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鹏飞 《经济师》2008,(8):183-184
2006年以来,针对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及物价上涨等问题,国家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更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年4月已上调3次,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为16%,这是我国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存款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在实际操作中很少使用,但我国人民银行却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在调整货币方面是否有效?文章根据2006年以来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程宇  杨丽 《时代经贸》2008,6(5):49-50
针对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状,中央银行连续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调解。本文深入分析了该政策对经济形势中的各方面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解决流动性过剩、通货膨涨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状,中央银行连续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调解.本文深入分析了该政策对经济形势中的各方面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解决流动性过剩、通货膨涨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率以其巨大的调控力度被列为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自1980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甚至弃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调控工具.但是,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不常用的工具却成为“常用对冲工具”,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中央银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学分析以及初级计量分析,揭示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当下中央银行最主要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并证明在当下经济条件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被弱化,从而提出当下央行使用货币政策时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浅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带来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是政府采取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通过对准备金率的适度调整,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以及再贴现政策,对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中央人民银行针对现在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实行了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措施,将准备金率调整到了10%,一时间,许多有关人员对这一措施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上调的具体原因,上调之后能够带来哪些经济效应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高占军  刘菲 《资本市场》2003,(10):55-56
央行最终毅然抛开各种争议,作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反映了其对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深切忧虑与担心,也说明在现行的汇率制度和银行监管体制下,货币政策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发展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 《经济师》2010,(8):104-105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项作用猛烈的数量型政策工具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早已被束之高阁,而在我国则被央行频繁使用,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更是如此。文章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一般政策效果及在中、西方国家特定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及比较分析,探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在中、西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杨盛昌 《经济师》2008,(5):249-250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在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中虽得到了空前的运用,却效果平平。文章在阐述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原理的同时,从我国的金融体制、经济政策的视角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频率、高强度地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探讨,提出:偏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接受,存款准备金政策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日常工具。  相似文献   

9.
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看紧缩金融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川 《经济论坛》2007,(8):41-43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极小变动会通过货币乘数作用较大地变动基础货币,这种货币工具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很少被使用,而我国自2003年以来已相继六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尤其是从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六个月内变动了四次,共提高2个百分点,冻结约6300亿元基础货币,有文献称之为“乱世用重典”。法定准备金频繁变动的原因是什么,达到了什么样的效应,能否够成“重典”,发展趋势如何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淡程 《时代经贸》2008,6(1):64-65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是政府采取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通过对准备金率的适度调整,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以及再贴现政策,对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中央人民银行针对现在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实行了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措施,将准备金率调整到了10%,一时间,许多有关人员对这一措施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上调的具体原因,上调之后能够带来哪些经济效应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毅 《经济经纬》2007,(4):132-135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继续出现贸易、资本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加使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国外游资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国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并凸显通货膨胀压力。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严重受到了汇率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与预期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央行已经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阐述了此项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及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析诸多因素影响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效应,继而认为:央行必须实施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配合其他部门的各种宏观政策,尤其应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部门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从深入分析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入手,系统论述了中国利率机制改革创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及西方利率决定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利率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结论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客观规律,而这一客观规律是经济学家们经过几百年科学探索而发现的一个真理;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利率机制创新,就在于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放开利率管制。  相似文献   

14.
双轨利率下的货币供给模型显示,货币供给不但取决于基础货币和基础利率变量,而且取决于贷款的随机扰动、准备金供求的随机扰动和货币乘数的随机扰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基础货币、贷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之差成为我国货币供给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主要因为双轨利率模式下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作用并不对称。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加息政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上半年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三过"问题不断交织,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围绕这些问题,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过热现象不断显现,加息已在所难免;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经济并不存在过热问题,只是投资分布不合理,加息并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本文结合这两种观点,分析加息政策的效应,并提出对这一问题的相应看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我国主要的大中城市纷纷出台了商品房的限购政策,同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多次调整.在限购政策背景下,本文运用广义矩(GMM)方法,将限购政策作为逻辑变量加入到估计模型中,对限购背景下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与商品房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限购政策对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具有显著意义,同时,政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滞后2期和3期时对于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商品房价格不会因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而出现急速下跌,而是在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的过程中呈现出先上涨后下跌,再上涨、再下跌的交替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发现,限购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于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显著,而对于中西部城市影响则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在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U.S.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has important and deep influence on the building and operating of th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for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status quo of the U.S.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U.S.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to build and perfect the laws of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mandatory, the scope, the insurance premium, and the top insurance amount of th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should be stated, and the deposit insurance agencies should maintain their independence and restrain the moral hazard. Only in that way can th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of China be built and perfected.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深层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我国城市房价成倍上涨、房价租售比差距加大、房价收入比严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过多、家庭联合购房倾向的普遍化、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要求、部分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行为、政府政策不配套等。必须合理疏导流动性,强化住房市场需求管理,优化财政结构,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有效抑制投机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理性回归和市场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货币供给的来源,指出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导致央行难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特别是基础货币的供给,提出了改进汇率形成机制、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了目前理论界对流动性过剩的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并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了治理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