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1在资产定义上的应用。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作为企业的资产应具有实体的控制性、计量的准确性、潜在的利益性等特点。虚资产不符合上述定义,就不得列入资产负债表项目,  相似文献   

2.
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定义。如果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各项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并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进一步贯彻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企业目前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根据这一定义,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除应收账款可以计提3%-55的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应收账款的减项外,其他资产不论性质如何,预期是否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统统视为企业的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这就忽略了资产的基本性质,造成在账面上企业的资产价值很大,而实际上资产不多。过期积压,霉烂变质的存货,长期闲置,技术淘汰的设备,无法收回的死账呆账,长期停建的在建工程和一些开办费等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占很大的比重,不能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面貌,使会计提供的有关信息使去了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企业会计制度》引用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于资产的定义,把资产的定义重新修改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项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为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价值。否则,就不可能体现资产的这一本质特征。如果持有期间,由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减少,根据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就应当将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使资产以可收回价值表示,真正体现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若资产可收回价值提高,则根据谨慎性原则,在已计提的减值范围内进行冲销。因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以真实价值反映,是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也进一步遵循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6.
孙桂芬 《时代经贸》2007,(7Z):118-119
1衍生金融工具对现有会计理论的影响 1.1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现有会计理论中资产的定义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负债的定义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两个定义立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且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变化。而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签订后,确实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权利或义务,并在未来产生经济利益或资源的流人或流出,然而这种权利或义务是否得到履行,  相似文献   

7.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现有会计理论的影响 1.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现有会计理论中资产的定义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负债的定义为过去的变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两个定义立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且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变化。而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签订后,确实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权利或义务,  相似文献   

8.
关于资产是什么,理论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资产是企业的一种“价值”,一种未来的经济利益;另一种认为资产是“可计量的成本”。我国资产定义则兼顾了这两种观点。《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与1992年对资产所做的定义相比,2006年的定义相对拓展了资产的范畴,更着重突出资产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资产最为重要的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关键是需要判断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云萍 《经济论坛》2003,(19):80-80
一、人力资源是否能确认为会计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与劳动者事先签定了劳务合同,在合同期内取得了对劳动者的控制权,有权占有其职务劳动成果,即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所控制,并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或未来现金流入。从这一点看,将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似乎完全符合资产的定义,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人力资源与企业其他资产相比,最大的差异是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在作为一种资源为企业服务时,主观上存在着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  相似文献   

11.
一、资产减值的会计含义 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与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资财”等概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目前及未来利益。依据资产的新定义,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人力资源的确认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测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显然,人力资源是符合资产定义的。首先,当劳动者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被录用后,企业会通过支付工资、报酬等形式,获得对劳动资源的控制权:其次,人力资源能为录用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再次,人力资源是能够计量的。  相似文献   

13.
2000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其中一重要变动,就是对资产要素的定义表述,由原来的“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变动为“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企业现时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里就其变动的状况及缘由,提出自己的意见如下,同大家商讨:1增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限定语这是对企业拥有或控制资产的来源渠道予以明晰化,并对其发生的会计期间“过去”以明确界定。企业的资产正基于该经济主体在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这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在定…  相似文献   

14.
黄希圣 《技术经济》2000,19(10):58-5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定义资产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对这一定义 ,我国会计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主要表现在有人认为未来经济利益是资产本质属性 ,资产的定义中应当指明这一特性 ,因而对这个定义并不十分满意。也有人认为“资产与未来经济利益并无必然联系。”可定义性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 ,资产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如何定义资产 ,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 ,笔者对此想谈谈个人一管之见 ,聊作…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重要原则之一,体现了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的一种慎重的会计思想。它要求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慎重态度。凡是企业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应予以合理确认并入账,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和利润则不能予以确认并入账。谨慎性原则的核心是在不违背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应避免高估资产,低估负债;避免多计收入,低计费用损失。贯彻这一原则,无疑可以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等。笔者认为,谨慎性原则除上述作用外,对企业所得税避税的作…  相似文献   

16.
一、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直线折旧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若企业对更新速度快的固定资产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则可使会计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的有效价值,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出资产必须具有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真实谨慎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信息。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上的普遍应用,是对会计一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一个突破。《企业会计制度》从资产、负债及收益角度上全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要求。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夸大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经常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本文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优缺点,并对其正确应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矛盾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在会计要素定义和资产减值等内容的会计处理上,较多运用了公允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在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等内容的会计处理上,则尽可能回避公允价值,由此造成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一定程度上有违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不应回避公允价值,应在谨慎性原则下有控制地使用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人力资源的确认 资产的定义是预期能够流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都符合此定义,即两者都有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将人力资源作为资产来确认的问题已经有许多文章作了论述,作为资产来确认人力资源业已经成为一个不需争论的事实。关键问题是,只将人力资源笼统地确认为资产就可以了吗?我们知道,物资资产有着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之分,资产在企业营运中起的作用还可分为管理用资产、生产用资产、销售用资产等。同样,我们也可以对人力资产作出类似分类。因为企业中必然存在着一部分临时工,同时也有长期的雇员。他们在企业中的分布和作用大不相同,而人员结构不同的企业情况更不一样,也就是说,仅仅这样揭示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指只将人力资源笼统地确认为资产)还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为这样揭示的会计信息并没有说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结构组成以及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分布情况。而恰恰是这些信息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原则性的规定,是较为抽象的,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这一原则的确存在着可能对它进行随意解释和滥用的潜在危险。本文从资产的减值准备、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或有事项等方面阐述了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并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对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以更好的贯彻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