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西市各级审计机关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采取多项措施,认真开展农业专项资金审计,近日又制订了《鸡西市审计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审计工作方案》,通过审计,促进了党和政府惠及“三农”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一是突出重点,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从促进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角度重点组织了财政支农资金审计、扶贫资金审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及农村人畜饮水资金的审计,特别是在财政支农资金审计中,发现某区财政局专项资金下拨不及时的问题,通过审计敦促,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在审计某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时,查明了一起通过工程往来单位弄虚作假,将国家专项资金180万元转移,作为事业经费的重大案件。这个案件警示我们:专项资金审计必须与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二者不能脱节。 去年4月,某事业单位工程项目部根据国家专项资金投资计划安排,将180万元项目资金拨付给“承建”项目工程的某施工单位,并办理了资金结算  相似文献   

3.
平萍 《宁夏审计》2004,(5):36-36
今年银川市审计局在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时发现.农业专项贤金一般先由市级财政下拨到县一级.再由县一级直接拨付到乡镇.有的再由乡锁拨付到行政村;这种资金拨付方式给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带来许多弊端:一是资金拨付环节多.加之不少乡镇和行政村比较困难.截留和挪用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央财政"十一五"时期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财政支农工作,为此将逐步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三农"投入,投资新农村建设。由于农村建设资金面广、量大、点多,财政支农资金效率差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增强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是当务之急,对涉农资金的审计将成为今后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在当前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占较大比重的情况下,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有力举措,各级审计机关应充分重视,在实  相似文献   

5.
《经济界》2001,(3)
今年国债投资项目和西部大开发项目将成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点目标。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表示,将采取资金审计与项目审计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国债资金和国家投资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揭露挤占挪用及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对农业和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重点放在农业与资源环保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的检查,审计署将统一组织对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资金进行审计,并组织部分地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此外,审计署还将组织对铁路建设资金项目和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审计。李金华称,审计署…  相似文献   

6.
如何搞好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梁学平目前,农业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到位率低,农业专项资金的大量流失和投资效益低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落实。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是专项资金拨付使用中的问题。一、根据农业专项资金的...  相似文献   

7.
(一) 近几年来,我市对农业专项资金的行业审计主要有: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支农周转金和水利资金的审计。从总的情况看,各部门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基本上能专项拨付、专款专用,对扶持地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资金管理跟不上、内控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有的单位没有  相似文献   

8.
财政涉农资金是各级政府用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履行其职责时所管理和使用的涉农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在我国涉农资金审计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9.
苏雁梅 《审计文汇》2006,(10):28-28
农业专项资金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专项支出.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水利专项资金等。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农业专项资金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0.
要搞好国债专项资金审计,使该项资金发挥最佳效益,笔者认为,审计要点必须放在国债专项资金流动的几个环节上。第一,对财政、计划部门进行审计。搞清国债投资项目计划、审批、预算(概算)资金拨付等情况。审查立项的可行性;审批手续是否完备;预算是否超出概算,要注意审查这二者的内在关系,搞清预算编制的真实性;财政计划部门是否按计划或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给建设单位,有无拖延和挤占等不合规行为。第二,按照资金流向对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进行审计。搞清对国债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审查报表、账本、凭证,看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1.
农业专项资金是党和政府安排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专项支出,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水利专项资金等。农业专项资金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持,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如何管好用好农业专项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最大限度保证发挥项目应有的作用,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决策,将起到积极作用。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建、农业、社保、环保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了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中,及时调整审计思路,改变了过去单纯事后审计的方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财政专项资金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从审计实践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各级下拨的涉农项目专项资金逐年增多。为了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审计机关加大了对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实行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然而,审计发现涉农资金在使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东 《现代审计》2011,(6):42-42
近年来.德阳市旌阳区审计局加强对各类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督,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一是将支农、惠农项目资金审计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积极与区财政局沟通.掌握全区支农惠农项目资金总体情况,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全区重点资金、重点单位、重点项目上;起到了优化审计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央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在财政政策上的具体体现。2007年,审计署统一组织对16个省(区、市)50个县的中央转移支付支农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调查。2008年,审计署又统一组织了对10个省(区、市)财政支农资金的全面专项审计调查。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中央支农资金实现政策目标情况如何等,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本期选取部分中央支农专项资金效益情况的事例予以登载,以期拓宽审计人员视角,促进支农资金效益审计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资金审计和财政支农资金审计调查是今年审计署统一安排的项目,各地审计机关根据各地的情况还另安排了一些农业方面的审计项目.如何结合当前的形势,搞好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三新:新思路、新领域、新方法;三高: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财政分配职能的监督。通过对同级预算执行、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分析财政资金的分配结构,监督各级预算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是否体现了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原则,保证对农业的投入;分析农业总投入在各具体项目间的分配比例,监督农业投入的资金使用效果,防止和纠正农业投入中绝大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与投入,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大,支农专项资金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但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农业专项资金.包括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一支出,预算外农业专用资金,政策性农业专项贷款,以及外资运用农业项目的资金。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农业专项资金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20.
赤壁市审计局加强对全市扩大内需中央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重点审计调查资金投向、流向和管理情况。此次审计跟着资金走,全面掌握扩大内需中央专项资金总量规模、结构、种类,并进行全程跟踪。建立审计台账制度、审计情况季报制度、审计情况通报制度,对于上级拨付及本级配套专项资金.调查市发改局和市财政局预算、经济建设等股室落实拨款计划、文件指标等.再根据专款拨付流向调查农业、交通、建设、卫生、教育、水利等部门扩大内需资金管理规范及有效使用情况,与各单位报财政局拨款申请扩大内需项目资金核对.看有无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情况,确保国家专项资金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