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2002年7月,钱某外出打工回家,因未挣到钱,怪自己没出息,一气之下,将自家的衣服等物品堆放在其居住的堂屋内放火点燃,被村民发现后扑灭,但已烧毁瓦房一间及一些家具。近日,法院以放火罪一审判处钱某有期徒刑4年。【评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是指钱某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便不构成放火罪。放火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因个人的…  相似文献   

2.
资产评估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 (一)相关法律的比较。 资产评估法律责任相关的法律主要有《刑法》、《公司法》、《证券法》、《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等五种共十条。其中,《刑法》规定对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以及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后果严重的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只  相似文献   

3.
近日,山西省忻州市解原乡新路村附近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因盗窃电力设施而被电击致死亡的事件。经公安部门证实,此人是新路村人,名叫连书新,是在趁着夜幕盗割电线时被电击致死的。我国《刑法》第118条规定:“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19条规定:“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该村民破坏电力设备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在做案现场被电击致死,亦…  相似文献   

4.
据新华社北京电犯罪分子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何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合格产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此作出明确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作出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这个自4月10日起施行的司法解释规定,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根据这个司法解释,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假充真…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但对于如何认定“首先满足”未予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第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按照配置比例将车位、车库,以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处分给业主的,  相似文献   

6.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之原因探讨 《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司法解释》(下简称《解释》)第1条规定了三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原因,分别为: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五种合同无效的原因.依《解释》第1条的说法,上述三种情形施工合同无效的依据是《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一《刑法》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罪的规定及适用在《刑法》第269条中:"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从此规定可以看出转化型抢劫罪的行为人必须先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我国刑法立法原意将"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理解为有盗窃、诈骗、抢夺的行为。《刑法》第263条对于这种  相似文献   

8.
吴畏  李东明 《活力》2010,(10):106-106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标准及认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我国《刑法》第17条第1款、第2款、第3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由此可以推断,刑法上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界限为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相似文献   

9.
新《税收征管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 "税务人员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不得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这就是法律禁止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的行为,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0.
赵树斌  常征 《活力》2004,(9):106-106
1997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学术界将单位犯罪的概念界定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显然单  相似文献   

11.
企业犯罪,国外一般称之为法人犯罪,但两者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文摘集粹     
根据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第一百六十二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是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内容之一,这类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的一般解释,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因此,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能否作力隐匿或故意销毁合计资料罪的犯罪主体问题上,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产生了分歧。公安机关认为其受理的隐匿或故意销毁合计资料罪的犯罪主体只限于公司、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能否接收此类案件,还要请示上级部门;检察机关则认为涉嫌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案件不属于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应由公安机关受理。因为该类案件的管辖权不明,公安、检察机关均认为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目前发布了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两高负责人就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热点问题接受采访时表示:明星代言问题食品是否担责要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具体分析,司法机关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办案,明星该承担相应责任的要依法追责。(5月5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4.
产品质量犯罪在刑法修订后的刑事责任(下)戴钦功四、《产品质量法》第42条所对应的刑事责任《产品质量法》第42条规定:“以行贿、索贿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推销、采购本法第37条至第40条所列产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修订后,关于贿赂罪的规...  相似文献   

15.
由第八届全全人大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即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第一节即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从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五十条共十一条,其中最低刑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最高刑处死刑。现将这十一条全文转载,供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刑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现状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提升,刑法对非公经济的保护也在逐步加强.例如《刑法》第384条规定的挪用公款罪,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1条第2款规定,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适用建筑物(构筑物)征收执行程序是完整实施宪法法律的法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修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域外法律关于违反法律的合同的效力的规定(一)域外法律关于违反法律的合同的效力规定1.德国:《德国民法典》第134条规定:"法律行为违反法律上的禁止时,无效,但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除外。"2.法国:《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3.瑞士:《瑞士债法典》(OR)第20条第1款:"有履行不能或者违反法律内容的或者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总会计师》2012,(4):12-12
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将案件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给受害人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危害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吴英归案后,如实供述所犯罪行.并供述了其贿赂多名公务人员的事实,综合全案考虑,对吴英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的规定.裁定不核准被告人吴英死刑,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