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阿琳 《经济地理》2011,31(12):2013-2020
外生型与内生型发展,一直是现代化发展讨论的主要问题。以河北农村区域格局作为研究对象,以乡镇作为空间单元,利用GIS对河北农村的空间建设投资、暂住人口分布、人均企业收入和工商企业等数据进行空间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河北农村区域格局的形成以农业低效益、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与乡镇地方财政赤字等作为内发动力,形成家庭工业及产业集群的乡土经济,并呈现以住宅和非正式小工业区为主体的空间蔓延。本文认为,河北农村区域格局与英国工业革命时的乡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具有相似的内生型特征。文章最后对追求“以城带乡”、外部现代工业进入而阻断农村内在发展的外生型策略进行讨论,并提出应寻求自下而上的内生型乡村城市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外土地流转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流转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土地制度是破解我国"三农"难题的关键所在。研究和分析世界一些国家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与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正确认识土地流转问题,更好地指导土地流转,破解我国"三农"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分别从理论与实证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土地资源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期存在的急剧增长的城市土地需求引致以占用耕地为主的城市土地供给增加,进而带来与农业用地及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化解该矛盾依赖于优化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城市化发展方式以及协调土地资源利用;我国不应盲目追求高城市化率,应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应走"内涵型"城市化拓展道路,坚持"集约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保护及维护生态多样性等相适应。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源于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化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集约效应"和"滞后效应",且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并非总呈现正相关,一定时期内会存在着"U"型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成为推动农业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土地的生产力状况,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提供了基础参考。主要发现:(1)农户在种植中所得亩均利润的绝对量虽在持续增长,但与城镇居民同期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持续扩大,使得农户要达到与城镇居民同等收入所需耕作的土地面积持续扩大;(2)基于农村户均土地数量不变的前提下,等量作业面积的增长促使农户持续向城镇转移,以"追赶"城镇居民收入。因此,"留守"农村的农户有了流入更多耕地,扩大经营规模的机会。基于上述分析,文章认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生产力条件已经具备。配套产业较为完善的地区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欠发达地区则应在加快配套产业建设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城镇化和"三农"问题,已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的演变机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作为实证地点,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农用土地利用三个方面对曲周县城镇化进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曲周县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且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对人口的非农聚集缺乏吸引,经济城镇化水平目前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中应积极发展当地的农业绿色产业,就地解决当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提升经济城镇化对人口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地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农业产业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办法.  相似文献   

6.
2015年8月14~16日,"生态经济研究前沿国际高层论坛"在山东省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召开,与会的60余名中外专家分别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数、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农村生态治理与保护建设、气候与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和日韩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及评价等六个方面,对国内外生态治理实践和生态经济学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阐释和观点交流。  相似文献   

7.
胡建中 《生产力研究》2007,103(15):20-22,6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文献围绕农地产权与农户投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最终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文章认为在我国现有农村经营体制下,在坚持农地使用权永远不变的前提下,应重点研究如何激励农户长期投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应把长期投资分解为对土地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投资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的投资缺一不可,最后指出要从保障农民投资收益权、建立农地流通机制和弱化乡村集体权利三个方面来建立农户家庭的长期投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的又一次土地革命,有人认为这是我国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土地流转将何去何从?文章试通过回顾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随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得出土地流转是我国土地政策的必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或国有将会长久不变;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再一次为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后续动力,土地流转应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土地创新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在小城镇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存在土地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了小城镇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提出了土地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及小城镇用地的具体制度——用地置换制度与农村耕地使用权永租制,并认为强化土地管理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小城市周边范围往往是广大的农村区域,小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小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采取支柱产业型、生态型、城郊型的发展模式。小城市发展应体现自身特色,应与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战略构想。然而,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不单纯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更涉及"城乡公平、区域公平与时际公平"问题,也涉及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宅基地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宅基地改革的典型试点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宅基地放开流转可能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适用范围小"、"区域不公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宅基地指标化"模式,即以权利替代实物,并引进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实现宅基地指标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转。研究表明,"宅基地指标化"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社会公平,是解决宅基地问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农村问题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影响深远;特别是1978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更是开启了我国改革先河。展望农村未来土地制度的发展,走农村专业合作化之路应是中国农村未来土地制度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建设日渐集中到村镇建设的微观层面,同时耕地大量减少,土地制度及农地制度成为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进行了相关综述的梳理,界定了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相关研究领域、范围以及主要关注的问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高度影响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土地制度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农村土地制度,即农地制度。中国理论界关于农地制度的主体性构建研究主要集中于农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使用权流转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对中国土地管理的地方创新实践典型个案的分析表明,土地发展权理念已应用于地方土地政策制定并出现了私有化趋向,对解决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征收补偿不公、建设用地指标空间配置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对关于土地发展权权源与性质特征的认识分歧进行了澄清,研究认为土地发展权是私有产权与行政权综合作用的产物,兼有公共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性质,是可与土地实体相分离的无体物权。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对中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建设提出以下建议:虚化土地公有产权的所有权性质,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以行政许可的方式实现土地发展权"私有化"的初始配置,土地发展权收益则应通过税收调节的二次分配手段实现"公私分享";结合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土地发展权的配置方式、原则和手段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23日,拥有"中国最瑰丽的雅丹地貌"的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在京举行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研讨会. 与会者认为,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中国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与会官员、专家畅谈感想,解剖问题,探讨合作,掀起了智慧交锋的层层涟漪.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城镇化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城镇化建设问题正越来越成为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话题。第五届比较研究工作坊于2014年9月20日在重庆工商大学举办,研讨会主题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等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沈刚 《经济》2013,(Z1):173-175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是中国未来较长时期内重点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主要表现是地方政府采取城市改造或将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等方式,再通过出让土地获取高额可支配政府财力的行为,通俗地说即所谓"土地财政"。"这样的土地财政容易造成侵犯农民利益、增加社会矛盾等问题,还被有些人认为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秋雷 《财经研究》2004,30(7):77-88
文章系统地整理了1924~1949年中国农村土地经济思想.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发生了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将日益严重的农村土地问题放到了当时经济研究的重要位置,其中土地分配与土地利用问题成为该讨论的核心.这一时期对农村发展与现代化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使得农村土地经济思想从传统的框架中摆脱出来,具有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性和鲜明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9.
赵洋滋 《大陆桥视野》2023,(6):25-26+29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国策,是党和国家维护国家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改革,从指导思想、制度设计、队伍建设方面出发,落实相关政策规定,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各地政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出发,对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建立均衡有序的金融秩序,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着重阐述了金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主要矛盾,并从组建农村资金供给主体、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创新资金价格体系和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等五方面对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