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鲜和台湾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均将电子工业置于优先地位加以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电子工业发展过程中,它们有相似之处,但其侧重点、生产组织形式以及各自的优势不同。 一、电子工业发展概况比较 1、两地均起步晚,发展快。南朝鲜和台湾电子工业都是在60年代前后才起步的,但一直受到高度重视。1969年,南朝鲜制订了“电子工业振兴法”,后又于1981年补充修改了“电子工业振兴法”。1979年,台湾通过“电子工业发展法(10年计划)”,并于1980年动手兴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70年代间,南朝鲜和台湾的电子工业已有较快发展,进入80年代  相似文献   

2.
<正> 1986年7月,电子工业部、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和川、陕、贵、甘四省及重庆、西安二市的有关领导同志和专家在成都举行了西部电子工业基地研讨会。会议结合西部四省二市电子工业发展的实际,探讨了西部电子工业发展的模式和对策。一、西部地区电子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全国电子工业三十多年来,从无到有逐步地发展起来。1985年,电子工业总产值286亿元,是1980年  相似文献   

3.
<正> 一、陕西军工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前景陕西军工在以下几方面发展高技术产业具有较宽的领域: 1.电子技术与电子工业。陕西电子工业是建国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主要由军工电子工业和地方所属的电子工业两部分组成。其中有原电子工业部和航天、航空、兵器、核工业部所属的大中型电子科研、生产单位。陕西是国内研制和生产微型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无线电导航设备、雷达、电子专用设备、工具、电子元器件、广播、电视和通讯设备的主要地区和我国的“军民结合”型电子工业基地。根据现有物质和技术条件,陕西电子工业(主要是国防电子)今后发展和投资的主要方向是: (1)以电视机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在这方面陕西国防电子工业系统具有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陕西的彩色、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已达到年产(单班)55万台至75万台的生产能力。近几年省电子系统工业总产值的高速增长,主要靠的是彩色电视机和彩色显象管产值的增长。同时发展电视机的生产,也具有  相似文献   

4.
电子工业在“八五”前四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大好形势推动下,1995年,按照电子工业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积极实施大公司战略,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促进了电子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即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返“关”后,国内正在发展中的电子工业将与国际市场接轨。为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摸清东亚地区的电子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分工状况,对于我国电子工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赵洪 《亚太经济》1999,(4):27-29
马来西亚电子工业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电子工业已经成为马最重要的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马来西亚电子工业在其发展进程中有自身的特点,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就这些方面做一简要分析。一、马来西亚电子工业发展的特点1.发展速度快。对年代初,马来西亚开始工业化进程,制造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制造业核心部门的电子工业更是以高增长速度带动其他部门增长。1978-1990年马电子工业的年增长率高达23.2%,约是同期GDP年均增长率的3倍。1991-1996年年均增长率为24.9%。1978-…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电子工业是日本经济的基于工业,现正逐步成为带领其他工业部门发展的先导工业。1982年,日本电子工业总产值达10,767万亿日元,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工业国,电子工业中的消费类产品产值占世界第一位。日本电子工业产品的出口比例也很高,占总产量的50%。众所周知,日本经济自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1980~1982年的实际增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子工业保持快速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投资类电子产品和元器件类基础产品产销两旺,消费类产品生产和销售平稳,竞争更趋激烈。今年1—9月,全国电子工业完成总产值129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实现销售产值1014...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3月7日至8日,海峡两岸电子行业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合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有关负责同志,中国电子学会、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以及电子行业政策法规专家和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工信部节能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电子行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相关政策,特别是创建绿色工厂、完善绿色标准体系等工作开展情况;环保部政法司有关负责同志解读了我国涉电子行业新的环保法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五园”中唯一的老工业基地北京电子城,在高新技术产业风起云涌之中重新焕发生机。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经委获悉,1999年电子城工业产值已占整个中关村科技园区生产总值的一半,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位于北京东郊酒仙桥的电子城,前身是“一五”期间的国家电子工业基地,曾为我国电子工业、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3月,北京市批准实施《北京电子城方案》,开始改造酒仙桥老工业基地,建立电子城。近年来北京电子城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以结构调整带动了总体资源的…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战略     
机械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已定我国区域发展将确定若干重点建设地区,其中,重点发展机械工业的地区是:江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以及航空、自动化、精密机械工业等,使之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地区:将加强电子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加快机械、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哈尔滨──长春地区:主要抓好汽车、机电等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陕西关中地区: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沿岸地区,将为开发新疆石油…  相似文献   

12.
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水平是反映汽车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状况,然后指出了目前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自主创新水平低、市场进入门槛高、产业链不很完善、专业人才很缺乏。最后提出了一些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对策,如提升创新能力、选准发展重点、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岳萍 《中亚信息》2005,(7):23-24
不久前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的“发展电子工业及生产电子设备的投资潜力”推介会传出了条令人关注的信息:乌计划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出售自己在电子工业领域的所有资产。电子工业是乌最具地方色彩的产业之一。据乌兹别克斯坦电子技术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电子工业部门所使用的原料70%来源于  相似文献   

14.
《结构调整信息》2004,(2):45-46
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在我国的迅速崛起,预示出我国这两个行业的巨大潜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汽车工业,汽车成为了一台带轮子的多媒体计算机。有关报告指出,2010年汽车业的大多数重大技术创新都将来自电子方面。2005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13,(8):4-5
(本刊讯)2013年2月20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范电子招标投标活动,促进电子招标投标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相关附件。该《办法》是我国首个针对招标投标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正> 深圳电子工业经过十余年势力,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由于深圳电子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无论在开拓国内外市场,还是产业规模和技术基础方面均较薄弱。随着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特区电子工业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在学习了解关贸总协定有关条款的同时,要积极制定对策与措施。笔者从产业角度出发,就“入关”对特区电子工业的影响及对策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为促进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2014年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座谈会。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等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1995,(2):31-31
电子行业提前达到“八五”计划主要指标1994年我国电子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提前达到“八五”计划规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促动下,1994年我国电子工业...  相似文献   

19.
<正> 面对历史选择的理性思考 1949—1986年的38年间,在作为我国经济主体发展机制的传统计划体制作用下,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战备需要,对安宁丰富矿产资源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开发,并建立了一批三线工厂,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钢铁、化工、电子、机械加工工业,使安宁成为云南省的一个重工业基地。国有大工业的第一次进入,对安宁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每年平均近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和近三千人的工业人口增长,安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内部管理中越来越重视对ERP信息系统的重视与运用,工业企业也不例外.然而,我国目前的众多工业企业对ERP信息系统的运用情况并不佳,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此,笔者以工业企业为视角,以ERP信息系统为研究重点,通过分析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希望有助于我国工业企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