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我感觉和《安徽农村金融》的情谊很深。自打到农行工作以来,就对《安徽农村金融》热爱有加。在农行工作不短不长的十五年里,她已伴我走过了十五个春秋。刊中的“一线传真”、“我爱我家”、“金穗之光”等栏目是我的最爱,她真实的反映了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先进事迹,因曾在基层工作过的缘故.看了有种亲切感,多年难舍迭份情。  相似文献   

2.
作为《安徽农村金融》忠实读者,我对它情有独钟,特别厚爱。在我二十多年的农行工作中,它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我与《安徽农村金融》有“缘”,这话要从1991年说起。那时我刚进农行,在城关一个储蓄所上班。有一天.支行存款股送来一本《资金组织通讯》,我爱不释手,看了很多遍,师傅们看到我这样喜欢阅读业务书籍,就向我推荐了《安徽农村金融》,自此,我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究其缘:我1982年高中毕业,因几分之差而高考落榜,回乡务农,由于自小喜欢写字画画.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进步较大,1985年被县电影院聘为专职美工,1991年招工进农行工作。刚进农行时我对金融知识缺乏、对柜面业务不熟悉,但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工作责任心以及对农村金融事业的热爱,促使我急需掌握有关业务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此,《安徽农  相似文献   

4.
光阳荏苒,日月如梭,自1987年我与《安徽农村金融》结缘已有十八年。在今年纪念贵刊创刊22周年之际,一位基层员工,满怀钟爱之心,将这份行刊对我工作、学习上的帮助和引导,一吐为快!受开卷有益的默化,我一直喜爱读书,在感到时间、精力不够,才改变了盲目读书的习惯,开始对选择对工作有裨益的业务书籍刊物,这样《安徽农村金融》刊物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村金融》月刊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村金融读者的普遍欢迎。特别是近几年,刊物与时俱进,在指导农村金融工作、推动改革和发展方面成绩卓著,在基层读者心目中声望日增。我手捧每期《安徽农村金融》犹如倾听良师教诲,细听益友忠言。如今,我把她定为终身读物,期期珍藏,以便随时回味。  相似文献   

6.
初识《安徽农村金融》是在几年前。2001年调至支行计会部,常能见到《安徽农村金融》,闲时便拿来翻阅。当时还是双月刊,新的看完了就到办公室找些旧的来看。那时正值“新一代”切换上线。当在业务上遇到问题时就从中找答案。几年来,有不少的新业务知识来自干《安徽农村金融》。对我而言,《安徽农村金融》就是我的老师、我的学校,在业务上给了我许多指导与帮助。2002年初,支行撤并三个偏远低效网点,一季度存款上升创历史新高,我试着写了篇通讯稿邮寄到《安徽农村金融》,不久居然接到采用电话。让我用电脑录入通过电子信箱传过去。我当时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虽然也曾在地方报刊上发过“豆腐块”,但是,第一次向《安徽农村金融》投稿就能被采用,我还是有些意外与惊喜。从此,只要支行有闪光点、先进人物事迹等,我就用通讯报道的方式投稿,多数都被启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自《安徽农村金融》改版以来,我认真地读这份月刊,几乎每期必读,每期都保存下来。《安徽农村金融》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内容丰富,健康向上,舆论导向正确,起到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富有“朝气、生气、金融气”。纵览每期刊物,描绘出蓬蓬勃勃、向前发展的安徽农村金融概貌,反映全省农行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让基层读者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8.
我是八十年代初参加农业银行工作的一名基层行的员工,一直在经营行从事业务经营和管理工作。由于本人对写作有些兴趣,在工作中渐渐地感到每个月一期的《安徽农村金融》具有指导性、可读性、知识性,总是那样引人入胜,给予我很多帮助和启迪。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新业务、新知识、新举措日新月异,目不暇接。无论我身在何岗位,也无论工作是怎样的冗繁,每期的《安徽农村金融》是必读的,这里有丰富的知识营养,有开启的知识之窗,还有专家们开设的讲堂……《安徽农村金融》已经成为我的良师和挚友。  相似文献   

9.
我是黄山市农行的退休干部,今年79岁。1950年我在芜湖市考入中国人民银行皖南分行,1961年调至人行徽州中支行,后人农两行分设到农行,先后在农金、信合等业务部门工作,直至1987年退休。几十年来,我与《安徽农村金融》一直有联系,且情谊深长,是我难忘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记得第一次结识《安徽农村金融》时的情景,那时我刚从基层营业所调到支行科技部。一天,办公室主任递给我一本崭新的杂志,笑着对我说:“看看学学,没事动动笔、投投稿。”我满怀好奇地打开了还散发着油墨芬芳的《安徽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11.
每每看到书柜里收藏的一摞摞、一本本《安徽农村金融》,我的心中便油然生出一种收获感、喜悦感。《安徽农村金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极具启发性、欣赏性和收藏性,每阅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春华秋实,灿烂岁月。满载骄人夺目的收获,历经32年的坚韧跋涉,《湖北农村金融研究》迎来了出刊400期的佳期。从八十年代初期《湖北农村金融研究》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今天《湖北农村金融研究》权威高端、享誉全国,我一直与它相伴相随。它不仅是我学习的老师、生活的益友,而且成为我进步的阶梯、工作的帮手。  相似文献   

13.
我是《安徽农村金融》的忠实读者。每次拿到《安徽农村金融》,我都感到无比亲切,它如同农金百科全书一样,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面广。这本杂志信息量大,精彩的文章、新鲜的知识让人深受启迪、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4.
从省分行办公室下派到成宁分行学习煅练,两年没有写过理论研究文章,也没有向任何报刊杂志投过稿件,突然接到《湖北农村金融研究》编辑部主任欧阳大姐的电话,脸上顿时发烧起来。心想,多年来指导帮助我的老大姐大概是要提醒我“要上进哟!”。谁知,电话那端她开玩笑地讲,你是《湖北农村金融研究》杂志“年轻的老人”,在杂志400期时应该写点什么以示纪念。这下,我脸红的不仅是心虚还泛起许许多多惭愧。  相似文献   

15.
在我二十多年的爬格子生涯里,与许多新闻媒体、刊物打交道,但与我感情最深的还是《安徽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16.
欣闻《广西农村金融研究》出版200期,我感到由衷的高兴,祝她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广西农村金融研究》是我的良师与益友。每期得到它,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翻阅着,轻嗅着它散发的淡淡墨香,感到情趣盎然。心旷神情。我太行工作十几年,《广西农村金融研究》一直伴我在身边,给我以知识,给我以智慧,给我以勇气,给我以力量,激励着我前进。记得80年代初我刚入行,就结识了《广西农村金融研究》,它从此成了不离我左右的好伙伴。那时我在营业所当农金员,日间下村串户,晚上休息之余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广西农村金融研究》。一个老农金员…  相似文献   

17.
去年五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一篇题为“母亲节一份特殊礼物”的稿件投向了《安徽农村金融》,没想到竟然被采用了,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从而激发了我写作的欲望。一年多来,在各位编辑老师的热情帮助指导下,我的名字十余次的出现在杂志的一角。为此,我获得支行优秀通讯员殊荣,并首次被正式聘为支行通讯报道员,从此我与《安徽农村金融》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就在离春节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伴随着一场纷飞的大雪,05年第一期《安徽农村金融》如约而至。几乎是在同时,邮箱里也收到了编辑发来的贺年片。看到“新年愉快”的祝福,我从内心充满着对编的感激之情,这才是真正的新年,但这暖人的话似乎又在告诉我,《安徽农村金融》和我们一起,在不知不觉间又走过了一年。  相似文献   

19.
在盘点2005年的工作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自己被安徽省农村金融学会和《安徽农村金融》编辑部评为“2004—2005年度学会及通讯报道工作先进个人”,我深知这份荣誉既凝聚了编辑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同时又肯定了我的笔耕劳动成果.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村金融》2008,(1):90-91
2007年12月28日,《安徽农村金融》执行编委和编辑部有关人员来到省分行营业部长江路支行,听取该行赴江苏考察学习人员座谈考察体会和心得(见本期“它山之石”栏目)。之后,利用这一宝贵的与一线领导、员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向与会人员征求对《安徽农村金融》的建议和意见。大家畅所欲言,对《安徽农村金融》品头论足,使本刊编辑获益菲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