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出资人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证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往往是企业经营者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身的利益,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侵害了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分清理顺会计控制和企业产权的关系至关重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委托代理关系看企业内部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洪霞 《当代财经》2001,(12):59-60
委托代理关系在给委托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信息不对策,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背离,代理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投资人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总和,由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得现代企业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两权分离形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无疑是这一系列契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委托经营者根据委托人的利益,在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管理层)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作为理性“经济人”具有不同的效用目标,都力图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由于股权的分散及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往往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经理层时常偏离所有者的目标,而片面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这种偏离缺乏监督时,便产生了管理层控制。本文拟就所有者与经理层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建立简单的博弈模型,对管理层控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健全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委托代理关系及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代理一词的法律含义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在代理的权限范围内与第三人进行的直接对被代理者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国有企业经营的代理是上述代理的特例。它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的法律形式。在传统企业中,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责权利融为一体,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所有者完全控制企业经营活动越来越受自身精力、专业知识、时间、协调能力等的限制,当所有者不能在进行风险决策的同时又完美进行日常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员行为选择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潇 《经济问题》2002,(1):53-54
按照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所有者和企业经理人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有者和企业经理人员的行为选择都是受经济利益支配的,他们的行为选择原则是预期期望经济利益最大化,所有者在委托代理中投入的是物力资本,而经理人员在委托代理中投入的人力资本,他们在这场委托代理的博弈中遵循着不同的收益规则,所有者遵循物力资本的资本资产计价模型,经理人员遵循的是人力资本计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自身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对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仟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美国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形成了以股东形式出现的企业所有者和以管理人员形式出现的企业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经营者可以获得委托人难以取得的企业内部信息,因而在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诱导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即经营者会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有效激励经理人,使其利益导向与所有者利益相吻合,从而避免产生大量委托———代理成本?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李永青  侯益平 《经济师》2001,(10):198-198
在我国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对代理人的监督 ,随着代理人控制权的增强而不断弱化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所有者及投资者的利益。因此 ,只有加强对代理人会计行为的控制 ,才能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弱化代理冲突 ,保障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新古典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为一种生产函数,追求在资源和技术条件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的结果,这种单一的企业目标显然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难以有效解决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产生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结合,它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企业行为可以看作是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和组织,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博弈的结果。现代产权理论构造了一个委托代理模型,这个模型中,所有者即委托方授权给经营者(代理方)资产,并监督使其为所有者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模型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代理成本,它用来解释当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产生的效率损失,出现效率损失的原因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各自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导致的利益冲突,因此,企业治理旨在提供解决这种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机制或者制度安排,即如何设计机制以使经营者更好地完成所有者的委托。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制度的扭曲。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或称代理关系)。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以契约方式授权给代理入,其中包括某些决策权,代理入以委托人的名义并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层级代理关系,股东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因此公司的资本经营和重大决策往往是由公司管理者来实际控制的。事实上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  相似文献   

12.
叶晓玲 《经济论坛》2005,(13):137-140
一、委托代理的博弈模型 (一)委托代理关系描述 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而进行的代理,通常又称为“授权代理”或“意定代理”。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可定义为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并相应授予某项决策权,代理人通过代理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委托代理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委托代理关系仅指资产所有者作为委托人、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人力资源确认与报告模式的经济学基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报告是解决企业经济资源信息如何输入和输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需要建立一个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以解决人力资源输入和输出会计信息的问题。企业是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经济组织,其基本委托关系有以下几个:①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②企业内部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③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④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的间接委托代理关系。这些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契约关系,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契约约定,形成契…  相似文献   

14.
企业代理制的形成石磊代理制企业实际上是由代理人控制的企业。企业是由最初的所有者控制,过渡到当今的代理人控制,反映了社会分工体系日益扩大和市场制度日益高度化的过程。本文基于对委托代理关系的简单界定,分析企业制度的演化程式。一、从所有者控制到局部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与其特殊的委托代理有很大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情况之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双方利益的不一致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难以避免。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更加复杂化。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过程,提出了一些优化国有资产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逐步改善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理论中,也就是所有者与管理者、所有权控制权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为了解决这种代理问题,人们设计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一方面这种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很多情况下,由于监督成本的高昂,委托就会弱化甚至放弃监督,从而导致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  相似文献   

17.
卫星式产业群中核心企业与集群伙伴间的业务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为消除核心企业与集群伙伴之间由于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非协作、低效率等风险问题,集群的核心企业需要设计一份激励合约促使集群伙伴努力工作。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委托代理模型,并进行了激励合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已基本形成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虽然企业具备了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的局面。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按照现代企业组织理论,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组织形式本质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博弈关系。两者的利益无法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内生风险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就如何处理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经理人)之间既需要合作又存在冲突的现实情况,为“没有显著控制权的所有权和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命题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寻找到逻辑支撑。传统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委托人作为“强势群体”;而代理人作为“弱势群体”,却拥有“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效应函数)经常不一致,在委托人看来,代理人做出的决策不是最优的,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因此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机制,协调彼此的责、权、利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委托代理理论主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和信号显示等方面解释了代理成本的节省和分担问题,从而从理论上为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ESO制度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目标利益不一致,经营者违背所有者意愿行事,损害所有者利益,从而产生代理成本。这种代理成本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委托代理链长,所有者缺位,代理成本很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理论上,国有企业的初始委托人是全体公民。在操作上,公民的所有权通过中央政府行使,中央政府将国有资产授权于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从而形成层层授权,层层代理,导致委托代理的环节特别多。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