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各界看中海油收购优尼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 《时代金融》2005,(10):44-46
<正>2005年8月2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文中简称“中海油”)撤回了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竞标,使中国公司迄今为止在海外的最大一起收购案,在经历40天的风雨后,终以饮恨告终。强龙挑战地头蛇6月22日,中海油宣布,愿意以全现金方式出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中国现代化的不可缺少的稀缺资源,中海油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先科公司一案在国际上已炒得沸沸扬扬,从中引发中资企业如何走出国门的战略思考.本文结合金融改革研讨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注定要成为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明星。2005年6月,中海油发起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交易:斥资185亿美元与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竞购优尼科。45岁的傅成玉一手导演了这次收购大戏。在6月22日正式发出收购要约后的一个多月里,傅成玉和中海油成为全球大多数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心。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中海油斥资12.3亿美元,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进行了3次跨国并购,使中海油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并购之后,海外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海外油气储量的比例达到了20%。中海油国际化运作的能力得到国际石油界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海外动态     
海外动态据美国《华尔街日报》公布的年度调查报告,1994财政年度中国3大银行在世界金融业的地位显著上升,中国银行资产增长率居全球之冠。在按资产统计的全球100家大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由1993财政年度的第21位上升到1994财政年度的第15位,中国银...  相似文献   

6.
岳生 《新理财》2009,(8):21-23
最近中石油频频出手海外并购,引发各方激烈反响. 从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受阻,到2009年中国铝业投资力拓失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屡次受到重挫.虽然中国在欠发达地区已经有很多成功投资的先例,但这两次针对发达国家资产收购的失败,还是让当事公司和中国人都充满挫败感.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中海油斥资12.3亿美元,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进行了3次跨国并购,使中海油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并购之后,海外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海外油气储量的比例达到了20%。中海油国际化运作的能力得到国际石油界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正>2005年,中国企业大举进军海外,规模庞大的海外收购案此起彼伏。这些收购案背后的动因何在?中海油和海尔的收购失败给了其它中国企业哪些启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2006年是否会更进一步?这一系列疑问都值得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时机成熟吗? 从2005年年初联想完成对IBM 个人电脑部门的收购,到中海油出价 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以及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收购美泰电器公司双双失利,再到中石油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和南京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消息,加拿大政府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Ltd.)151亿美元并购加拿大油砂运营商尼克森公司(Nexen Inc.)。获得加拿大政府批准为中海油完成这宗并购交易扫清了一个重要障碍,交易完成后,这将成为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此前,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于2012年7月23日发布公告,该公司与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公司达成协议,准备以151亿美元现金总对价,收购尼克森100%流通的普通股和优先股,其中普通股每股收购价为27.5美元,比7月20日收盘价溢价61%,优先股的对价为每股26.0加元,此外,中海油还将承担尼克森的43亿美元债务。  相似文献   

10.
优尼科,一家美国排位第9的石油公司,一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甚至连大多数美国人都不了解的石油公司,却在2005年让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它让中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公司中海油青睐有加,又引来全球500强第11位雪佛龙的垂涎。它既让中海油燃起了整合东南亚油气田的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