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前言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通过股权相互渗透而实现资本和产权的相互融合的过程.赵文广博士在<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按照企业集团的控制主体不同,可分为以产业资本为控制主体的"由产而融"模式和以金融资本为控制主体的"由融而产"模式.无论作为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母公司还是子公司,上市公司一般都扮演了关键角色,所以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选择前者的我国上市公司群体,重点研究以产业资本为主体的我国上市公司将金融资本置于统一所有权之下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团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就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共同置于一个公司控制主体的行为模式。从两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企业集团走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就是利用企业集团庞大的资金流延伸企业的价值链,通过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两种价值增长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以更为独特的方式为股东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资金与资本的双向增值。本文以宝钢集团的产融结合为例,阐述集团产融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3.
产融结合:大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 ,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直接融合。一、中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践概况(一 )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初步实践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1986年底东风汽车联营公司向国务院打报告 ,提出要建立产业银行。后经中国人民银行变通批准成立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财务公司。1987年5月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 ,这是企业集团进行产融结合的最早实践。经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关于同意华夏银行开业的批复》,以首都钢铁公司为母体设立的华夏…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产融结合是促进其发展壮大的成功发展模式.由于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刚刚创立,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制度上的不足,本文将针对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进行相关探讨,对产融结合过程中存在风险及各种缺陷和失衡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产融结合成为我国企业集团迅速扩张的一种首选发展模式。它为实体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极大地提高了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了资金保障和财务支持。然而,产融结合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也不容忽视,德隆、农凯、托普等企业集团相继发生的财务危机,提示我们产融结合带来的风险需要我们密切防范。本文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产融结合可能带来的主要风险,并就风险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实体经济空心化发展代表我国企业逐渐趋向产融结合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企业必须针对当前产融结合这一模式做出关联性研究与选择,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空心化背景满足企业新模式构建需求。本文主要对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模式下的动因与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未来企业集团在实体经济空心化背景下实现产融结合有效模式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7.
产融结合的概念已经为业界所熟悉,而产贸融结合还属于新生事物。但是,许多大企业集团在现实中已经在不自觉地进行产贸融结合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对产贸融结合的理论和具体的国际、国内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尤其是探讨中央企业利用此模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结合中海油总公司的实际,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产贸融结合模式,促进海油二次跨越战略目标早日实现,以此为现代大企业的发展模式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 一、产融联合集团建立的国际实践 产融联合集团是一种集银行投资、企业生产、商业贸易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型国际化、集团化的经济联合体。它最早起源于日本,以三井、三菱、住友、芙蓉、三和及第一劝银等六大企业集团为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也出现了头一批垄断集团,其中主要是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财团。 这些大企业集团都以一家大城市银行为核心,通过信贷、控股和人事结合等方式控制着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大公司。1991年住友集团内相互持股率达24.67%,1989年时  相似文献   

9.
企业集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当今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机理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探析,并从中寻求出产融结合的理论支撑.通过机理探析,认为正是由于金融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使企业集团积极寻求产融结合;并同时指出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是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0.
产融结合体系的创新构建是保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制定了提升产融集合质量的具体策略,对提高企业集团的综合性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产融结合,充分发挥两种资本协同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降低金融行业高杠杆风险,是产业升级最为有效、科学的整合途径,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方向。但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企业自身治理水平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监管相对滞后等因素,产融结合失败的风险不容忽视。对以产业资本主导的产融结合风险的有效控制,主要依赖于企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备以及政府金融监管的外部约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实体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出现资金缺口,因此大量企业选择进入金融领域,使得拥有更充足的资金。然而一些传统金融企业为扩大客户群体和获得更多的资金收益,开始逐渐向实体产业领域扩张。产融结合作为一种融资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本文着重论述电子商务企业的产融结合问题,以阿里金融和善融商务作为企业案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产到融”和“融到产”的异同点,提出对我国产融结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融结合是企业集团内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新时代的经济背景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它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必然结果.通过产融结合,企业能够提高注册资本,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对中国著名企业集团——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研究,解析产融结合过程中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运动形态,探究我国企业产融结合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团多数采用多元化经营目标、参股金融手段去应对日益复杂的危机和挑战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风险,因此企业集团如何规避产融结合过程中的风险,找到恰当的应对措施是企业产融结合成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企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华林 《商业时代》2007,(35):45-47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产融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非常普遍而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应利用有效条件进行产融结合。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经验,从产融结合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产融结合的条件。指出产融结合的条件来源于产融结合主体的各个方面,主要是由法律政策、市场机制、资本结构和经营管理等所决定的,产融结合的有效条件是这些方面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7.
以产业资本为主体的企业为获得稀缺的金融资源,满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以及获取资本的增值,纷纷走上了产融结合的道路。产融结合对推动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从产融集合的概念和模式出发,对产融集团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识别和界定,通过案例分析了GE集团在财务风险处境中所实施的风险对策,并得出启示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产业和金融两大经济能量有机结合已是大企业集团发展的潮流,也是企业集团超强竞争力的体现。通过研究与比较,发现中石油现有的产融结合方式是比较成功的;在分析发现中石油的主要财务指标受经营收入的影响最大,而金融收入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中石油在国际油价高企时应以主营业务为主,辅以金融业务,适合采取保值性的产融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程静  李敏 《商场现代化》2006,(1):239-240
本文由海尔和德隆引出中国目前“产融结合”的原因和背景在于资本的融合性和逐利性,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的机遇;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现阶段行政力量的影响,产融结合具有较大风险性,产业资本追逐金融资本的热情更高,企业决策者不懂金融专业知识。最后,对正确引导产融结合和有志于从事产融结合的企业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洁 《消费导刊》2014,(6):13-13
一、产融结合的概念 产融结合的概念在理论界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或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通过股权融合及业务合作等各种形式的结合与互动。狭义上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产融结合具有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的特点。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是狭义上的产融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