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阵  孙若瀛 《改革》2013,(7):96-103
基于1999~2009年中国造纸与橡胶企业层面的微观面板数据,运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方法实证研究美国双反政策对中国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企业规模、经营年限、所有制等企业特征后,美国对华双反政策降低了中国企业的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以及劳动生产率,对中国企业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美国对华双反政策效应还存在时滞性。为此,中国政府应根据企业遭受双反调查的影响程度来制定差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6800、300,91、5838,这两组数字表明了中国生物医药与美国生物医药发展的差距。截至2010年,中国生物医药制药企业数量高达6800家,而美国制药企业仅为300家,中国是美国的22倍;中国生物医药前十强企业2010年利润总额为91亿元,  相似文献   

3.
钮海津 《现代乡镇》2011,(1):144-152
SMEIF:目前有多少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是否有中国企业选择到美国上市?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5,(27):31-33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5日】一家中国企业竞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的行动可能标志着中国对美国投资策略的重大转变,从以往被动地买入美国国债变成直接入股美国企业。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发源地之一的美国,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在实践中更迭、创新、进步,不断地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对美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些对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企业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关德铨 《新财经》2009,(8):89-90
美国是全球化企业必争之地,即使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企业也不要以捡便宜的心态去美国抄底,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梁冶 《环球财经》2004,(5):46-47
对中国企业来说,获得海外资本只是游戏的第一步。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意味着要从美国投资腰包中掏钱,光中国企业自己满意不行,关键是要让美国投资满意。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发源地之一的美国,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在实践中更迭、创新、进步,不断的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对美国企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些也可以对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梁冶 《环球财经》2005,(3):26-30
最近,美国大公司间再度掀起购并潮,其规模之大、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是近几年来少见的。业界称其为美国历史上“第六次购并浪潮”。回溯2004年底到今年年初,这是美国企业购并烽烟最浓的季节。仅去年12月,美国总共签订了价值3080亿美元的企业购并协议。进入2005年后,这一势头依然不减。随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企业购并案尘埃落定,人们开始思考是何原因导致近期美国企业购并的集中爆发,这一轮购并狂潮究竟意味着什么?与前几次美国企业购并浪潮相比,这次是否有些新意?从本刊驻美国特约记发回的报道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而我们更为关心的是,这次美国购并潮是否会蔓延到全球?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如何?以及中国企业能否从第六次并购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发展,特别是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机遇,我国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尽快将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软实力,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之路。  相似文献   

11.
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以来,美国已对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60起。仅2007年1~10月,美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就有14起,占美同期立案总数的50%以上。面对美国利用知识产权限制中国高端产品出口的严峻形势,中国走向美国市场的企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从主观方面(观念、制度)对比分析中国企业遭受美国337调查之苦的原因,并简要提出解决办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警惕海外并购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讯 《中国经贸》2005,(8):74-75
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跨国并购正在成为中国商业界的热点。最近,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出价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加州能源公司优尼科公司.震动了美国政商两界。而海尔考虑收购美国百年家电企业美泰,联想大手笔收购IBM的PC部门.都使得中国企业的并购扩张策略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并购作为企业成长的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扩张的利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2011,(12):91
张利宾律师携世泽所同仁隆重推出《外国公司在美国并购实务指南》中文版91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企业向国外"走出去"进行投资和并购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中国掌握着巨额美元外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自然会把注意力转向美国。美国是世界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乡镇》2011,(2):141-142
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超过35亿美元。美国资本市场对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具有吸引力,正是这些中国企业持续的资本需求以及他们一直以来在美国成功的融资活动引起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中美经贸关系又成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坊间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也多有期待。1月6日,正在美国"探路"的中国外长杨洁篪在出席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午餐会致词时披露,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企业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44亿美元,为美国经济复苏和保障就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周刊》2012,(20):31-33
请买国债,别投资企业"欢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但请不要对美国企业进行投资。"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说。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2月底,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11789亿美元,环比增持127亿美元,仍然位居美国国债第一大海外持有国。然而对于美国国债的安全性,专家们各怀隐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面临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和经济的不确定性问题,经济增长速度也降到了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最低水平。而随着美国房地产业绩下滑、企业急需资金,中国看到了在美国淘金的巨大机会。中国企业正在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美国的能源、航空、娱乐和其他领域。今年,中国企业对美增加的投资至少8亿美元,对于这个强劲的亚洲对手,美国担心潜在的国家安全问题和技术损失。分析称,预算紧张的美国各级州政府渴望这些投资,但是也可能会重新导致两党对这个备受争议问题的关注。有研究中国投资的美国专家表示,  相似文献   

18.
李娅  孙占吉 《产权导刊》2006,(10):51-53
中国企业到美国并购,是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并购是柄双刃剑,“好吃未必好消化”。并购谁、怎样并购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中国企业心中没数。并购首先要考虑如何分散和化解风险,先买保险再开车。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不但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需要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 提到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人们自然会想到美国、日本。然而在美国,正掀起一股学习、研究德国企业管理的热潮。美国企业界普遍认为,德国的企业管理远比美国更富活力和有效,那就是"德国模式"。前不久,笔者随同中国医学界代表团对德国医用仪器企业进行一周的考察,体验了该国一些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贸》2011,(23):91-91
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企业向国外“走出去”进行投资和并购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中国掌握着巨额美元外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自然会把注意力转向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市场竞争最激烈、法律制度最健全且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