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分税制的评述:基于地方财力实证分析的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江苏省为例,对其近10年来的财力状况,从总量、结构上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论对我国推行的分税制现状,从收入角度进行适当评述:我国1994年以来推行的分税制,对促进地方财源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转移支付政策尽管不是拉大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主要因素,但调节作用不显著,在规范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上,我国的分税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财政体制: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等。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若干建议,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四级政府运行结构、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以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李军 《北方经贸》2005,(12):49-51
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划分税收权限,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确立了我国政府间的税收权限划分模式,这对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税权划分方式在规范性和合理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政府间的税权划分关系,对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处理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财税分税权制度,分税制改革旨在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中央政府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使地方之间财力得到合理均衡。分税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这十几年的运作中出现了一些列的矛盾与新问题,该文意在对中国现行分税制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对分税制改革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以来,我国地方财政担负着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而地方财政收支规模相对薄弱,地方财政运行风险成为困扰各级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对此,作者提出了防范和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办法。  相似文献   

6.
《青海财政》2003,(3):18-18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省财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财税改革,到目前,全省财政收支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财政已逐步进入了公共财政职能的轨道。现行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了各级地方财政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级财政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1994年实施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确保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证各级政府职能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分税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1994年实施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确保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证各级政府职能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分税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 分税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公共财政的基本原理,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以税种来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制度。分税制作为与市场经济配套和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种规范的财政体制,自1994年实施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从总的情况看,分税制对市场经济下有效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都发挥了积极效应。同时,由于体制性原因,外部实施环境的制约及分税制本身设计的原因,采取了许多过渡措施,制度不规范,在税权划分的矛盾,某些税种划分的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特别是地方税制体系显得薄弱等。所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税制使中央与地方之间彻底的“分灶吃饭”本刊特约评论员陈毓圭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简称分税制。所谓分税制,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一定原则划分税种的归属权和管理权。具体地说,就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移支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分税制理论角度看,还是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实践角度看,均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转移支付制度,以达到各级财政事权与财权匹配统一、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总体目标。规范的分税制,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否则很难发挥财政调节的作用。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仅制度设计本身难度大,在实施过程中还会涉及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方利益的重要调整。本研究就目前我国财政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就改善我国转移支付的原则、体制设计以及实施等方面的对策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看分税制     
我看分税制高金兰一、分税制运行中的主要问题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尽管在最大程度上对原体制中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做了大量改革,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包干体制的因素及做法,主要表现在;1.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职能分工范围没有得到科学的界定,事权与财权依然...  相似文献   

13.
国外地方税收制度及其借鉴傅志华地方税收制度,是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由于普遍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历来十分重视建立相对独立的地方税收制度。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初期目标主要致力于从增量上保证中央财政收入应有的比重,因而地方税...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应该如何分工?如何根据科学合理的各级政府职能定位理顺我国的财政分配体制?多年来人们议论很多,但大多不疼不痒,回避财政包干和分税制等要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分税制颜永刚分税制是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税种划分财政收入,以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立的,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体制形式。我国实行分税制,主要是为了改革现行财...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敏 《市场周刊》2004,(7):155-156
我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10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其不完善的地方,研究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办法,拟建立适应多级分税制需要的税制体系,合理划分事权、财权,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徐啸 《商》2014,(2):248-249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改变中央统一计划的财政管理体制,在94年实行分税制。由于改革不彻底,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地方政府财政也出现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介绍,以求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多种因素影响,以财政分权因素为例,分析发现:我国分税制改革尚未形成激励地方政府自觉增加住房保障财政供给的机制,现行财政分权模式不利于增强地方政府住房保障供给能力。今后需要结合分税制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并将其作为财政投入的依据,结合我国住房保障供给与城镇化进程、城镇贫困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需求,合理规划和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提高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9.
贾舒凡  王素洁 《商》2014,(47):57-57
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划分是政府充分发挥其行政职能的关键,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财权事权在各级政府间有了新的划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出现失衡现象,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并导致了地方一些不合理行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分税制,要从分事、分税、分管三层含义上完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在“分税制”和“分钱制”之间,事实上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系统性差异。“分税制”所具有的一系列大不相同于“分钱制”的显著特征,应当也必须在同“分钱制”的比较分析中准确把握。我们在财政管理体制上所遭遇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并非出在分税制本身,而是出在对于分税制的贯彻不到位上。由“名不符实”的分税制回归“名实相符”的分税制,由走了样的分税制回归本来意义的分税制,继续沿着分税制的道路走下去并使之趋于完善,而不是偏离这一方向甚至另辟新径,系重塑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格局的关键点和要害处。依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落实新《预算法》和新《预算法实施条例》,就要将分税制进行到底。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别的什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