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师德规范;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新时期师德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遵循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雷锋精神是阳光、诚恳、忘我、进取的浩然正气,传承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基本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愿的象征。长沙作为雷锋的第一故乡,孕育了雷锋精神。长沙城市建设要深刻领悟雷锋精神内涵,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发挥雷锋家乡优势,培育雷锋精神的优良种苗,通过长沙城市精神与雷锋精神的实践互动,建立相互融合的有效机制,为长沙建成全面小康之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文明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1世纪,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内在要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是,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弘扬雷锋精神,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概括了雷锋精神的内涵,进一步探索了弘扬雷锋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以期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精江泽明提出的"以德治国"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必须是"以德治国"的先驱者、倡导者和行为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教师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教师是学校的主体,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归宿。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教育,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加强师德教育,促进教师讲师德、练师能、树师表、铸师魂。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教书育人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坚持德育为先"作为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因此,公安院校师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院校师德建设既要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又要依靠教师发自内心的信念与升华,才能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升华,是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思想完美结合的典范。论文以高校思政工作中开展雷锋精神教育的方法为逻辑起点,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总结了概念,阐述了当前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探讨了当前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的五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开拓创新是当前高校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所处的时代环境、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关键地位和教师对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引领作用体现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要从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和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等方面来开展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国家要振兴,教育是关键;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文章由二则案例入手,并联系实际重点从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三个方面阐述了师德建设的基础、核心、关键,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树师德,作表率,铸师魂。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化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来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把"弘扬民族精神"的习惯提法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标志着我党对民族精神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在弘扬优秀民族精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鲜明的职业特征:它是理想人格的塑造者,是传统道德的汇聚者和弘扬者,是社会道德的创导者,是未来道德的启迪者。然而,教师之间互相支持,相互帮助,建立教师集体,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才的成长,有赖于全体教师的长期团结协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人们心理的不平衡也在加剧,教师行业的本来清贫劳苦,此时愈显不堪。面对社会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的现实,教师中表现出了"缺乏事业心"、"缺乏进取心"、"缺乏爱心"、"物欲熏心"、"形象扭曲"等多种不良现象。因此,师德建设,要从"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热爱每个学生,诲人不倦;教好功课,一丝不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共育新人"着手。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素养。  相似文献   

14.
疫情背景下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要充分把握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深刻把握好四个时期培育和弘扬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主要通过用好线上课堂讲好中华民族精神、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创新教育形式、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激发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条件践行中华民族精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真正抓出实效。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抓好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高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师德行为是教师有目的自觉活动,它通过教师本人同其他人的交往表现出来,不但体现个人的修养,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和教学活动。因此,师德行为规范要求教师热爱并严格要求学生,了解、尊重并平等对策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力求教学相长;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处理好同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民族精神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灵魂和最高体现,也是对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提炼。它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历史继承性和包容性。弘扬和培育当代民族精神就要正确处理弘扬与培育的关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最根本和最基础的建设是师德建设.师德建设在高校的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所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美德的体现者,教师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修养,也关系到教育创新的顺利实施,关系到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也是高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的重要内容.下面就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指示,凸显了雷锋精神深刻的时代价值。雷锋精神包含理想信念、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等丰富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思想道德的形成。高校培育大学生雷锋精神,其意义在于用雷锋精神搭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大学生自身道德水平及需求之间的桥梁,以雷锋精神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道德品格。为此,高校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遵循认知、情感、行为的教育规律,寻求更具实效性的教育方法,使雷锋精神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有益精神养分。  相似文献   

20.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光辉的结晶,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点,更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把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应该按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把雷锋精神融入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育人活动以及创先争优活动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