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文华 《新西部(上)》2009,(7):114-114,99
本文分析了唐朝杰出的诗人李白的布衣情结,气骨高举,为民鸣不平、说真话、深切反映百姓的愿望,表达平民政治的理想.李白具有出身于布衣阶级意识中最鲜明的活力,一种要求平等自由的平民情结与解放情操,就成为李白的骄傲和信念.李白既生在唐代,继承了前代思想中民主的成分,结合着当代的精神风貌,就形成为一个布衣的平等自由的斗争信念,也就代表了那个时代中解放的情操与高涨的民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杜甫、李白二人虽然生活年代基本相同,但两者的政治理想,生活理想,文学思想却不尽相同,所以反映在表现手法上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杜甫、李白二人虽然生活年代基本相同,但两者的政治理想,生活理想,文学思想却不尽相同,所以反映在表现手法上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海参崴原为我国的领土,1860年清政府将之割让给沙俄。20世纪初,清政府外交使节钱殉携夫人单士厘赴欧任职,在此留下足迹。单氏在其《癸卯旅行记》中对当时正兴建中的这座城市记述多多。及至20世纪30年代,俄著名诗人曼德尔施塔姆遭政治迫害被流放到这里,继而瘐死并埋骨此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分析了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朋友的交游。李白在与诗人朋友的交往中更显得情趣相投,如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等人。他们交流思想,碰撞才情,在唱和答赠中表现出盛唐诗人张扬疏放的自由性情和执着乐观的政治追求,展示着盛唐诗人的情感面貌。  相似文献   

6.
冯雯雯 《魅力中国》2010,(36):85-86
在贱视赘婿的封建社会,李白一生曾两次以入赘的方式进相门做女婿却心无芥蒂,本文试从唐代社会的婚嫁标准;李白的教育成长环境;李白的理想抱负三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行旅是人类固有的社会文化活动,与文学自古有不解之缘。《诗经》中有描写军旅生涯和羁旅生活的诗句,《离骚》、《史记》是屈原流放湘楚、司马迁游历南北后的巨作;从李白的《行路难》,到刘鹗的《老残游记》,到艾芜的《南行记》,再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都是行旅生涯中浸润人生况味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沉浸着李白的思乡之痛,但李白的故乡在何方呢?往事越千年,今天,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点燃了李白故里争夺战。  相似文献   

9.
龚成 《宁波通讯》2011,(3):39-39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都感叹难,我咋还要向蜀道行。乃是在蜀的宁波名人之缘。因此我来到了天府之国,走进三国圣地的成都武侯祠,去探寻我乡贤张时彻为三国名相孔明写的祠堂碑记一明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文学理论中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为理论基础,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伟大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因素。即皇族后裔优越感形成他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地域文化环境使他同时接受儒、佛、道思想又丰富了他的创作源泉及想象与联想能力;游历山川的所见所闻又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激发了他的浪漫情怀,也形成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政治理想的破灭又使他由现实转向仙界来寻找精神的寄托;盛唐思想又造就了他豪迈奔放的激情。最后由影响李白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也试图推论出:影响一般作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以便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梦雷是我国清朝前期一位著名学者,身不由己地牵连于政治斗争中,两次被流放塞外,其坎坷的人生经历昭示了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无常的仕途命运.  相似文献   

12.
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社会政治主张,是近代中国黑暗夜空中闪现的三道理想智慧之光。虽然这些社会政治理想未能超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境界,但毕竟为中国人民追寻大同境域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3.
"流放式水利工程方案"具有多方式全能型过鱼设施。其中该型水电工程方案的柱式水轮机连带过鱼道设施简单集约、适鱼性理想,其保水及流放式工程法以及水力自助的可保留浸水部分水轮方式机构为附带解决过鱼等在工程方案中适用;该工程也将其特有的溢流式过鱼道附设于过流道中实现;该工程是将整合理念带入工程设计中,从而实现了将鱼类变成人类的朋友,而不再是与水电机电工程设施相互破坏性负担或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杜爱兰 《魅力中国》2010,(10):178-178
一、教学建议 1本课可与前几册教材中李白的律诗或绝句相对照,向学生讲明古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他把“道”看成宇宙的本源,认为统治者只有“以民为本”,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才能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由此,以道为基的本体论、以民为本的价值观、“无为而治”的方法论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构成了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李进 《老区建设》2012,(14):39-42
郭象《庄子注》的宗旨在于发明圣王内外冥合即内在精神自由与外在政治事功高度统一的人格理想。联系西晋后期君弱臣强、政治动乱这一时代背景,此一圣王理想无疑寄寓着郭象对现实政治的理性反省,也折射出遭逢乱世的清正士大夫渴盼圣君明主与太平盛世的精神祈向。  相似文献   

17.
刘美 《环球财经》2013,(11):38-41
丝路网曾经的辉煌证明,在虚拟世界中比特币毫无疑问拥有真实的价值:有人愿意用毒品与之交换,有人甚至愿意为它“杀人”。比特币社区中的三种信念——技术、政治理想和投机需求依然稳定地存在。  相似文献   

18.
报恩     
宁都,红都和红壤齐名。在过去那种数不清的政治运动年代里,有多少落难者被“流放”到这里。整人者企图让他们在这里历尽磨难,而这里的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却以大海纳百川的胸怀养育起他们,予以慰藉,溶之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李白作品中的游仙梦,认为游仙是李白反抗世俗迫扼的一种经常性方式,借梦陈情、求仙访道构成李白游仙奇梦的主题.梦为极幻,梦境与仙境实乃一脉相承.理想、现实间矛盾冲突与历史文化积淀促进梦幻的产生.李白游仙梦,为诗人提供了精神"补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诗人内心难以明言的潜愿,是诗人悲剧人生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李白陇上诗     
王会绍 《发展》2013,(4):51-51
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与陇右有着不解之缘。李白生于西域碎叶,五岁时,时局混乱,其父带着一家人离开此地。李白随父亲在马背上走过天山南麓的沙碛石砾、绿洲火山,蜿蜒向南,进了玉门关。入关后放马河西走廊,越过金城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