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与出版业相关的WTO协议原则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入世”给我国出版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具体阐述,进而研讨了“入世”背景下发展我国出版业的三条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这个题目试图把“世贸组织”四个字与“改革开放”四个字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对中国入世后的改革开放问题作一探讨。1 中国“入世”的实际含义与漫长的道路中国“复关”、“入世”从1986年开始至今已15年了。朱总理1999年4月访美,11月中美就中国入世达成双边协议,入世在望,入世的前途和入世的后果受到国人的关注。从复关到入世历程的长途跋涉,令人们从理性上思考WTO机能、考虑中国入世的原因、作用与深远影响。我国1971年恢复联合国席位,80年代初进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介…  相似文献   

3.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之后半年多来,许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研究报告,分析论证中国“入世”后各行各业的利弊得失、机遇与挑战及相应对策。“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所见材料中多数认为虑在当前,利在长远。认为“入世”的不利方面主要在于”洋粮”以其高品质、低价位,在“规则”、“协议”的保护下抢摊中国国内粮食市场,势必会替代部分国内农产品,会对我国同类农产品生产形成强烈冲击,生产下降.农民收入减少,影响农民就业,外汇储备压力增大,国有粮食企业…  相似文献   

4.
“入世”五年:如何走好新一轮对外开放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闻枫 《经济管理》2006,(17):25-27
本文比较了五年前经济界对于“入世”。可能冲击我国经济的担忧与如今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了“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小于预期的原因以及我国现阶段遇到的新问题,并提出了如何走好新一轮对外开放之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面对入世后新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对外资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本文从政策体系、国民待遇、投资领域、西部大开发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分析,总结了中国外资政策在“入世”前后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已扫除,“入世”指日可待。作为农业大县的漳浦,“入世”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受到哪些影响?该怎样从容应对,抢抓“入世” 新机,建设农业强县?这是摆在漳浦县委县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客观分析“入世”对漳浦县农业的影响 漳浦是全国农业大县,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县,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漳浦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对台农业合作正向纵深  相似文献   

7.
中国“复关”、“入世”谈判漫漫若干年,终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1世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入世意味着世界的一百多个国家敞开了大门,而中国向一百多个国家开放了市场,各国的商品劳务蜂拥而至的情景指日可待。在举国上下为之拭汗的同时,各行各业不得不历兵秣马,加紧策划,对“入世”的冲击严阵以待。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上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为无论是思想观念、市场体系,国际收支,还是商品供求及价格等,我国都已具备了“入世”是当产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应当是政府政策努力的基本方向,“入世”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无疑是“有利有弊”。其中焦点主要集中于: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国内部分产业是否会因为国外优势产业的直接倾销而陷入艰难的困境,笔者认为,“入世”并不会对我国的民族产业造成致命性的冲击,关键原因在于,降低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并不是在半年或一年的短时间里就要立即达到目标,而是仍具有4-5年的时间缓冲期,在这段期间里,民族产业仍具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极大潜力,因此在“入世”之际,加速推进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使企业减轻传统体制的约束、使资源更高效率地配置和运作,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我国的“入世”冲击,而且将使我国经济更快地进入高效率发展的轨道和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健 《经济论坛》2004,(21):74-75
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分析与评价。“入世”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企业财务管理必将在适应“入世”后新环境的过程中发生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分析与评价,以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制性的特点,企业难以按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财务管理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融 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目前是中国入世的最佳时机。随着入世时间的临近,中国经 济正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加速做好加入WTO的各项准备。中国入世可引起五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达成“入世”协议。WTO有135个成员国,一旦我国获得其中2/3票数通过,即可完成“入世”。“入世”虽然会对我国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但是利大于弊,得多于失,不论从目前或长远来看,它对我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非常有利的。它将进一步显示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并且推动我国走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多方面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银行面临的问题及应对“入世”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涛 《财经科学》2000,(6):25-29
随着我国“入世”进程的加快,WTO对政策性金融的影响成为一个受到瞩目的课题。本文就当前制约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入世”对政策性银行经营的主要影响做了阐述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性银行立马“关”前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彤彦 《经济师》2003,(8):38-38
文章对我国入世近两年来的五个“所得”进行了分析 ,指出必须要以入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入世”后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变化特点、“入世”后不同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及相互影响 ,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唐淑云 《经济地理》2002,22(2):153-156,164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市场虽然会造成诸多不利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将会得到逆转。这是因为:一方面,“入世”后,这些因素客观上具有逆转的必然性;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集约化规模经营以及实施各种利农政策,从主观上说,这些不利因素亦具有逆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孙桂根 《经济师》2002,(11):61-62
应对“入世” ,“价格战”可能是很多商家首选竞争对策 ,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讲 ,“价格战”的功过又难以定论。文章从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竞争程度强的家电“价格战”入手 ,对其发生、演变、背景及特点作了全面系统的历史回顾和分析研究。并就此提出了应对“入世”的几点理性思考 ,以求对其他行业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入世与政府管理职能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原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缩写,从宽泛和寓意来讲,入世则意味着中国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主流的全过程,决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所为,而是一个长期,渐进和痛苦的历史进程,入世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政府管理部门,要最大程度地减弱这一影响,顺应入世后的新形势,就必须尽快有效地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战略调整与转变,所谓职能的战略调整与转变,就是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要收敛、规范、约束、留出充分的空间让给企业家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充足的作用,从中国转型经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历史看,入世所需要的是政府管理职能的有所为领域要大大缩减,重点要突出,有所不为的领域要大大拓宽,全部让给市场,企业和中介机构及行业协会,也就是说,“入世”后,我国政府对经贸发展不是该不该干预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政府的职责,更加科学巧妙和有效地干预问题,根据国内的实际及借鉴国外的经验,可要强化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康钟 《江南论坛》2002,(6):29-29
顺德市政府对“入世”的态度,可见于市委书记、市长冯润胜之言:“我们是渴望强烈;准备充足,就等着这个好机遇和新动力。”一脚踩到WTO的门槛,许多人方才恍悟,“入世”最受挑战的是政府,所有与之相悖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手段都得改。顺德人说:“不怕,我们准备好了”。从全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我国加入WTO的日期已日趋临近,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入世”在纪念品国经济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就“入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笔谈,本刊撷取其中部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WTO农产品开放协议规定,“入世”后国家不可能再通过关税与非关税政策对农产品进出口实行垄断。因此,“入世”后中国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全方位开放是必然趋势。在农产品贸易实行全方位开放与全球自由化条件下,我国农业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所以,我国农业的应对之策应当是:审时度势,正视挑战,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保改兼备,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