市跌至8年以来的新低,但市场中的投资者们发现,即便如此,想在中国股市中赚钱仍然不易。我的问题是,在中国股票二级市场上投资,到底有多难?从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来仔细考量,如果中国股市上的所有投资者全部亏损,并且没有扭亏之道,那么市场的未来就有疑问。证券投资基金无疑是当前股市上最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境内基金发行总额以及净资产总规模双双超过4400亿元,其中,持有股票市值已经占到股票流通市值的16%左右。现在让我们看看他们对于今年上半年的股市以及自身的操作有何评价。  相似文献   

12.
韩宇翔  钱世超 《华商》2008,(10):5-7
本文通过对中国股市中各投资者的投资的方式类型,来解释如今国内股价跌荡起伏的一定原因;来解释中国股市近段时间的高速成长;散户和机构的明争暗斗。以及对中国股市之后的发展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3.
受2003年基金带来的诱人的财富效应良好表现和年初股市攀升的影响,2004年一季度证券投资基金遇到投资者罕见的狂热追捧,当时成立的海富通收益增长、中信经典配置凭首发募集规模便已成为超百亿的“基金航母”,创下中国基金业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下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年至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不对称性表现在股市上升期的货币幻觉导致的消费增长,股市下行时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居民投资和消费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居民主要通过银行储蓄与证券投资之间转换来配置财富,另一方面在心理预期和行为偏差的共同作用下根据证券市场运行趋势调整消费。  相似文献   

15.
PE的森林     
薛长青 《新财富》2007,(7):10-10
中国股市是柄巨大的叶子,挡在投资者眼前,但很多资金并没有被其障目,可以见到后面的茫茫森林:私人股权基金(PE,也称私募股权基金);由于股市的带动与激活,财富的传递效应逐浪升高,PE的森林愈见浩大。  相似文献   

16.
薛长青 《新财富》2007,(5):14-14
“《新财富》500富人榜”又刷新了。在中国股市历史性崛起的背景下,这份富人名单更值得期待,因为财富的答案都在里面。  相似文献   

17.
资本权利的觉醒 在股市跌破了1500点后,整个市场仿佛被一种巨大的恐慌包围,财富像泡沫一样在投资者眼前消失了,投资者仿佛看到了资本市场黑夜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刘顺仁 《商界》2007,(7):83-86
在大陆的股市,不读财报的投资者是大多数,不读财报而持续盈利的投资者则肯定是少数。其实,枯燥的财报一定是悲欢离合的财富故事的起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以来,在历经四年半的大熊市之后,中国股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涨升。关于股市财富效应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财富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A股期中考     
2011年中国经济时至中局,作为风向标,中国股市的走势也未能脱离最为复杂的表现,一季度的走高还让股民和券商高喊向3500点进军,而二季度一个猛烈的回调让还来不及盘点的账面财富成为黄粱一梦。一时间,一平两赚七亏本的市场魔咒,再次成为了股民们投资之路上的真实写照。6月末股指虽有反弹,但股市纠结而又敏感的走势,依然对未来的行情有个清晰的判断。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本期《商周刊》将结合股市期中考的成绩,总结半年来A股走势的新变化,并结合未来政策预期和行业特点,为读者梳理下半年的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