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风     
茶饮人之一生,概而言之,饮食二字罢了。其中食,实也;饮,虚也。偏巧饮在前,食在后,可见饮比食讲究,虚比实排场。比如酒,比如茶,不享用它断不至于要命,但却活得没面子。这人世间,唯“面子”二字最费钱。故而半盅佳酿,一杯仙茗,足可换几斗米面。所以客人来了,纵是没留他酒饭,让他吃杯好茶而去,也算是盛情款待过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相似文献   

2.
济南人无论自饮还是待客,总喜欢用大壶或大杯,放上足够量的老梗子花茶,泡得茶汤浓酽而苦涩,色如酱油汤,才觉得是好茶,才过瘾,而且泡上一天也舍不得换茶。  相似文献   

3.
牛国栋 《走向世界》2007,(12):24-26
济南人无论自饮还是待客,总喜欢用大壶或大杯,放上足够量的老梗子花茶,泡得茶汤浓酽而苦涩,色如酱油汤,才觉得是好茶,才过瘾,而且泡上一天也含不得换茶.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爱喝茶,茶是中国的“国饮”,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在印度也有一帮嗜茶如命的人,他们是具有英国血统的英裔印度人,他们把茶看作是能抵御风风雨雨、维系家庭关系的灵丹妙药。年逾75岁高龄的英国绅士──特迪·扬就是一位对印度茶叶种植业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5.
蓝山 《中国高新区》2014,(10):181-181
正夏季熬夜,我习惯在睡前泡一杯绿茶静心,看着茶叶在杯中翻腾,飘出淡淡茶香,看着茶叶在杯中浮沉,茶色的变化。喝一口,细细品味茶味的苦涩甘甜,体悟人生的浮生得失、起伏、荣辱,品味人世的苦乐、炎凉。茶味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茶之三昧,犹如人之一生。人生犹如一杯茶,或浓烈或者清淡,都需细细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  相似文献   

6.
“茶香溢商洛,泉茗先为佳.”这是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启坤研究员1988年6月15日在陕西举行的名茶评审会议上,当场为“商南泉茗”书写的赞词,也的的确确是商南茶的真实写照. 近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活动揭晓,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秦园春”牌秦园皇茶、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秦岭泉茗荣获特等奖;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商南绿茶、商南县金丝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秦露”牌金丝雾峰荣获一等奖.商南县选送的茶产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检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均未检出,这是商南茶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茶叶市场出现六大新的趋势:一是高档化。现在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茶叶的品质、对毛尖、龙井等一些优质高档次的产品需求增加。二是茶叶趋向保健化。对具有“防癌作用”的山楂茶、猕猴桃茶和具有与人参一样滋补效能的绞股兰茶等,在  相似文献   

8.
女人与茶     
茶叶,可说是中国的国饮,遍布神州大地的各个街巷。对于喝茶,男女老少皆司空见惯——放几片叶子于茶杯中,倒上开水而已。倘要了解茶的作用及茶文化的发展,能答上来的人恐怕不多。茶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一种“饮料”,口渴了就饮茶,但许多人却没有体味过喝茶的美。倘若你静坐一室,沏上一杯龙井茶,闻着淡淡的清香,你会发现茶与许多事物都有联系,尤其是女人。  相似文献   

9.
“如果老爷子还在世,一定不会让我再做茶。”贾根社一边为客人冲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茯茶,一边缓缓讲述着自己鲜为人知的“茯茶人生”。贾根社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泾阳砖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之一,他称自己是第十二代传人。据贾根社说,他的父亲解放前就是茶厂老板,生意做得很大,在泾阳县和西安城里都有店铺,在湖南安化购置有茶园。  相似文献   

10.
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的茶叶生产、消费和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在盛唐时期,饮茶之风自南向北吹遍全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于是,论茶专著出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销售茶叶开始了,国家收缴茶税出台了……所以史家有茶“兴于唐,盛于唐”之说。  相似文献   

11.
正祁县“长裕川”茶庄200多年前,正是通过由晋商开辟的南起武夷山、北至恰克图的茶路,使中国茶叶出口量占到对俄贸易总量的七成以上说“一带一路”,绕不开曾经对世界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也绕不开继丝绸之路之后在东亚大陆上兴起的另一条国际商路“万里茶路”,即蒙称的“草原之路”、俄称的“跨欧亚大通道”。200多年前,正是通过由晋商开辟的南起武夷山、北至恰克图(俄蒙边境的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绵延万里的茶叶之路,使中国茶叶出口量占到对俄贸易总量的七成以上。万里茶路的中心点,正是位于山西晋商  相似文献   

12.
在海内外成功的华人商人中,相当一部分是潮汕人,他们因为善于经商而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对于他们的成功可谓众说纷纭,现就我了解的潮汕企业家作一分析。我曾遇见过的一个潮汕老板,开的是奔驰车,有上亿资产,目前在深圳做纺织品生意,今年才30岁。以下是老板的二三事。来尊贵客人了,就提前让秘书去买中华烟。平时自己抽7元一包的白沙。办公室的茶叶分几种,来什么客人泡什么茶。大厅办公室的空调是很少开的,总是不断提醒员工关空调,不断的提醒员工关电脑省电。老板秘书至今没配电脑。三个得力员工分别是主管货源的秘书,业务部主管和行政部主管…  相似文献   

13.
药谏     
曾桂玲 《宁波通讯》2011,(20):58-58
会议室里静得可以听见与会者彼此的气息,岳总工程师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泡好的“胖大海”茶,瞥了一眼到会的人,发现他们不是在低头沉思,就是在左顾右盼。  相似文献   

14.
北京人喜欢喝花茶,2003年开始转换成绿茶口味,这个现象不能排除“非典”的影响.接着铁观音受到更多人的喜爱.2005底云南马帮驼普洱茶进北京.掀起普洱茶热。随着茶叶市场产销两旺,北京茶叶店、茶馆猛增。马连道茶业一条街迅速发展壮大,产生了茶产地直销的聚集效应.形成品牌。不仅市场体量加大.周边楼市价格也飞涨。浙江、武夷山等茶产地纷纷接洽推广。八大处公园由于从2002年举办中国园林茶文化节,弘扬茶文化而成为茶业界不可或缺的茶事平台。尤其云南马帮进京抵达八大处,更使其声名远播。2005年10月.云南马帮在北京举行的”希望工程云南普洱茶慈善拍卖“会上,一筒七子饼普洱茶竞拍出了160万元的天价.每克普洱茶价格大大超过了黄金价格。北京张一元、原长厚、吴裕泰等老字号纷纷抢滩市场.老舍茶馆推出五环茶艺宣传奥运。更香、天福等茶业品牌逐步崭露头角。消费市场的态势拉动了茶产地的发展。来自云南茶叶主要生产区西双版纳、思茅和临沧等地的消息,2005年的茶叶收购价格同比上涨了3信.据悉.广东等地的茶叶商贩突然大范围到云南茶叶主产区大量收购茶叶.是当地茶叶价格猛涨的主要原因。晒青茶是普洱茶的加工原料。常年一级晒青茶每公斤15元左右.2005年最高卖到45元.二级晒青茶从原来的每公斤10元至12元提到30元左右:普洱茶原料产地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乔木毛青春茶.最好品质的卖到了每公斤300元左右。茶产业发展态势喜人一是名优茶生产迅速发展。全国名优茶年产量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两万吨.已增长到去年的20余万吨.约占全国当年茶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名优茶总产值则达到804L元,占至l全国当年茶叶总产值的四分之三.充分体现了优质高效农业的威力。二是茶饮料、茶食品等茶叶深加工迅速发展.去年实现总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大关。三是在茶与健康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茶营养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大量出现。然而.市场持续升温.由于利益驱动.造假者的造假手段层出不穷.茶叶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茶叶名牌的树立.降低了中国茶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茶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内代表和象征之一。虽然以地域命名的名茶成百上千.但在国际市场.我国却缺少相应的名牌产品。从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上了解到.有名茶无名牌、同一产地品质参差、出口额大幅下滑.正成为中国茶产业的隐忧。中国茶叶呼唤能走向世界.冲出”世界味道”的名牌。  相似文献   

15.
说“茶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一点都不为过。目前,中国有3.7亿人有饮茶习惯,人均年茶叶消费0.86公斤。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茶叶生产大国。在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  相似文献   

16.
宋代的茶叶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宋代茶叶市场概说 茶叶生产是从唐代开始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的商品生产领域,到宋代已越来越多地向专业化生产迈进。随着生产的发展,茶叶消费愈益普及。时人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大量材料表明,茶叶产地在宋代基本全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而消费市场则主要是汴京等大中城镇,特别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介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换必然也相应发展,出现了“商于海者,不宝珠玉,则宝犀瑁;商于陆者,不宝盐铁,则宝茶茗”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马云和孙德良是杭州互联网浙商中的两位代表性人物,而且可以很轻易地从他们身上找到若干共同点:比如都做电子商务,比如都是英语说得跟母语一样的溜,比如他们都能证明“男人的长相跟智慧成反比”这一“新经济定律”。事实上,40不到的孙德良身上更多的是“不同点”。他是一个不需要参照系的人比如截止到20l0年,他竟然未跨出国门一步:到现在为止,还没学会开车;他一年下来的饭局应酬,少到个位数。  相似文献   

18.
藏茶”也称为边茶,是内地销往藏区的专供茶,其叫法很多,有“西番茶”、“乌茶”、”马茶”等。在元代,松、潘、黎、雅地区藏族所需的茶叶已单独形成一个种,叫“西番茶”,以别于腹地所饮的各种川茶。对于藏族来说,茶是“生命之源泉,天神所赐的甘露”。由此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2018,(8):65-65
对茶客而言,喝到一杯清新、鲜爽的龙井茶,也就抓住了江南的春天。业内素有"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之说。创建于1985年的杭州狮峰茶叶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西湖风景名胜区狮峰山脚下,是拥有自有品牌的龙井老字号企业。作为行业内龙头企业,杭州狮峰茶叶有限公司也是西湖龙井茶国家标准制定单位。狮峰山良好的地理环境为茶  相似文献   

20.
杜松 《东北之窗》2012,(22):74-76
国庆节期间,记者再次采访了大连福建商会执行会长、知名闽商黄金荣先生。每次采访黄先生,他总要热情地为记者泡上一壶乌龙功夫茶。据黄先生讲。泡功夫茶是他们福建人的待客之道,素有“客一进门即泡功夫茶”之说。品茶人都知道:头道汤,二道茶,三道、四道最精华。泡功夫茶讲究功夫。斟功夫茶同样也很考究。看着黄先生用一个手指按住壶盖,熟练地将壶翻转90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曾经排成一圈的功夫茶杯往下斟,斟出的茶每一杯光彩浓淡平均,香气沁人心脾。脑海中忽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品昧人生亦同品茶,如果将黄先生这些年在商海的奋斗经历。浓缩于这壶功夫茶中,那一定是独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