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在能力贫困范式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产权分析方法,对城市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进行了产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城市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产权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的影响,指出,导致城市贫困的各种原因正是通过影响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影响了贫困人口的产权维护能力,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新贫困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型贫困,具有经济和社会"体制性"特征,属于再生性与被动性贫困,本质上属于失业型贫困。城市新贫困人口既具有生活状态差、收入水平低等传统贫困的特征,又有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机会,在城市生活中处于边缘化、家庭负担重、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固定资产、居住高度集中封  相似文献   

3.
对精准职业教育扶贫的人力资本提升绩效进行直接绩效与间接绩效相结合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扶贫资金分配、使用以及监测地的现状,提高精准职业扶贫的效率,改善扶贫资金边际绩效日益递减的问题。本文以人力资本贫困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可持续性脱贫理论为基点,提出扶贫的重点在于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提升不仅要扶智而且要"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贫困界定及反贫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居民生活陷入窘迫,成为城市贫困群体。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解决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对策,走出一条城市反贫困的新路子,使这一群体早日摆脱困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城市贫困的界定及其规模 “贫困”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经常用语,其基本含义是指持续的、较长时期的生活困难,或生活水平低下。国际上流行的对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不容忽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也突出地反映出来。如果不加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将对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严重不利影响。一、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一是贫困主体转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的"三无对象"和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消除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走精准扶贫之路.而精准扶贫,应重在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只有重点先从扶贫地区及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开发入手,才能避免返贫率高等困境出现,才能提升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政府与扶贫对象双方人力资本投资意识、 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投入以及完善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相关制度保障等方面,应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城市却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贫困群体,这一群体的数量和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困人口的能力和权利双缺失。能力缺失表现在就业或再就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维权能力的缺失;权利缺失表现在城市贫困人口能享受到的权利供给不足、现有权利的分享机制不公平,以及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等方面。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应该从能力补偿和权利还原两个方面来进行,既要针对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利于弥补其能力不足的优惠和倾斜政策,又要构建一个能够使贫困群体分享各种权利的公平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贫困不仅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难题,也是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隐痛。资料显示,2000年欧洲有1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欧盟12个成员国中有5000万贫困人口,500万人无家可归。即使在头号经济强国美国,2000年也有3000万人食品不足,其中700万人无家可归。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更甚,印度2000年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近1/4,超过5000万人生活在城市贫民窟,巴西2000年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3,而且贫困状况难以改观。发达国家的主要政策措施发达国家的贫困主要是相对贫困,对温饱和生存威胁较小,所以发达国家一般通过“救助加开发”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一些低保对象的技能培训,变"输血"为"造血",提供就业支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尽快走出低保行列实施城乡低保,对于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无疑起着明显的推进作用。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实。一是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一方面,要充分利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个小小心愿刘志坚我是从乡长岗位调进城市,转到审计机关工作的。正是当乡长的几年时间,使我更多地了解了乡情、村情、民情。农村尽管在整体上走向富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在贫困的魔圈里,最亏的是孩子。生活的贫困影响他们发育,可知识的贫困使他们永劫...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增多、程度加深.城市贫困群体的存在,损害了社会公正原则,影响了社会和谐,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更需要医疗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日渐加大,一些人处于贫困状态,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我国已全面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制度。到2003年5月底,全国纳入城市低保的贫困人员达到了2168.7万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然而,对于相当一部分弱势人群来说,仅仅保障基本生活还不足使他们摆脱困境。根据民政部的调查,城市低保对象中有30-40%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北京市的一项调查也显示,62.4%的贫困人口把“身体不好…  相似文献   

13.
银川市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以下简称“银川市中英卫生项目”)是中英两国合作支持中国政府正在进行的城市卫生体制改革的项目。项目利用英国国际发展部提供的经费支持和技术援助赠款,结合地方配套资金,在银川市建立可持续发展和可推广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从而改善城市贫困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改善城市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自1997年正式启动以来,到2005年底,城市低保已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但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还有6432万人,要实现农村人口的"应保应保",每年至少还需要60亿元的财政投入.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更多的贫困人口将进入低保,低保制度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式.要摆脱这种困境,政府就必须积极转变思路,借鉴国外变福利为工作的改革方向,调整低保政策,减缓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15.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成份、经济利益、就业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社会群体、利益格局和分配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人民群众生活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拉大,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城市贫困人口。文章对这一群体并对其所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有哪些民生新举措将温暖你我的小康生活?2020,决胜脱贫攻坚战2020年,我国将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目前,"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人,贫困发生率8.2%,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是"最后的贫困堡垒"。  相似文献   

17.
<正>临夏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喜人成绩。201 5年,全市脱贫20个贫困村,减贫4363户18268人,超额完成减贫1338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9%;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4621元,同比增加1518元,增长48.9%,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任务。突出"三个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配套,着力改善农村环境突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临夏市列出概算总投资4.8亿元的327个到村到户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城市贫困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不仅造成了劳动力资源浪费和国民收入的损失,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贫困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增加,不仅会影响该群体的消费,还会影响其他群体的消费预期,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更为严重的是,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危害城市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探求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改变城市贫困现状,关系到当前以及今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19.
谈分配不公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应的各项政策也在日臻完善,然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当前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据有关部门统计,至1996年底全国城市人均收入低于"两线"的困难人口已达1800万人,这些人即使节衣缩食仍然会入不敷出。近几年经过全国上下努力,使农村的贫困人口减少了2000万,而城市又出现了近2000万贫困人口。造成大量城市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大批企业亏损倒闭,职工领不到工资,退休人员生活费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人财产用百万计算的家庭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之初,贫困是农村的普遍现象。经过这些年的帮扶发展,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按照"2000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25元解决温饱的标准,全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目前大约有3000万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并集中在这些地区的贫困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